方炳森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以及预测患者的病情预后.方法对167例经CT检测证实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通过24小时心电监护,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跟踪,作分析.结果心电图167例中死亡28例,治愈或好转139例.主要改变以J波、ST段抬高或下移、其次为Q-T间期延长、巨大T波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结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随颅内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J波、Q-T间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王琍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例1患者男性,5岁.因心悸胸闷4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体检: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沈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对5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ECG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占100%;ST-T异常改变13例,占25%;异常Q波2例,占3.85%;心律失常中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PVS)25例,占48.08%;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38.46%;房性期前收缩(PAS)7例,占13.46%;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13.46%;室性心动过速2例,占3.85%等.结论ECG改变敏感性高,是VMC临床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作者:陈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
作者:刘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性,38岁.因胸闷、心悸2年就诊.体检:BP12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83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朱明兰;吴翔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由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以男性病例较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经验的积累,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闭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其流行病学研究已引起重视.对男女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基础研究结果的差异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着重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重视女性冠心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凌佩莹;李广珠;赵秋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天,伴意识不清5分钟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史.体检:T38.2℃.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作者:阿地拉;张丹妮;周从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8年,高血压史16年.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史.体检:端坐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细湿哕音,心界双侧扩大,心率110次/分,奔马律,心尖区轻度收缩期杂音.
作者:朱明洁;朱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链激酶(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总量50mg及rt-PA总量100mg四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者随机分为4组:UK组(A组)35例、SK组(B组)32例、rt-PA总量50mg组(C组)32例和rt-PA总量100mg组(D组)33例,观察各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30天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D组血管再通率高,达81.8%,30天内病死率低.结论应用rt-PA总量100mg静脉溶栓是治疗STEMI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对病情危重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王兆为;何建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定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MI)通常是指MI时,心电图表现与有病理性Q波(Q波时限≥0.03s,深度≥1mm者)、有损伤及缺血性ST-T改变的典型MI有所不同.即凡无病理性Q波者谓之不典型MI.
作者:施思频;田晓红;曾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心电图P波终末电势(Ptfv1)负值增大对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肺心病和反映左心功能的意义常有报告.本文就我院对市级机关干部、中小学校教师、企事业职工以及离退休干部、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其中300例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Ptfv1异常,报告如下.
作者:齐长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高层心电论坛、中网心电信息中心开通三周年、以及首届赵昜心电学杰出贡献奖授奖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电界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者:沙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心肌梗死(MI)是发生猝死一大因素,寻求有效的预测指标,给与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对提高其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的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价值较高的预测方法.
作者:戴琳;张爱军;邹战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心电图与冠脉造影(CAG)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中作对比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CS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其CAG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共发现108支病变血管,其中单支病变56例(70.0%),完全闭塞血管29支(26.9%),多支病变32例(40.0%).80例动态采样心电图表现与CAG结果对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6%和82%.结论应用心电图初步判定ACS及初步判定犯罪血管对ACS病人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红波;闵洁;钱骥鸣;李皓;朱韵;何敏;王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夏继辉;申仕海;夏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者酸碱失衡、电解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119例肺心病者,其中合并有心律失常的69例(A组),无心律失常的59例(B组).结果A组中存在酸碱失衡者30例(43.5%),电解质紊乱者26例(37.7%),二者兼有的12例(17.4%).心律失常以快速型房颤(Af)为主要表现,亦可有复杂心律失常、短阵室速等.B组50例中,存在酸碱失衡者19例(38%),电解质紊乱者10例(20%),二者兼有的4例(8%).结论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对肺心病者易诱发心律失常,诊断时应予注意.
作者:张颖;万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33岁.因反复头昏、心悸就诊.既往体健,查体:BP 115/80mmHg,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党群;李玲;李华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随机对照观察了索他洛尔与胺碘酮防治阵发性Af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卫东;王春霞;韩钦凤;李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旁道前传不应期间歇性延长或阻滞性传导中断.
作者:路锋;邹战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致T波双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8例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口服胺碘酮致心电图上T波出现双峰前后变化情况.结果48例停药后双峰T波在2~1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T波双峰是由胺碘酮药物作用延长心肌的复极过程而致.在临床上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便渐转正常.
作者:江秀珍;朱建华;孙敏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