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云
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
作者:刘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血液粘稠度的关系.方法ACI 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A组)给予参麦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B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15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A组基本治愈率68.2%,B组35.7%,A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各生化指标对比提示参麦注射液的抗凝降纤作用突出.结论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郑少君;许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夏继辉;申仕海;夏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37岁.因心悸、胸闷半年,加重一周就诊.体检:T 36.5℃,BP 123/83mmHg,心律略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正常.
作者:孙艳辉;陶迎东;张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4岁.活动后胸痛、胸闷1年余,近1个月加重.反复多次体表心电图无异常,运动试验阳性.作动态心电图示:患者上楼3次,均有胸痛、胸闷发作,10~15分钟.
作者:孙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慌、胸闷3年加重2天入院.有预激综合征病史.查体:心浊音界不扩大,律不齐,平均81次/分,心音低钝,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心脏超声探查:收缩功能差.
作者:鄂小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由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以男性病例较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经验的积累,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闭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其流行病学研究已引起重视.对男女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基础研究结果的差异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着重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重视女性冠心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凌佩莹;李广珠;赵秋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定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MI)通常是指MI时,心电图表现与有病理性Q波(Q波时限≥0.03s,深度≥1mm者)、有损伤及缺血性ST-T改变的典型MI有所不同.即凡无病理性Q波者谓之不典型MI.
作者:施思频;田晓红;曾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室性早搏(PVS)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PVS超过1000次以上者作简要分析.
作者:张亚玲;孙艳辉;陶迎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心慌气短,胸前不适月余就诊.查体血压120/80mmHg,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结果正常,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QRS间期0.09s,QT间期0.34s,平均心电轴+52°,ST-T在正常范围,V1、V2导联呈RS型,ST段呈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QRS波终末与抬高的ST段融合,呈右束支阻滞图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Brugada波.随访心电图未见变化,无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仪忠直;王爱萍;曹耀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就240例55岁以上中老年心血管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了解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率变化的昼夜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萍;王佳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天,伴意识不清5分钟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史.体检:T38.2℃.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作者:阿地拉;张丹妮;周从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心电图与冠脉造影(CAG)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中作对比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CS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其CAG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共发现108支病变血管,其中单支病变56例(70.0%),完全闭塞血管29支(26.9%),多支病变32例(40.0%).80例动态采样心电图表现与CAG结果对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6%和82%.结论应用心电图初步判定ACS及初步判定犯罪血管对ACS病人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红波;闵洁;钱骥鸣;李皓;朱韵;何敏;王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7岁.以高血压病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自述一般状况好,无胸闷、胸痛等不适,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67次/分,P-R间期0.23s,QRS时限0.12s,QT间期0.43s,电轴-49°.
作者:林玲;戴蓉;郑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们自2000年~2005年间对40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者,采用跳跃及跑步运动与阿托品试验进行心电图对比观察,结果运动与阿托品试验临床意义大致相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海虹;王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链激酶(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总量50mg及rt-PA总量100mg四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者随机分为4组:UK组(A组)35例、SK组(B组)32例、rt-PA总量50mg组(C组)32例和rt-PA总量100mg组(D组)33例,观察各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30天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D组血管再通率高,达81.8%,30天内病死率低.结论应用rt-PA总量100mg静脉溶栓是治疗STEMI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对病情危重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王兆为;何建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有症状的急性肺栓塞(APE)多有某些心电图改变,尽管其是非特异性的.如能结合病情,仔细动态观察,对诊断颇有帮助.现报告26例于后.
作者:孙以兰;张本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往往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高.
作者:赵辉;王秋红;夏雪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U波倒置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门诊、住院及体检时在12导联心电图中发现的86例单纯性U波倒置者,分析其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并随访65例.结果86例中高血压病有U波倒置者70例,占81.4%;其中初始型倒置63例(占90%)、终末型倒置7例(10%).两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65例结果:收缩压或舒张压越高,U波倒置越深;血压恢复正常时,U波倒置消失.结论U波倒置与左心室内压增高有关,对高血压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5岁.言语不利伴头晕一个月入院.既往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2年.查体:BP 100/70mmHg,言语欠流利,心率78次/分,律不齐,偶可闻及期前收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两侧底节区多发脑梗、脑萎缩、心脏超声示:E 50cm/s,A 70cm/s,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作者:杨彩霞;英俊岐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