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萍;秦龙;刘秋旻;颜卫峰;路建荣;陈喆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时期肿瘤坏死因子αt(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96例老年COPD病人(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进行TNF-α、IFN-γγ和CTGF水平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TNF-α、IFN-γγ、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重期病人治疗前TNF-α、IFN-γ、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病人(P≤0.05);病例组治疗8周和16周后的TNF-α、IFN-γγ、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前(P≤0.05),治疗16周后血清TNF-α、IFN-γγ、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8周后(P≤0.05). 结论 老年COPD病人血清TNF-α、IFN-γγ、CTGF水平升高,急性加重期升高为明显,TNF-α、IFN-γγ、CTGF水平检测对判定COPD病人的病情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老年病人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将150例老年病人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3组,低水平UA组66例,血UA水平为UA≤300 μmol/L;中水平UA组50例,血UA水平为300 μmol/L≤UA≤400 μmol/L;高水平UA组34例,血UA>400 μmol/L.采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ddenbrooke's cognitive examination-revised,ACE-R)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测定3组病人24 h平均血压、血糖、总胆固醇、肌酐、MMSE评分、ACE-R评分并比较.结果 低水平UA组MMSE评分为(23.3±5.6)分,低于中水平UA组的(26.7±3.4)分(P≤0.01)和高水平UA组的(25.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UA水平的3组病人ACE-R评分分别为(66.2±19.3)分、(77.6±15.3)分和(75.8±2.9)分,低水平UA组明显低于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UA是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UA水平与注意力定向力、记忆、语言及语言流利性评分有相关性(P≤0.05),与视空间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UA水平升高是老年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变荣;张志宇;时建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临床防控及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则是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前提[1].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此方面的不定期调查极为必要[2-3].本研究就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发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与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试验组膀胱冲洗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中冲洗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病人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大尿流率(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及6月,2组IPSS与QOL评分及Qmax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1).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能够显著降低膀胱冲洗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宝国;殷全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床旁预防性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rotective percutaneous dilation tracheotomy,PPDT)对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68例长期卧床行PPDT(PPDT组)的老年病人,同时选择174例病因基本相同,长期卧床非气管切开老年病人为对照(对照组),比较短期、长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 PPDT组短期、长期吸入性肺炎月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1%比93.1% P≤0.001;24.4%比78.1% P≤0.001).PPDT组短期、长期病死率分别为7.7%、9.6%,对照组分别为20.6%、25.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PPDT能有效减少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其死亡风险.
作者:张德明;吴玉婷;曹淑芳;谭瑞星;陈璐;黄冬薇;李永强;王雪妮;孙杰;郭振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病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8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HOMA-IR≥2.69为切割点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为无糖尿病病史的重症肺炎病人(42例),测定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血浆BNP水平,观察疾病转归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前各组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随着胰岛素抵抗(IR)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P≤0.05);把各组高BNP水平的病人进行比较发现,随着HOMA-IR增加,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比例升高,人均辅助通气的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测定血浆BNP水平和HOMA-IR有助于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贾晓利;李会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口腔牙周健康状况及炎性因子水平. 方法 以4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为糖尿病肾病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为糖尿病组,另选择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9例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口腔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外周血、龈沟液白介素-1β(IL-l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结果 (1)糖尿病肾病组牙周炎患病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57.50%(23/40)及对照组的28.21%(1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填充指数(DMFT)、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松动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均≤0.05).(2)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及龈沟液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均≤0.05). 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牙周炎患病率及炎性因子水平较高.
作者:朱艳香;刘文国;宋雪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免疫营养支持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对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十二脂肠镜治疗的ABP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免疫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营养支持前、支持后3d、支持后7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血清补体变化,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营养支持后,2组APACHE-Ⅱ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营养支持后各时间点观察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营养支持后,观察组血清IgG、IgA、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IgM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早期免疫营养支持辅助治疗老年急性ABP,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韩智君;丁海涛;帕尔哈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40%~80%[1].体质量减轻常是癌症病人的首发症状,在癌症首次诊断前6月,15%的病人已有非刻意的体质量减轻>10%.体质量减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肿瘤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2],在消化道癌症中体质量减轻的发生率高[3].癌症病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主要包括摄入减少及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状态可导致癌症治疗获益减少[4],化疗相关毒性风险增加[5],术后并发症增多[6],生存质量降低[4,7],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预后.本文旨在探讨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以及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
作者:崔文霞;黄明敏;郭爱斌;尹震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衰弱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的老年综合征,由于生理储备降低和多系统失调,从而限制了机体对内外的应激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增加了其对应急事件的易感性.有研究表明衰弱可作为老年人严重不良结局如失能、谵妄、跌倒、再入院率、死亡风险等的预测指标.2型糖尿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与衰弱相互联系.因此2型糖尿病与衰弱关系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衰弱定义、衰弱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婷;沈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ICU≥80岁危重病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44例ICU≥80岁危重病人,其中30例46次使用胺碘酮,14例18次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根据护理系统记录单收集用药后1h、2h、6h、12h、24h心率数据,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用药12h、24 h后胺碘酮组效果强于艾司洛尔组(P≤0.05);胺碘酮组用药6h、12 h、24h心率下降较用药1h、2h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组用药各时段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U≥80岁危重病人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比艾司洛尔强.
作者:李晓英;马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关注,其中营养状况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老年人是营养不良的主要易感人群.与衰老相关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家庭、宗教等影响老年人摄取食物的质和量,吞咽困难、牙病、食欲下降、抑郁、痴呆等疾病同样影响食物的摄入,老年人肠道菌群的改变、消化道手术、胃炎、吸收不良综合征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老龄化、体力活动减少、疾病会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作者:周苏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老年晚期NSCLC病人126例,应用吉非替尼(550mg,1次/d口服)59例,应用厄洛替尼(150 mg,1次/d口服)16例,应用埃克替尼(125 mg,3次/d口服)51例.观察3组病人接受不同EGFR-TKIs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 2例不能耐受而中止用药,1例自行放弃治疗,共123例完成治疗.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 61例,稳定(SD) 33例,进展(PD) 29例,有效率(ORR)为49.6%,疾病控制率(DCR)为76.4%.全组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2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各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晚期NSCLC病人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
作者:丁忠海;计婧;许林;史美祺;伏杭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脓毒症AKI病人82例,按照抗凝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和对照组(全身肝素抗凝治疗),比较2组的凝血功能、血液净化效果、滤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酐(C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观察组滤器的使用寿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对脓毒症AKI病人的凝血功能影响甚微,其可提高血液净化效果,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萍;秦龙;刘秋旻;颜卫峰;路建荣;陈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在老年住院病人中常见,对存在营养不良和(或)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病人,积极恰当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在胃肠道功能允许时,接受肠内营养的病人获益高于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1-2].2015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布的《老年病科临床营养管理指导意见》强调了经口营养的重要性,建议对无吞咽障碍、胃肠道结构及功能完整、意识清晰的老年营养不良病人,在经口膳食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3-4].但在临床上,老年人临床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存在一些误区,常过度选用肠外营养[5-6].本文就ONS在老年病人中的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卢萌;郑松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老年病人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穿刺并发症情况,分析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88例病人明确病理诊断,诊断率为88.9%(88/99),其中恶性病变62例(62.6%),良性病变26例(26.3%).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0.1%)和出血(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病人经皮肺穿刺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直径≤3.0 cm(OR=10.646,P≤0.05)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或)肺纤维化(OR=4.156,P≤0.05);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直径≤3.0 cm (OR=5.123,P≤0.05)和穿刺深度≥5.0erm (OR=7.5,P≤0.05). 结论 老年病人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洁;杨茁;魏声泓;任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自20世纪60年代,Dudrick和Wilmore倡导用静脉置管输注静脉营养以来,临床营养支持不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临床营养支持的有关定义、概念也逐步修订,“临床营养支持”已发展为“临床营养治疗”.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的指南标题已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凸显了临床营养的重要性.
作者:吴剑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全球老年化的到来,认知障碍、失能、抑郁、衰弱、跌倒等老年综合征将越来越常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衰弱、肌少症、营养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逐渐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据2013年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2013年中,中国人口13.574亿,其中≥65岁占9%,出生预期寿命达75岁[1].由于全球老龄化不断加速,初步统计到2050年全球>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患老年病的比例也将随之增加.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整体健康和预后,给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家庭护理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对老年病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作者:吴永华;杨丽君;张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及对血压、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84例老年CLS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治疗第8天观察2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 (1)观察组治疗第8天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第8天,2组SBP、DBP、MAP均明显上升(P均≤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第8天,2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血必净可提高老年CLS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稳定血压、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张利鹏;张立彦;王雪芳;晁怀宇;刘秀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和常规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的疗效. 方法 34倒应用垂体后叶素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治疗的咯血病人为治疗组,并把同期应用常规分次静脉滴注治疗的36例咯血病人设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5d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9.41%,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75.00%.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出现胸闷、心悸、腹痛、便意、血压升高不良反应者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垂体后叶素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比分次静脉滴注治疗的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缪明;苗立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