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冠状动脉疾病双源CT检查的临床意义

王瑞萍;金醒昉;胡建

关键词:双源CT,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有症状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用DSCT检查.对12例中重度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以SC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58例老年患者DS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583段,狭窄病变126段,其中轻度狭窄病变45段,中度狭窄病变39段,重度狭窄病变39段,闭塞3段.DSCT和SCA在检查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SCT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老年患者中重度冠脉狭窄上与SCA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早期乳腺癌(early breast cancer, EBC)的概念尚存有争议,组织学的EBC是指尚未向邻近组织浸润、未发生转移的的非浸润癌,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和小叶原位癌(LCIS).一些临床医师通常认为EBC是指癌瘤完全位于乳房组织内、与皮肤和胸筋膜无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为Ⅰ、Ⅱ期的乳腺癌.然而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组织学和临床处于早期阶段、国际抗癌协会分期Tis~1 (T1a/bN0~T1aM0)期的乳腺癌属于EBC.

    作者:李福年;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对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95例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强心剂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剂量由2.5 mg,2次/d开始,渐增至10 mg,2次/d,2组病人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抽血查空腹血糖(FBG)、血脂、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尿酸(UA)等,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室收缩末容积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病人治疗后LVEF升高,ET-1、TNF-α及UA减低(P<0.01或P<0.05),上述改变在卡维地洛治疗组更显著,2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组病人的FBG、血脂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改善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CHF患者的左室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心肌细胞,且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艳芳;刘平;徐建新;王砚青;赵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进展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65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有明显增多趋势.Gennari等[1]报道≥70 岁老年人乳腺癌占欧美所有乳腺癌患者的30 %,≥60岁者占48 %.国内李亚芬[2]报道> 65 岁老年原发性乳腺癌病人,约占同期乳腺癌外科住院病人的25 %.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其他恶性肿瘤增多,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对创伤较大的手术和麻醉,以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力差、治疗的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在老龄化人群日益扩大的今天,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提高其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唐金海;徐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是乳腺肿瘤学科的一个特殊问题.由于老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对老年乳腺癌行化疗需要更多的个体化考虑,尤其是辅助化疗.迄今为止专门针对老年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证据很少,所以对如何进行治疗存在广泛的争议.

    作者:杨红健;俞星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易患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目的 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调查并分析中老年血脂代谢紊乱人群糖代谢异常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1136例≥40岁人群纳入研究,按照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分别比较各组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孤立性糖耐量异常(I-IGT)、糖调节异常(IGR)、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①受检人群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47.8%.血脂异常人群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均<0.01).②血脂异常人群I-IFG、I-IGT、IGR和T2DM比例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或P<0.01).混合性血脂紊乱(Mix-DL)伴发IGR的频率高达31.0%,有11.2%患者合并T2DM.③血脂异常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结论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总体脂、局部体脂和血压水平,糖代谢异常风险增高,Mix-DL患者糖调节受损更为显著.

    作者:唐伟;高远;俞丹;杨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比较

    传统的疝修补术由于其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已逐步被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术所取代.无张力修补术由于其明显降低的术后复发率已逐渐在我国普及.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目前主要分为平片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Rutkow手术),究竟哪种手术方法更具优势一直存在争议.现就本院2005~2009年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求选择更合理的个体化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樊盛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冠状动脉疾病双源CT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有症状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用DSCT检查.对12例中重度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以SC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58例老年患者DS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583段,狭窄病变126段,其中轻度狭窄病变45段,中度狭窄病变39段,重度狭窄病变39段,闭塞3段.DSCT和SCA在检查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SCT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老年患者中重度冠脉狭窄上与SCA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萍;金醒昉;胡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自体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s,CIK)的促生长作用,及CIK在体外对患者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提取老年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别培养成DC与CIK;将患者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培养出肿瘤细胞,制备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用于负载DC,制备成Ag-DC,同时以单纯DC作为对照,各组DC经OK-432激活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将DC与CIK共培养,制备成DC-CIK、Ag-DC-CIK,同时以单纯CIK作为对照,四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CIK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Ag-DC其表面CD1a、CD80、CD86、CD8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P<0.05).各组DC与CIK共培养后,Ag-DC-CIK的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其中CD3+CD56+细胞的含量增加,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亦明显加强,其作用均强于其他各组DC-CIK及CIK(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PBMC来源的DC在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后,可分化为成熟DC,该DC可促进CIK的增殖,提高CIK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作者:潘士勇;王峻;蒲骁麟;刘福银;樊卫飞;杨民;孟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年轻女性.老年乳腺癌的特点是生物学行为恶性度较低,生长相对缓慢,激素受体阳性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率可高达60%~70%,因此,内分泌治疗对老年乳腺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老年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绝经定义、内分泌治疗策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赵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髓过氧化物酶与心血管疾病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其既与天然免疫防御有关,又与组织损伤有关.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初期及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复合病变期,MPO及其介导的炎症途径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因此,MPO可以作为预测CVD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评估危险分层的指标.本文就MPO的来源、致病机制以及在CVD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陈发秀;邱元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SDHV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昏厥及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自2004年2月至2010年8月,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SDHVD 14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青;赵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80岁以上老年多种致病菌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80岁老年多种致病菌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现状和对策.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32 例≥80岁老年多种致病菌肺部感染并发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80岁老年多种致病菌肺部感染并发MODSE患者中,2种致病菌12例,3种致病菌16例,4种致病菌3例,5种致病菌1例.其中院内获得性肺炎占90.6%,社区获得性肺炎占9.4%,院内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病死率与累及的衰竭器官数和致病菌种数相关.结论≥80岁老年肺部感染并发MODSE患者常合并多种致病菌,早期控制感染、控制危险因素、给予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以提高抗病能力对阻止MODSE进展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方放;齐玉琴;万文辉;钱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氯醋酸钠对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二氯醋酸钠(DCA)对大鼠在高原环境下形成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以及对高原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上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亚型Kv2.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抑制肺动脉重构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高原组(HA组)及DCA干预组(DCA+HA组).N组置于平原处室内喂养,HA组和DCA+HA组均同时置于模拟的海拔5000 m高原环境,DCA+HA组大鼠以DCA按70 mg/(kg*d)灌胃.21 d后测量3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图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50~150 μm)形态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大鼠PASMCs Kv2.1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PASMCs Kv2.1蛋白的表达.结果 HA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N组(P<0.01),其肺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明显升高(P<0.01),HA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较N组明显升高(P<0.01),而DCA+HA组mPAP则明显比HA组低(P<0.01),并表现血管重构减弱,WT%和WA%明显低于HA组(P<0.01),RV/LV+S下降(P<0.01).HA组Kv2.1 mRNA明显低于N组(P<0.01),DCA+HA组Kv2.1 mRNA则明显恢复表达(P<0.01).HA组肺动脉壁Kv2.1平均光密度低于N组(P<0.01),DCA+HA组则明显高于HA组(P<0.01),蛋白表达呈现相似结果.结论 DCA对于大鼠在高原条件下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具有预防作用,同时能够上调大鼠PASMCs 上Kv2.1表达,阻止肺动脉和右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徐贤华;彭华生;孙梅芹;肖欣荣;胡猛;王万华;何晓英;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由1980年Caplan[1]首先报道,是指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顶端及其分出的二对动脉即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和双侧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狭窄和(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早期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及尸检[2],CT由于对脑干的显像有局限性,对TOBS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联合检查对TOBS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5~2009年收住的28例TOBS患者的临床、MRA及MRI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洪标;石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策略

    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尽管对老年人的年龄认定标准不一,但国内外研究及文章多以>65岁为老年乳腺癌的界限.老年乳腺癌病人有其自身特点,如年龄大、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全身伴随疾病多、对手术耐受力差等,并且目前尚无对老年乳腺癌治疗的统一方案.国内报道,>65岁老年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约占同期乳腺癌住院治疗患者的25%[1].我院近统计的2000~2010年的>65岁的乳腺癌240例,占同期总住院3457例乳腺癌的6.94%(240/3457),且是逐年增加.所以我们应当及时研究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寿命的目的.我院统计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约为62%;而老年乳腺癌的累计生存率达到65%.

    作者:韦长元;杨伟萍;左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超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对老年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我院住院的4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即血压控制不佳组(A组)和血压控制尚好组(B组),并选取2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均进行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获得三级肾动脉(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大流速(PSV)、舒张末期低流速(EDV)、收缩期加速时间(AT)和阻力指数(RI),在此基础上将2组高血压患者分别与C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人在非空腹状态下检查,肾动脉的显示满意率为94.6%.A组中发现3例肾动脉狭窄疑似病例.A组三级肾动脉的EDV较C组减低,RI较C组增高,差异显著(P均<0.05),而PSV、A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肾动脉的各项血流参数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条件合适的老年人,可以适度放宽超声检查前的准备要求.对于长期血压波动的老年人,应定期做肾动脉检查,及时排除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老年人控制高血压对于预防高血压肾病有重要意义;肾动脉的RI可作为高血压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朱思平;张洪慧;高甬东;张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病人气管切开术的特点

    目的 研究老年病人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3例年龄>70岁的老年病人的气管切开术进行回顾分析.对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原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条件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长期气管插管为老年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的主要原因,喉梗阻为次要原因,手术时机在气管插管后7 d为主,复杂手术条件者在老年病人中占有较大比例(71.2%),针对这些病人的手术方式有别于普通人群,手术后并发症有伤口出血(6.8%)、皮下气肿(4.1%).结论老年病人的气管切开术以长期气管插管病人为主,手术时机提前,老年病人气管切开术遇到的复杂条件较多,可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田永胜;张陛丞;刘颖;王淑珍;方小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瘦素动态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瘦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 h 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 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7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在发病后第1、3、7 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1),ESS 评分与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43,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水平增高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作者:张艳红;王海英;李贺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糖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多药耐药是由于一系列没有相关性且结构及功能不同的肿瘤化疗药物的频繁临床使用而产生的,它是临床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2].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很多,其中研究为广泛的机制就是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编码,依赖于三磷酸腺苷(ATP)供能,且具有药物外排功能的P-糖蛋白的过表达[3].

    作者:杨慧莹;赵丽;郭青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乳腺癌保乳治疗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2000年的数据,世界范围乳腺癌发病率相差很大,高发病国家已达(56.9~129)/10万.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每年上升约2%~3%,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10万.在发病年龄上,<30岁的病例很少见,<20岁的极为罕见.从30岁左右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上升.

    作者:曹苏生;瞿国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