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咯血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徐轶;瞿介明

关键词:老年人, 咯血, 流行病学, 肺毛细血管, 血管活性物质, 直接损伤, 有害因子, 下呼吸道, 血管壁, 通透性, 肿瘤, 炎症, 侵蚀, 结核, 出血, 病变
摘要: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它是由于各种有害因子对肺毛细血管的直接损伤或通过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所致,也可由于炎症、肿瘤或结核等病变侵蚀肺小血管壁而引起.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联合治疗对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贝那普利分别和比索洛尔、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观察并对比各组药物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并探讨其对左室重构的作用. 方法 两肾一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0);高血压组(B组,n=11);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C组,n=11) 予以比索洛尔 5 mg/(kg·d)及贝那普利 5 mg/(kg·d)灌胃;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组 ·d)及替米沙坦 10 mg/(kg·d)灌胃;ACEI+钙通道拮抗剂组(E组,n=11) =11)予以贝那普利 5 mg/(kg(D组,n予以贝那普利 5 mg/(kg·d)及氨氯地平 2.5 mg/(kg·d)灌胃;饲养20周,期间每2周给大鼠测量鼠尾动脉压和超声心动图;20周后采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Ⅲ、胶原Ⅳ及心钠素(ANF). 结果 各用药组降压明显,其中E组与A组血压相近,且比其他用药组血压降低更明显(P<0.05).与A组比较,C组LVMI 明显上升 (P<0.05);D组和E组无显著变化,但B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 和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明显扩大,与A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和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明显变薄(P<0.05),相对室壁厚度(RWT)明显下降(P<0.05);C组LVPWD、LVPWS和RWT明显提高,与A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胶原Ⅲ、胶原Ⅳ含量较B组降低 (P<0.05),D组和E组亦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胶原Ⅲ、胶原Ⅳ和ANF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 各药物治疗组ANF显著降低(P<0.01). 结论 在降压和靶器官保护方面,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疗效好.

    作者:刘宇飞;龙晓凤;刘辉;吕振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DM组)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的冠状动脉在狭窄分布、严重程度、狭窄支数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 资料来源于1999年至2003年间,因心前区不适或拟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患者252例.根据1997年WHO修订的DM诊断标准,检测入院后前3d空腹血糖(FBS)、餐后2小时血糖(PBS)和糖化血红蛋白.FBS≥7.0 mmol/L或(和)PBS≥11.1 mmol/L的患者57例(22.6%)归为DM组,FBS<7.0mmol/L且PBS<11.0 mmol/L的患者195例归为非DM组,检测血脂、血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及病变血管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DM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率33.2%,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比非DM组患者有更高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P<O.05),DM组合并心衰的比例高于非DM组(15.3%,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DM组高于非DM组(P<0.05). 结论 DM组的患者多支病变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DM组,DM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是CHD的独立致病因素.

    作者:王春宁;杭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血管成像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怀疑的186例夹层动脉瘤行多层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确诊夹层动脉瘤10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3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血管壁溃疡并按Stanford分型. 结果 2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为A型,17例为B 型.CT主要表现为:(1)所有病例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其中增厚的壁≥5 mm;(2)5例见主动脉内壁上有溃疡形成;(3)5例并发胸腔及心包积液.在MPR,CPR及MIP上均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症. 结论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宝新;金东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咯血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它是由于各种有害因子对肺毛细血管的直接损伤或通过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所致,也可由于炎症、肿瘤或结核等病变侵蚀肺小血管壁而引起.

    作者:徐轶;瞿介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危重病患者的低磷血症及临床意义

    危重病患者在病程中常伴发各种电解质紊乱,临床医师对血钠、血钾的变化十分重视,对血磷的代谢紊乱往往认识不足,甚至忽视.磷在体内参与重要的生理过程,低磷血症可以引起器官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表现为进行性脑病,昏迷及死亡[1].

    作者:魏桃英;朱学云;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CYFRA21-1、TPS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基因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和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联合测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 取4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19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CYFRA21-1和TPS水平. 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和血清CYFRA21-1和TP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2.1% 、83.3%和66.7%.联合检测CK19 mRNA 、CYFRA21-1和 TPS在食管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发现其与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或P<0.01). 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的随访中开展外周血中CK19 mRNA和血清CYFRA21-1和TPS的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微转移的检出率,以及时监控患者的病情.

    作者:俞军;周晓明;何晓松;戴美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呼吸训练治疗Ⅲ、Ⅳ级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Ⅲ、Ⅳ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疗效. 方法 90例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舒利迭治疗组(B组)和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组(C组),每组30例.评估各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6月的肺功能变化[第1秒大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困难分级(MRS)、体质量指数(BMI)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 结果 B组在治疗1月后即可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治疗6月后改善更明显(P<0.05).C组同样能改善肺功能,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另外,C组同样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并且比B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 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自然进程,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许坤;吉宁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甘美达凝胶治疗老年人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口腔溃疡(oralulcer)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黏膜病,表现为颊、牙龈、舌体、咽部出现凹陷不规则状缺损,周围红肿,疼痛明显.因老年人增龄性改变,口腔黏膜修复能力差,一旦发生,不易愈合.

    作者:陈玲;欧小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静脉滴注血必净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TNF-α、IL-1、IL-6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静脉滴注血必净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IL-6的影响,探讨血必净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是否有益. 方法 将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心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手术后当日及术后第1天予生理盐水100 ml中加入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分别于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测定TNF-α、IL-1、IL-6.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血必净后的TNF-α、IL-1、IL-6均明显降低(P均<0.01). 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有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作者:肖继来;施乾坤;王翔;陶和;赵谊;章文豪;章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13例9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住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拟对我院≥90岁老人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住院及死亡的原因及特点.

    作者:张纯利;曲颖;刘剑立;季瑞芬;胡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105例≥65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取石获得成功102例,取石成功率97.1%.未成功3例,其中插管造影失败2例,因心肺功能异常终止手术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4例,活动性出血1例,急性胆管炎1例,心律失常1例. 结论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的治疗方法,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与规范的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维杰;王利娜;汪晓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 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年龄65~85岁,ASA Ⅰ~Ⅲ级,腰硬联合穿刺,取L3~4蛛网膜下隙注入0.3%罗哌卡因混合液2 ml,然后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术中酌情硬膜外注入1.73% 碳酸利多卡因3~5 ml.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当收缩压(SBP)下降到90 mmHg或在原收缩压基础上下降30%时,静脉注射麻黄素5~10 mg,心率( HR)低于55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 mg. 结果 40例麻醉效果皆满意,腰麻前后SBP、DBP和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例手术时间延长病人术中硬膜外注入了碳酸利多卡因5 ml,其中1例静脉注射了麻黄素,2例静脉注射了阿托品. 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梁本初;赵喜林;王德军;邵东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的观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减退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多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对于伴有失语症的VD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应用高压氧(HBO)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伴失语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荆宏建;罗松平;张津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2.4%,舍曲林组为79.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第1周末与舍曲林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舍曲林组为44.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作者:邵阿林;刘军军;吴兵;陈伟;杨玉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老年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e 胸腔积液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常合并其他疾病而掩盖其病情.经常规的胸水实验室检查、细胞学及胸膜活组织检查,仍有1/3左右的病例找不到确切病因,而胸腔镜检术对这部分患者有较高的确诊率[1].

    作者:虞永鑫;周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檗碱对老龄大鼠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黏膜组织结构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檗碱(Ber)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老年大鼠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以DSS饮水法复制18月大鼠实验性结肠炎30只, 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DSS)组和Ber治疗(DSS+Ber)组.观察Ber对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结构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кB (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 给予DSS后老龄大鼠出现典型的结肠炎的变化.Ber治疗可显著降低结肠炎老龄大鼠的DAI评分[(1.862±0.623)分比(2.317±0.729)分,P <0.05]和组织学病理评分[(1.347±0.548)分比(1.945±0.853)分,P<0.05].Ber治疗显著降低肠组织TNF-α[(832.5±178.8 ) pg/g比(1438.2±312.5) pg/g,P<0.05],并降低黏膜组织NF-κB[(0.154±0.623)比(0.213±0.058),P<0.05], ICAM-1[(0.124±0.076)比(0.156±0.101),P<0.05]和iNOS(0.098±0.048比0.125±0.053,P<0.05). 结论 Ber可治疗老龄大鼠的DSS结肠炎, 其降低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唐少秋;虞文魁;龚剑锋;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咯血的诊断

    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者称为咯血.不同疾病、不同个体咯血的程度不同,轻的可为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发生致命性大咯血.

    作者:刘长庭;刘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合并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小剂量丙戊酸钠合并奥氮平与单用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 方法 6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双盲对照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并分析. 结果 第1周末,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5%,与单药组(43.33%)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末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PS评分比较,联合用药组在第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药组在第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丙戊酸钠合并奥氮平能更好、更快地控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作者:陈彩霞;黄寅平;吴震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其在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大血管病变者43例,无大血管病变者17例)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ET-1的浓度.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ET-1浓度高于对照组,且有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ET-1浓度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相关. 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ET-1参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2)HDL-C、HbA1c、TG水平和ET-1有协同作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强调控制血糖、降低血TG和升高HDL-C,以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作者:林涛;李若男;林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咯血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随人口的地理分布差异,咯血的原因有所不同.在美国,慢性炎症性肺疾病和支气管肺癌是咯血常见的原因[1].由于结核在第三世界国家较普遍,所以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咯血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结核病和支气管扩张症(支扩)为大咯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岩斐;孙铁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