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98例临床分析

王珏

关键词:宫颈电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 LEEP)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 月~2007 年12 月, 采用LEEP 对98 例CIN 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其疗效及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98例患者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CINI级40例(40.82%);CINⅡ级35例(35.71%),CINⅢ级20例(20.41%,包括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3.06%).98例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88例(89.80%).术后一般无出血或仅极少许血性分泌物.术后3~6 个月复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均为正常或炎症.结论:宫颈电环切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产道血肿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临床常见的部位为阴道,属产后出血的一种形式.因其发病隐蔽,血肿的发现易被延误,常致出血增多,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春艳;林玉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1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潜在性预激综合征临床少见,早期、及时发现,对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笔者发现1例常规心电图无预激综合征表现而经阵发性心房颤动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急救处理正确,现予以报告

    作者:胡永涛;李芳;安冢晨;李同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探讨宫外孕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外孕患者做护理配合.结果: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得当,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得当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减轻痛苦,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王春兰;潘利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不同剂量的胶原酶冻干制品溶于生理盐水中,分盘内和盘外注射.6个月后观察症状、体征和影象资料.结果:盘内注射总有效率83%,盘外注射总有效率75%.结论: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剂量为600~1200U.棘突旁椎间孔侧入路较方便,安全.

    作者:岳维民;伍伟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从新鲜乳猪肝脏或未哺乳新生中新鲜肝脏中提取纯化后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临床常用于各种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少见,引起过敏性休克罕见,现将我院2007年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旭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胃癌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等问题的研究亦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1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质脆易损伤.肝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占5%~20%[1],病死率达18.5%~56%[2].以往对肝外伤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非手术治疗肝外伤成功的报道日趋增多,我院从2004年01月~2008年03月共收治肝外伤病人194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6例(23.7%).

    作者: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在视网膜脱离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显像技术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83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显像.结果: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率可达96.5%.结论:超声显像技术在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前景.

    作者:刘忠孝;王琰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成为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麻醉手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显著提高了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普及,需要长期或短期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机械通气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对护士存在高度的依赖,因此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和良好的照护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和此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李凤兰;张春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运用利多卡因胶浆导尿及在留置尿管过程中无痛效果的评价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采用常规导尿插入尿管会出现部分患者尿道痉挛疼痛,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插管方法进行探讨与改进.

    作者:慈连英;王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经过近30年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把AP的诊断和治疗予以综述.

    作者:王成江;李克哲;张敬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人腰神经后支相关性腰背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老年人慢性腰神经后支相关性腰背痛(LBP)的效果.方法:74例慢性腰背痛患者被分为老年组及青壮年组.老年组35例,年龄68.5±5.8岁;青壮年组39例,年龄37.3±10.1岁.两组均采用一侧腰椎旁及两侧腰椎小关节周神经阻滞性注药的治疗方法,注入0.3%利多卡因与0.05%曲胺奈德混合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及六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六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老年组较青壮年组更低(P<0.01),总有效率在老年组97.1%,在青壮年组为94.9%.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神经阻滞性注药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背痛可产生显著而较持久的疗效.

    作者:张爱军;陈申平;林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通过对新生儿的治疗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膈下脓肿的CT诊断

    膈下脓肿的主要病因为胃肠道穿孔和手术后的感染.尽管抗生素已得到不断改进并广泛应用,但本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延误诊断.若能早期得出诊断结论,早期手术,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朱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炎46例分析

    慢性咽炎为咽粘膜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咽科常见病.我们统计两年来应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咽炎46例,获得良好效果.方法:取人迎、廉泉穴位注射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结果:治愈38例(占73.1%),好转11例(占21.2%),无效3例(其中失访1例,占5.7%),总有效率94.3%.

    作者:陶铮;吴佳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根管治疗期间牙齿疼痛的临床分析

    牙齿治疗期间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等,其发生率为1.5%~20.0%,是近来牙医关注的难题之一.为探讨其发生原因,指导未来工作,现对我院2003~2004年2年间做根管治疗的患者出现治疗期间疼痛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冀光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各种原因(如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造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和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和其他类型急性代谢紊乱.

    作者:刘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如何开展集体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培育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应该引起保健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重视,为此,开展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对集体儿童的健康检查、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生活日程安排及加强卫生保健管理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作者:丁雪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68例

    踝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关节内骨折恢复正常解剖,重建关节稳定性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7月~2006年7月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68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董惠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腕式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腕式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汞柱血压计监测血压数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抽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通内外科住院患者共220例,分别用二种血压计监测血压,分别获得二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其差异.结果:二组数值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建议临床上在观察病情抢救病人时不可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一般病人使用时首次测量或长期测量者应定期与台式汞柱血压计进行比较,并且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作者:马玉侠;臧侠;董秀英;张荣侠;张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