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伟玲;邢桂霞
现代免疫学根据实验研究提出,艾滋病导致免疫衰退的主要标志,是外周血CD4细胞的功能与数量之下降.但中西不同疗法对该一雷同现象的形成机制却有着本质区别:首先是病毒载量下降机理迥异,其次是CD4与CD8的表达量相距悬殊.
作者:孙传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2年~2006年56例重症颅脑损伤采用胃肠外营养的治疗方法作为营养手段,观察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6例,死亡18例,中重残12例,痊愈26例,伤口感染6例,合并褥疮6例(Ⅱ~Ⅲ度).应用PN治疗分别在10-20d创口愈合或基本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并发周围静脉炎6例;血糖升高30例(8.2~18 mmol/L),同时伴有尿糖阳性10例(++或+++).治疗中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转铁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在重症脑损伤治疗中切实可行,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对维护胃肠功能、减少感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都有意义.
作者:周小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认识到只有使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或减少其不良心理活动,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促使她们以佳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分娩这个非常时期,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陈会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水平测定,对血清IGF-1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杨琳琳;李亚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哮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本文从支气管哮喘的证治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几点不足之处.
作者:谢金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强化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熟练操作流程,是消毒供应工作达到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保障.通过不间断、有目的、有规律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包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附睾炎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的2003年1月~2005年4月门诊及住院的4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能直接显示睾丸附睾的解剖结构及内部情况,并能了解血供情况,对阴囊内的急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玉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针对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欠缺的现象,拟订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健康计划与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控制的健康教育.使实习生更新了观念,增强了预防意识,实习中自觉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伟浩;张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TP对局灶脑缺血大鼠BA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CTP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P组及缺血组BDNF两组细胞形态无明显不同,但CTP治疗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应缺血对照组.结论:三磷酸胞苷可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半暗带区BDNF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育臣;董玉娟;王建茹;王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平喘止咳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按随机编号表分为治疗组52例运用平喘止咳汤治疗,其中分痰热型(27例)、痰湿型(25例);对照组51例按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且治疗组中对痰热型疗效优于痰湿型.结论:平喘止咳汤对喘急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型疗效显著.
作者:冒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为瘤内出血,瘤体急剧增大,内压增大而突出性腹痛;4例为肿瘤外向性生长.只要发现肾脏肿瘤中有脂肪密度,CT值在-40Hu以下,增强扫描脂肪成份不强化,血管肌肉组织强化可诊断.结论: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曾纪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哮喘宁颗粒是由黄芩、牡丹皮、桂枝、甘草4味中药组成有中成药,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肺热咳喘痰多等症状,黄芩苷为黄芩的有效成份.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哮喘宁颗粒中的黄芩苷,结果表明该法简便、灵敏、可靠.
作者:闫德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什么是风湿病,风湿病的病因、病名和病位并介绍了从早一症一病的宏观探讨,已发展到近年来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迈进.多侧面的研究探讨,丰富和完善了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诊疗学的内容.
作者:丛培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康博对慢性溃疡治疗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08月收治的慢性溃疡病人用舒康博系列伤口护理产品进行治疗.结果:14例溃疡痊愈,治愈率100%.结论:舒康博系列伤口护理产品用于治疗慢性溃疡临床效果好,能够明显减轻病人痛苦但治疗成本稍高.
作者:牟燕;高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中毒性脑病的防治.方法:对12例3岁以下小儿烧伤并发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惠儿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防止中毒性脑病应积极抗休克,应用纳络酮,尽早消灭创面.
作者:邓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出现了药物不合理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新课题,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防范.
作者:苏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曾小东;郭晓东;杨慧;祁晓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急性呼吸窘迫征确诊后,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加重急性呼吸窘迫征的诱发因素,同时采用人工供氧,防止肺功能进一步损害.结果:本组治愈32例病人,另外有8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20.00%.结论:虽然严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死亡率较高,但是积极有效的治疗还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王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常常会遇到一次穿刺不成功,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本文作者对此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38例经传统方法桡动脉采血失败后采用补救方法,除1例因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7例全部成功.
作者:王光尧;张云;王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1年~2003年住院的30例老年肺炎进行临床分析,老年患者免疫力差致使发病率高,且合并症多,应及早联合应用抗生素并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冀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