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癌性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夏忠华

关键词:癌性疼痛, 心理护理, 心理分析
摘要:癌性疼痛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极其容易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功能,同时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于癌性疼痛病人而言,心理疗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意义.相关的护理人员运用语言、图画、文字、电影等手段对潜移默化影响患者的心理,从而实现治疗目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心理治疗.本文主要针对癌性疼痛的护理展开研究与探讨,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进行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中22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9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6.36%;10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应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选择佳治疗手段,药物保守治疗和再次手术修补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治疗手段

    作者:姜增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慢性心律失常干预效果

    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律失常上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干预组使用连续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效果突出,并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持续发展,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董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其围手术期给予心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通过QOL测定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康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0例患者,调取资料分析实施的护理方式.结果 A组患者实施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治愈率为95.0%,B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式,治愈率为80.0%,A组患者护理效果较B组患者更优,A组患者无转院病例发生,B组患者存在1例患者转院.结论 使用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方式,能够明显增大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病痛,疗效良好,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广泛,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饶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7月——2012年7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超声检查、X线平片、128层螺旋CT、MRI结果汇总分析.结果 20例主动脉夹层中典型主动脉夹层18例,X线平片,提示阳性率为27.78%;彩色多普勒、CT、MRI阳性率分别为38.89%、100%、100%,初始破裂口显示率分别为38.89%、94.44%、83.33%.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理解剖改变,辅以彩色多普勒、MRI更能为临床提供精细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邢燕;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眼的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20(22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到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使120例(229只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眼部并发症短时间内趋向正常.结论 对此类患者术前准备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眼部病情的动态变化;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游肖露;刘茹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吴洁;吕玉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外科重症急腹症急诊手术护理问题及方法探讨

    对普外科重症急腹症急诊手术护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我我院124名重症患者的手术护理工作经验的总结,针对病人实际情况改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死亡率.经过一系列的护理改善工作,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并且得出结论:患者治疗过程出现的休克情况要及早预防,并且不断完善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病房管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病房管理小组,探讨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医院的病房管理中,要对质量的管理流程和护理过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给患者营造一个环境优雅和安全的环境.结果 经过实施病房管理小组后,我院的病房安全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物品管理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结论 在临床上,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实施病房管理小组,但是管理工作要根据外部的相关环境变化和服务的对象等进行随机变化,同时要不断地模式和探讨相关的管理新方法,要注意护理管理中的相关服务细节,进而才能给将病房管理小组的作用发挥到大.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

    本文随机选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干预前某地区正常成年者494例作对照组,随机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予流行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干预本地区正常成年者494例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流行传染病乙肝、结核等常见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情况.对照组乙肝发病率4.25%、结核2.02%以及其他传染病6.48%,合计发病率11.34%,比研究组乙肝2.02%、结核0.2%以及其他2.27%高,合计发病率4.45%,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常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途径和效果观察.认为合理且积极的开展乙肝、结核等常见流行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人群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刘建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241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及护理观察分析.结果 242例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有2例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其余患者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结论 加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整体病情观察,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丽姝;王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nC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OSA儿A给老年人带来潜在危害的现状及老年患者特殊性的总结及描述,总结了老年人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nC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包括治疗前的护理,治疗中的护理,治疗后呼吸机的保养与消毒以及做好健康教育.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折内固定物发生断裂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内固定物发生断裂的原因及特征表现.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患者18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固定物发生断裂的因素.结果 功能锻炼不当7例,过早负重3例,放置时间过长1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3例,固定物放置不当2例,粉碎性骨折复位不良1例,骨折连接不良1例.结论 骨折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原因包括人为锻炼方式不当、过早负重、固定物放置时间过长、固定物材料选择不当、骨折骨端连接不良、骨折畸形愈合等原因,其中锻炼不当和过早负重是主要原因,患者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减少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

    作者:周兆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42例颈椎病X线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颈椎病患者的X线征象,探讨X线检查对临床颈椎病诊断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2例颈椎病患者(慢性)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年龄将他们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每组71例.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X线特征.结果 142例患者均出现显著的颈椎病X线征象.X线征象:青年组患者以颈椎失稳性变化为主要特征,老年组患者以椎骨继发性变化及软骨变性为主要特征(P<0.01).结论 X线是临床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不同年龄患者X线主要征象不同.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庆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针灸治疗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治愈14例,占总数的35.0%,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5例,占总数的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治愈4例,占总数的10.0%,显效8例,占总数的20.0%,有效21例,占总数的22.5%,无效7例,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韩文珍;张燕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2000例基层医院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近5年的12000例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基层医院胃癌的筛查水平,同时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水平进行详细的总结.方法 主要是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20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因临床症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有12000例,经过活检病理或者手术具体病理共检出胃癌患者273例,胃癌检出率为2.275%;检出早期胃癌14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13%;首次胃镜病理阴性而导致漏诊的胃癌患者为43例,在这些患者当中,进展期胃癌患者占39例,漏诊率15.06%,早期胃癌4例,漏诊率28.57%.结论 基层医院也可以检查出早期胃癌,并且基础性的工作比较到位.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提高早期胃癌检查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薛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基础课动物实验示教,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探析

    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

    作者:张德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比夫定治疗达完全应答后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接收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替比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后显效28例(56%),有效18例(36%),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显著提高乙肝标志物转阴率,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肝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责任护士接诊班模式对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接诊护士班设置与常规扁平化排班模式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 在常规扁平化排班基础上增设置接诊护士班,接诊护士班职责为单纯负责新入院的评估、宣教、治疗护理措施与计划的落实.对没有该班时患者进行满意度、预见性评估、病情掌握、护理关注点、健康教育对比,每日下班前接诊护士班打印病历资料,向所有在岗护士进行汇报入院病人的情况.结果 有接诊责任班时,入院宣教到位、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早于没有接诊护士班时,护士对病人病情预见性评估更到位.结论 该排班模式利于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王静;石春静;杜立新;王振华;贾培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对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180例需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内镜治疗,给予研究组静脉麻醉后内镜治疗,并对其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前后的主诉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的主诉进行比较,研究组进行静脉麻醉的内镜治疗后的主诉良好(90%),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后的主诉(7%);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81%,高于研究组的6%.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对消除患者精神方面的恐惧以及身体方面的不适有较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彭学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