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周惠娟;邹建英

关键词:糖尿病,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护理
摘要: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无明显酮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障碍或昏迷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见于老人,常有诱因.来势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极其重要.我院1996年6月~2004年1月共收治DM高渗性昏迷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抢救处理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瘤卒中的MRI诊断

    目的回顾分析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探讨MRI(磁共振成像)对垂体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垂体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占同期收治的垂体腺瘤89例病人的20.2%.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5~77岁.18例行MRI检查,均为平扫+增强.结果 18例均为垂体大腺瘤合并出血和(或)坏死.18例行MRI检查者,其中12例表现为T1WI,T2WI偏心不规则片状高信号影, 4例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散在小点、片状高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出血合并坏死有2例,表现为T1WI高低混合信号,有分隔,有液平,T2WI高信号,境界清,肿瘤内坏死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出血坏死区无强化.临床手术及病理表明17例瘤内均见出血,其中12例为陈旧性出血,4例为新鲜出血,2例囊变伴出血,2例为肿瘤内坏死.病理学18例均为嫌色细胞瘤.结论 MRI结合临床表现对垂体瘤卒中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信号的表现与病人的起病特点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黄瑾瑜;付志辉;沈海林;陈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功能脏器衰竭治疗中的运用

    通过对一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道积血术后先后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MODS)的患者(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左心衰,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代谢障碍)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配合其他抢救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朱伟雯;汪克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LA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探讨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HLA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UCBT.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darabine)30 mg·kg-1·d-1×5d,环磷酰胺(CTX)60 mg·kg-1·d-1×2d,马利兰4mg·kg-1·d-1, 抗胸腺球蛋白(ATG兔抗)3mg·kg-1·d-1×3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菌素(CsA)加用骁悉(MMF)和甲基强的松龙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5.24×107/kg,CD34+细胞2.93×105/kg,CFU-GM0.93×105/kg.观察监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更昔洛韦(GCV)与磷甲酸钠联合应用.结果移植后28d造血重建,移植后84d血型转为供者型(B型),染色体检测转为供者46XX,移植后第22d出现Ⅱ度急性GVHD.移植后第22d DNA指纹图提示供者型.结论 UCBT造血重建快而稳定,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少,急性GVHD严重程度较轻.HLA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UCBT有效可行.

    作者:王易;柴忆欢;何海龙;卢俊;李建琴;肖佩芳;李捷;朱伶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体CD4+CD25+T细胞与aGVHD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 1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随访患者移植后Agvhd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Ⅰ (a)GVHD 5例, Ⅱ (a)GVHD 2例 ,ⅣaGVHD 1例.发生aGVHD组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为(1.52±1.25)%,未发生aGVHD组为(2.70±2.08)%,两组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aGVHD的发生有相关性,提高供体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有望减低移植后aGVHD发生率.

    作者:刘跃均;吴德沛;李彩霞;曹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16例救治分析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入院时GCS计分8~12分6例,13~15分10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0例, 其中7例于伤后1~13d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冠状切口, 双侧额部脑挫裂伤灶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6例, 皆痊愈,手术治疗10例, 治愈6例,轻残2例,死亡2例.因此,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应予以高度重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头颅CT复查,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丁志良;阮文华;成之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诊断肿瘤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患者,空腹静脉注射18F-FDG 370~555MBq后45~60min,采用PhilipsIRIX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进行显像,经迭代重建,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以目测双盲阅片和计算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L/B)的放射性比值进行诊断分析,并与手术、组织病理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作出的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44例患者中后确诊为恶性者34例,良性者10例.恶性组L/B值为5.76±3.38,良性组L/B值为2.01±0.74.两组患者的L/B比值差异显著(P=0.000).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值2.0为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时,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或其转移复发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4.1%(32/34)、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90.1%(40/44).结论 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寻找肿瘤转移复发灶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尹立杰;张玮;何杨;吴翼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传统公式计算脑CT灌注量的缺陷及其修正途径

    目的用CT灌注模型研究传统犬斜率方法的缺陷,并探讨其修正途径.方法建立CT灌注模型,将动脉端的团对比剂看作许多不同浓度的小节段组成,它们在流经毛细血管时相互分离,然后在静脉端再重聚在一起.模拟常规和较高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的CT灌注过程,分别形成两组动脉和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用公式F=(dQ(t)/dt)/(Ca(t))计算两组的每个时间段的灌注值.结果常规注射流率下,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已有对比剂进入,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偏低.提高注射流率后,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无对比剂进入,此时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准确.结论大斜率方法的缺陷是它的假设前提实际情况下很难满足,以致计算出的F值偏低.可通过增加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或预先对动脉TDC进行人工处理的方法加以纠正.

    作者:吴庆德;胡春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分析糖尿病病变机理以达有效的预防治疗糖尿病.方法对3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16例非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显示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粘稠度增高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赵晓玲;郝丽红;马建华;金明磊;姜利;白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血液流变性变化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 1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P<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作者:何巧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能直观、准确表现狭窄及闭塞血管,以及颅底毛细血管网;由于失位相和饱和效应以及小血管流空效应,导致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影.结论 MRA可提示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DSA相结合,可明确烟雾病的诊断.

    作者:盛蕾;周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疏血通注射液10mL,静滴,1次/d,共14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疗效好,安全无毒,无过敏反应,且能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塞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致中轻度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符合COPD住院患者分为3组:A组10例,PaO2<55mmHg且60mmHg>PaCO2>45mmHg;B组12例,PaO2<55mmHg且PaCO2>60mmHg;C组16例,PaO2<55mmHg且PaCO2>45mmHg,拒绝无创通气治疗.A、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C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1h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24h继续改善,常规治疗组1h上述指标无改善,24h时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较无创正压通气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作者:盛泽波;缪正鸣;张丽萍;曹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流变学观察及杏丁的治疗作用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症侯群[1].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共同点是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内血栓多为非闭塞性或形成闭塞后晚期内再通.与其发展有其密切关系的血流变学障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可成为有效的防治办法,本文对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流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红玲;王忠丹;郭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螺旋CT研究

    目的探讨SCT(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主要为听骨链)的显示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90耳(男52耳,女38耳)分三组,1组为正常SCT组30耳,2组为正常HRCT(高分辨率CT)组20耳,3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40耳,利用Somatom Plus 4 CT进行扫描,用SSD(表面阴影成像)、MPR(多层面重建)螺旋CT三维成像软件处理图像.结果 SCT较HRCT扫描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中耳结构,对一些细微结构显示较一般HRCT扫描好.对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上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0%、93.3%、96.6%.SCT对3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结构的破坏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构破坏情况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诸伟;奚日泉;胡春洪;郭亮;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高龄急性心肌梗死65例临床观察

    目的尝试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旨在使老年高龄患者亦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方法采用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收治老年高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31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50×104U)30min 静脉滴入;并与非溶栓组34例对照观察.结果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五周病死率、休克、心衰分别为54.8%、6.4%、3.2%、9.7%;而对照组分别为14.7%、23.5%、26.5%:41.2%,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依然有可能实施小剂量尿激酶对老年高龄患者的溶栓治疗,且可挽救更多老年高龄患者的生命.

    作者:杨天斌;丁碧俊;梁从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中加入不等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使血浆中葡萄糖含量约为10、20、40、160mmol/L,测定血沉、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60mmol/L组)及切变率200s-1和3s-1的粘度;比较单纯血糖升高者与对照组的全血粘度.结果与血浆中葡萄糖含量5 mmol/L组比较,葡萄糖含量为10、20、40 mmol/L时,压积平均增加0.02%、5.9%和11.9%,血沉平均减慢29.6%,39.0%和55.3%.低切粘度无差异,高切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由10、20 mmol/L组的无显著性差异到40 mmol/L组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1,P<0.01).当葡萄糖含量为160 mmol/L时,MCV平均增加24.2%,压积平均增加48.1%,粘度大幅上升.单纯血糖升高者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变离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使血流变的一些指标发生改变.单纯血糖升高者的全血粘度不升高.

    作者:何莹;王艳慧;刘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D-半乳糖诱发氧自由基升高对大鼠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D-半乳糖诱发氧自由基升高对大鼠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40mg/kg连续7周,造成氧自由基升高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模型与对照动物的血浆MDA、SOD,并采用廖福龙设计的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管段的顺应性.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略有下降.血管顺应性测量发现模型组弹性速率和弹性面积升高,其中弹性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造模后动物的动脉的顺应性下降.结论 D-半乳糖诱导大鼠氧自由基升高使颈动脉弹性受损、顺应性下降.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文;李斌;殷小杰;廖福龙;陈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近3年来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方法本院2001年~2003年门诊处方97 335张,对其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者进行应用品种、种类、处方数量、药品配伍、人群分类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 (1)常用抗高血压药不同年龄使用量与不同年龄段高血压发病率相符.(2) 常用抗高血压药仍然以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三类为主,虽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用量不是大,但增长速度是快的.

    作者:邹振新;侯新;周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丙酚、芬太尼合用于人工流产麻醉380例分析

    我院2002年1月以来使用异丙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荣琴英;高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的升高与脑梗死有关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组、脑梗死组进行血清尿酸(UA)、血脂、血糖等测定.结果脑梗死组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尿酸升高有关.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