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少红
浅静脉留置针是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先进器材,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不仅具有柔韧性好、管壁光滑、对血管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而且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保护血管等优点[1],为患儿输液、输血提供了方便,既减轻护理工作量,又有利于患儿的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好处尤为突出,我院于2000年在我院儿科使用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在我院使用浅静脉留置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一病区2012年共使用浅静脉留置针468例,其中年龄大的为14岁,小的为30天;浅静脉留置针留管时间短为1天,长为7天,大多数为5天.
作者:杨健英;赵德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DM-MA)与正常白蛋白尿组(DM-NA),将二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且将UAER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M-MA组Homa-IR(423±155)要显著高于DM-NA组(356±128),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M-MA组FINS、TG及HbAlc水平较DM-NA组显著升高(P <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AER与Homa-IR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IR)可能与MAU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且IR是MAU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作者:王学;崔秀香;封勇;王茂彩;尹宗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置换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置换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分析病患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切口愈合较快;术中无死亡病例,患者的假体无松动、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现象.结果:按照Harris的评分标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性粗隆间骨,病患治疗效果较好,仅1例出先脱位后经治疗好转.结论 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治疗,对病患的创伤较小,并且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焦克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产前产后及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况波动情况及心理护理对策和措施.方法 回顾2011年7月-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产妇产前产后心理的变化情况,以及针对易引发孕产妇产前产后变化的因素,积极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孩子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手术,有无并发症等,易会引发心理变化的因素.经过针对性的积极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产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围生期母儿死亡率和病残儿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死胎发生率仍无明显下降,我国围生儿死亡病例中,死胎仍居首位.死胎指妊娠20周后的胎儿在宫内死亡,不包括死产.本文收集了2009年我院30例妊娠晚期(即28周后)死胎病例,对引起死胎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围产期保健中值得注意和必须加强监测的内容,目的在于减少并预防妊娠晚期宫内死胎的发生.
作者:陈小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肢体恢复功能优18例,良12例,中2例,优良率90.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32周,无骨不连或再骨折发生,无针道感染,无固定针松动.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效果满意,认真做好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不仅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骨折端血运重建,可促进切口愈合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认知水平基本情况,找出影响因素,比较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今后开展高校中医学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所抽取山西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调查问卷.问卷中涉及中医学基本常识的30道选择题,总体及格率为22.96%.调查对象中有52.9%的学生听过中医学有关讲座,有21%的学生获取中医学知识的途径为有关讲座,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应在各高校加大普及中医学知识的力度,并通过其他合理途径普及中医学知识.
作者:柏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药物加入固体辅料炮制后可缓和药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作者:欧碧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观察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结果 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治愈率为95.2%,标准治疗组Hp根除率为71.4%,治愈率为85.7%.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高.
作者:朱玉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PICC的应用.方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也就是PICC)是经过各主要经脉进行导管穿刺并终定位的输液方法.结果 采用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且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的伤害[1],保证了药物的及时、有效的使用,不仅有效防止脑组织水肿,颅内高压而危及患者生命,而且减轻了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保证了有效的药物治疗.讨论 留置PICC管优点
作者:李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提升妇女孕期及产后饮食营养摄入质量.方法 对我院112例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营养结构调整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同普通摄入大众化饮食的产妇相比,经饮食护理、营养结构调整的112例产妇孕期及产后身体健康素质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更为良好.结论 应当加大对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护理力度,对她们的饮食营养结构进行调整,确保产妇及胎儿能够更为健康.
作者:董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糖尿病施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糖尿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治愈27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亡1例,因并发伤口感染再次入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2例.结论 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正确的血糖控制,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范悦;吴文森;杨柳山;张赋;江毅;方恒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低体温的特别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鼻咽温度变化和寒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麻醉开始时鼻咽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手术30分钟、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寒颤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低体温的特别护理干预可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体温保持恒定,显著降低了寒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申米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并寻找合理的护理对策,以减轻胃癌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收治的40例老年胃癌患者采用终腹近端胃切除术的治疗方式,适宜的护理手段,观察临床心理特点.结果 达到根除效果在80%左右,姑息性的低于10%,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的超过30%,经过术后的有效护理,使得老年患者的心理充分缓解,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不同心理特点的老年胃癌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根治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科全;翟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正畸病人就诊时的心理反应及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接触和观察,判断病人的心理反应,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等沟通方式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就诊时的不良心理反应均有不同的减轻或好转,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 对正畸就诊病人提供良好有效的沟通,能有效地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服务质量.
作者:高冬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以“实习带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完善优质就业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规范了管理程序,构建了有学校结合较为紧密、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社会知名度较高毕业就业医院基地群,实现了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目前整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协助他们完成就业选择和安置,以此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
作者:孙立波;万佳欣;刘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腹痛20天入院.20个月前患者有腹部疼痛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腹部疼痛在上腹部处,患者的疼痛为钝痛的表现,没有放射的表现,患者饮食情况正常,没有乏力、消瘦等表现.过往患者有高血压疾病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检可触及到患者腹部有19cm×7cm大小的腹部肿块,肿块的边界不甚清楚,有明显的触痛表现.患者进行ct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中下腹部有明显的肿物表现,其有19cm×7cm的大小.肿块的密度表现为不均匀,呈分叶的表现,其边缘边界比较清楚.CT检查可见其又明显的片状阴影,呈低密度表现.患者的肿物周边和其肠管周边并不清楚,无积液、扩张等表现.对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可见其内低密度影无强化,显示更加清晰.
作者:刘惺;李欣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家庭轿车已走入千家万户,随之由于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日益增多,因而研究并不断提高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技术已经成为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外伤等往往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危重,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观察不细致或护理不当,可贻误病人的生命.护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卫娟;康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07年4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对其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结果 重症监护室中,老年患者出现感染的较多,感染率较高的是呼吸系统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性疾病等,此外,治疗时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务人员对感染缺乏认识、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也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麻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长时间咳嗽常见原因,患者在夜间或清晨逐渐加重,持续时间较长,易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的是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从而提高防治水平.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对34例门诊患儿以抗炎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先报到如下.
作者:阿瓦古力·伊迪力司;艾合买提·阿不拉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