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华
目的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式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我院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针对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前提下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结果 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远远高于单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数值远远高于对照组,而测量PaCO2的数值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安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低体温的特别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鼻咽温度变化和寒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麻醉开始时鼻咽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手术30分钟、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寒颤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低体温的特别护理干预可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体温保持恒定,显著降低了寒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申米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干预及缓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设计及编制调查问卷,邀请护理人员对问卷内容进行填写,并整理和分析填写结果,以此作为干预和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依据.结果 护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因素和职业本身因素.结论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着来自身心的双重压力,对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直接影响,需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朱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丹参联合通心络对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接受手术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丹参联合通心络的观察组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检测心脏彩超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丹参和通心络,总有效率96%、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E峰、E/A值、LVEF、LVEDD、BNP、EP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联合通心络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具有积极疗效
作者:张春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乌拉地尔、速尿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0例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扩管、利尿、强心常规性治疗;B组患者30例,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速尿及乌拉地尔的治疗,C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配合治疗BIPAP呼吸机,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6.6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7%,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B组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C组有效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联合乌拉地尔、速尿组成的强心利尿剂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使用安全等特点,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赖树初;方壮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应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掌指骨骨折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秦志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厌食症与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小儿厌食症的形成的相关因素以及对小儿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小儿及家属正确的喂养,以及采取中医治疗手段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中医治疗手段,使小儿厌食症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终使患儿能够正常地摄取营养,达到机体满足量.结论 小儿厌食症与小儿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儿童生长是关键时期,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与相关治疗控制了厌食症的发展,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雪娟;李雪峰;徐凤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固定矫治对称拔牙病例中不同支抗设计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量差异,以指导临床进行精确的支抗设计.方法 选取75例颌内对称拔牙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按支抗设计方式分组,统计磨牙前移量.组间磨牙前移量配对t检验,验证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上下颌强支抗组分别与中、弱、极弱支抗组磨牙前移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强支抗组患者支抗磨牙更稳定.拔第一双尖牙组较拔除第二双尖牙组,支抗磨牙更稳定.
作者:赵莉;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柔性管理的本质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它主要强调的是变化和跳跃、反应和速度、弹性和灵敏,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应对“变化和稳定”的新策略.本文在门诊管理的特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就柔性管理策略在门诊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提高医院门诊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高淑霞;王媛;欧阳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用药状况,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2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查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34.67%、口服抗菌药占抗菌药物使用率的24.46%、注射液使用百分率53.25%、基本药物占处方使用百分率59.47%、通用名占处方使用百分率99.74%、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14.66元、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2种、合理处方百分率89.83%;不规范处方共10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9.34%;不适宜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0.66%,无超常处方.结论 应经常组织医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促进门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周雅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长时间咳嗽常见原因,患者在夜间或清晨逐渐加重,持续时间较长,易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的是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从而提高防治水平.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对34例门诊患儿以抗炎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先报到如下.
作者:阿瓦古力·伊迪力司;艾合买提·阿不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作者:边忠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热敷和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治疗.结果 观察组一次治愈6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6%,对照组一次治愈3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按摩对于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为新生儿提供及时的母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饮食运动看图对话”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血糖控制效果的研究.方法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住院的患者中选择50名患者参与讨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担任“看图对话”工具的辅导员,采取互动开放式引导患者或家属参加有意义的讨论,每次6-10人小组讨论法,用时1-2小时.同时以看图对话工具为媒介对参加讨论的患者进行个体的饮食指导及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讨论结果的接受情况及饮食运动行为改变方式.结果 50名参与者有31位患者能够按计划饮食,同时坚持每周3-5天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观察3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及趣味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了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方式,能够良好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作者:胡志翠;张静;万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减少病人鼻饲管的滑脱,用棉质绷带固定鼻饲管法对长期使用鼻饲管的病人进行实验及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实验组30例采用棉质绷带固定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方法.结果 两组胃管滑出率相比,实验组的滑出率小于对照组的滑出率;两组舒适度相比,实验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两组的固定时间相比,棉质绷带一般5-7天更换1次,对照组每天更换3-5次,有较大差距.结论 棉质绷带固定鼻饲管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简单、舒适.
作者:刘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9例经临床诊断为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19例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强龙对本组MS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以及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18/19),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甲强龙对其进行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张月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中抽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产褥期的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5min内Apger评分、肺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能够改善孕产妇围产期状况,同时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和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为判断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25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和普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 通过实行有效护理,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2.1%.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其中,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的效果尤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与灌流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接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40位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把他们分为透析灌流组和未透析灌流组,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从中毒至开始抢救时间、达阿托品化时间、达阿托品化量、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死亡率、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小组的达阿托品化时间为(3.6±1.2)小时,未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的达阿托品化时间(7.7±1.3)小时;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化量为(73.5±11.5)mg,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化量为(186.5 ±77.5)mg;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3.5±1.5)天、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7.5±5.5)天;透析灌流组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非透析灌流组的死亡率为15%.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的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是显著的(P<0.05).结论 给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进行透析灌流治疗后可以大幅度减少阿托品量、缩短达阿托品化时间及胆碱酯酶恢复时间、降低死亡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安全且效果较好.
作者:刘云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