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矫治中磨牙稳定性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赵莉;王丽娟

关键词:支抗, 磨牙, 稳定性, 头影测量
摘要:目的 研究固定矫治对称拔牙病例中不同支抗设计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量差异,以指导临床进行精确的支抗设计.方法 选取75例颌内对称拔牙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按支抗设计方式分组,统计磨牙前移量.组间磨牙前移量配对t检验,验证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上下颌强支抗组分别与中、弱、极弱支抗组磨牙前移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强支抗组患者支抗磨牙更稳定.拔第一双尖牙组较拔除第二双尖牙组,支抗磨牙更稳定.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伴随低钠血症的因素及相关护理方法,并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共300例,这里有65例患者伴有低钠血症,所占百分比为21.7%.本组患者在住院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九天和第十五天的血生化和尿检情况,应该被详细记录下来且加以分析.结果 低血钠患者占有21.7%,其中有54例为CSWS型,有11例患者为SLADH型300例患者住院后在第3天-第5天出现低血钠的有8例,在第7天-第9天出现低血钠的患者有50例,在第1 1天-第15天出现低血钠情况的有7例 结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有部分会伴随低血钠症,低血钠症会对患者造成脱水,血容量下降等的临床表现.此时就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低血钠治疗,不光如此,还要对家属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此病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作者:廖志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皖呼吸内科病房的24名护士,将24例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12名护士中,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9例,一般满意的有2例,不满意的有1例,满意度为91.7%,对照组12名护士中,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5例,一般满意的有4例,不满意的有3例,满意度为75%.结论 通过对呼吸内科病房护士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贾宝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加快机体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媛;黄英;徐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佳护理模式.方法 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在出院时进行一个满意度的调查和健康知识以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前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提高,患者的住院天数也缩短了.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面,增加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在手术以后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刘书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现今社会护患关系的紧张原因进行良好的分析讨论,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健康覆盖率为100%,治愈出院率为100%.结论 在儿科病房创造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患儿及家属满意,是护理质量提高,护患关系和谐;提升患者治愈出院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析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路实践及方法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并巩固加深的重要环节,是护生向一名合格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1]是护理教育的后环节,而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迈向神圣的“白衣天使”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教育的改革,如何培养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是现今每一位带教教师面对的首要任务段.[2]作为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带教老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3]通过多年的带教经历,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淑宏;孙建华;刘海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彩超对妇女乳腺病检查患病率结果分析

    乳腺疾病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乳腺癌又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威胁女性的第一位癌症因此开展乳腺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摆上了防治乳腺病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解本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以便科学地指导乳腺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我单位开展了本辖区妇女乳腺病筛查工作

    作者:郭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析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疗效

    目的 根据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呼吸疾病患儿展开病症观察,医学检测,对盐酸氨溴索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此次儿科呼吸系统医学实验研究活动是从本院儿科抽选从2010年12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期间,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患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78例,根据患儿在院治疗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数据基础.医护人员通过对这78例患儿的临床病症情况进行分析,该患儿年龄在3个月至10岁之间,主要症状有反复咳嗽、呼吸急促、痰量增加、体温升高等等,按照医嘱要求,对患儿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主要包括对患儿实施肺部听诊、X光片照射、CT影像扫描以及肺功能和血常规等辅助性检查.通过检测确诊患儿的病症.按照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呼吸疾病类别的不同,随机将78例患儿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分别为:盐酸氨溴索组:共计患儿39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了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共计患儿39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结果 通过系统的疗程治疗,盐酸氨溴索组:39例患儿中,治愈2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39例患儿中,治愈24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46%.结论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盐酸氧溴索药物的加入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陈奕芬;肖小冰;戴旭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14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和生活护理与防治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特点,依据临床统计数据提出更细致的生活护理与防治方法.方法 制定相关表格,对314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临床统计资料得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生活护理与防治能够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效果显着,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娟;闫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气管切开术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3例(53.4%),好转10例(23.3%),自动出院8例(18.6%),植物状态生存2例(4.7%).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适量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可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改善通气和脑缺氧,促进其脑功能恢复.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口腔护理,早期实施院内感染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典清;顾梅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采取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慢性胃炎患者60例标本回到学院的微生物检验室进行检验和研究,以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为标准. 结果 2种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但特异性大大不如单项检测.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特点、操作简单、标本易获取、对人体无害、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理想诊断方法

    作者:代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眼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眼科不合理用药处方,为眼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2月本院西药房处方随机抽取1500张进行统计分析.对眼科不合理用药用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66张,占11.0%;其中口服药物108例,占65.0%;滴眼剂70例,占42.1%;注射剂18例,占10 8%.结论 在眼科临床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现象,医生和药师都要重视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中抽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产褥期的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5min内Apger评分、肺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能够改善孕产妇围产期状况,同时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骨外科使用镇痛泵后的护理

    总结临床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维护患者生理、心理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调查骨外科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的优点及其副作用探讨对骨外科病人术后镇痛泵应用的佳护理手段.通过静脉使用镇痛泵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程翠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用药状况,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2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查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34.67%、口服抗菌药占抗菌药物使用率的24.46%、注射液使用百分率53.25%、基本药物占处方使用百分率59.47%、通用名占处方使用百分率99.74%、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14.66元、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2种、合理处方百分率89.83%;不规范处方共10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9.34%;不适宜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0.66%,无超常处方.结论 应经常组织医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促进门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周雅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清热化毒丸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目的 建立清热化毒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黄芩药材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方法可行.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作者:梅月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规范化护理告知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告知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满足大多数产妇以及家属对妊娠的保健护理知识的渴求.方法 根据产妇的职业、文化程度、生理、心理、性格以及经济条件等特点,提供适合每一个产妇的佳规范化护理告知.结果 使产妇初步了解或掌握妊娠常识,学会自我保护与保健知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医患关系的和谙.结论 规范化护理告知对产妇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使产妇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治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红英;王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5月3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母儿结局.据孕周分3组,A组孕周<28周,B组孕周28-31+6周,C组孕周32-34周.比较3组患者期待治疗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见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孕周延长下降.B组期待治疗时间长于其他2组.各组终止妊娠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越高,适当期限内保守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王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替加氟或5-FU联合卡铂同步放化治疗中青年鼻咽癌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鼻咽癌采用替加氟加卡铂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中青年鼻咽癌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五氟脲嘧啶(5-Fu)与卡铂结合联合放疗同步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加氟加卡铂联合放疗同步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鼻咽部与颈淋巴结部病灶的缓解率为86.7%(52/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45/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青年鼻咽癌采用替加氟加卡铂联合放疗同步治疗效果显著,一方面可提高鼻咽癌病灶的缓解率,同时又能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临床意义丰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景象;陈辉林;易娜苓;陈源水;谢志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式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我院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针对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前提下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结果 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远远高于单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数值远远高于对照组,而测量PaCO2的数值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安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