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卢瑞杰

关键词:PICC, 肝硬化,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PICC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行PICC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肝硬化患者PICC全部穿刺成功,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输液通畅,无特殊严重并发症.结论 PICC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科学细致的护理方法可以维持PICC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惠尔透明贴联合鸡蛋内膜治疗Ⅱ期Ⅲ期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87例Ⅱ期Ⅲ期压疮,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鸡蛋内膜贴敷,对压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87例由院外带来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应用康惠尔透明贴加鸡蛋内膜贴敷,对压疮进行治疗及护理,将87名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采用局部创面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康惠尔透明贴加鸡蛋内膜贴敷后再用烤灯照射干燥,对照组采用局部创面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贴鸡蛋内膜贴于创面,然后再用烤灯照射干燥.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鸡蛋内虞贴敷治疗压疮,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程艳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真菌感染与检出率在临床上的应用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包括霉菌和酵母.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四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通过真菌感染及检出率的关系,可以了解真菌感染种类、菌株感染几率高低、疾病性质及抗菌素耐药程度等,对指导临床合理诊治和用药具重大借鉴意义.

    作者:许书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曲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曲坦药物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8月——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心得安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曲坦类药物舒马曲坦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则为82.1%,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坦药物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旭;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方法 7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和西医常规药物加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达标21例,达标率53.85%,治疗组达标34例,达标率87.18%,治疗组的达标率大于对照组,两组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头痛2例,胃部不适1例,咳嗽1例;对照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咳嗽1例.结论 联合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儒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研究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1 心理护理的特点1.1 广泛性心理护理的范围很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阶段,每样事物和任何护理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都会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影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动无时不在护士的影响下产生作用.

    作者:陆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的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食管癌手术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微创手术后精心的营养支持护理,有利于术后的快速恢复.我们对82例实行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制定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腔镜辅助下食管癌围手术期营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肛周脓肿感染性切口的护理.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对20例患者采用VSD方法处理肛周脓肿感染性切口,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VSD治疗,保持足够的负压、有效的引流,同时加强营养及注重心理护理,才能促进肛周脓肿感染性切口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苦,减轻愈合后切口瘢痕,效果满意.

    作者:侯晓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室壁运动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室壁运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对30名DCM患者和30名志愿者组成2组,一组为DCM组,另一组为非DCM组,再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这60名患者的一些室壁运动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DCM组中患者的4种MV频谱都表现异常,而且MV数值明显低于非DCM组(P<0.05).MVG比正常人的数值明显有所减低(P<0.05);甚至是室壁运动的各种速度差异都消失.结论 为了能够定量的反映出DCM患者的宣壁运动异常,医院应该提倡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来对DCM患者进行评价.

    作者:宋钰;曾靖;陈重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眼部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眼部带状疹疱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眼部带状疹疱患者,给予抗病毒、抗炎、抗感染,神经营养及并发症防治等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经过7至10d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1个月后,均得到治愈,部分病人皮肤存在轻微瘢痕和色素沉着,治疗有效率为95.23%,随访3至6个月,未发现任何复发现象.结论 给予眼部带状疹疱患者抗病毒、并发症防治、抗炎,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治疗措施,可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邓明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程进行性发展[1].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因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通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48例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7例、3例肺炎、2例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2例胰腺炎、1例胆漏,经精心治疗理均有效纠正.结论 加强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艳兰;张丽丽;龙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门诊护患之间语言沟通的技巧

    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护患关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护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护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满足新形势下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门诊护士应首先做好护患沟通工作[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到医院就诊先接触的地方,而门诊护士又是第一个接触患者的,门诊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一个医院的水平和面貌,门诊护士的行为更是反映一个医院护理工作的水平.融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保障.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研究在小儿感染疾病中应用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参照感染严重度评分(SSS)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般感染组59例,重症感染组41例,同时选取同期50例非感染患儿.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PCT水平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 ①重症感染组的CRP与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P<0.01);一般感染组的CRP、PCT阳性率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PCT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采用PCT作为一项灵敏检测指标,特别对于小儿重症感染的诊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郭春艳;李芳;张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用药额度、用药频度.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物共有8种,用量和消费额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芬太尼注射液位居首位.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急诊骨折患儿应激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好奇多动,容易遭受骨科外伤,对骨折、创伤和手术有着恐惧焦虑心理,常表现为哭闹躁动,抗拒骨折制动、复位或手术,逃离手术室,难以说服.医护人员往往采用强行按压施行骨折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没有考虑患儿心理需要,不能很好调动患儿内在积极性,影响骨折固定、复位质量,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应激是内外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外伤被认为是一种应激源.近年对急诊骨折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艳萍;黄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90后”乡镇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90后”乡镇中学生症疮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特点.方法 用体检及填表法,选取“90后”某乡镇112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痤疮患病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对象痤疮总患病率为41.47%(男23.34%,女18.13%),男、女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性(X2=5.36,P<0.05);其他患病率比较:油性皮肤(66.58%)高于中性皮肤(28.97%);油炸、多糖类饮食(66.58%)高于普通饮食(28.97%)、晚睡(73.32%)高于早睡(14.02%),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90后”乡镇中学生痤疮患病与饮食睡眠习惯、皮肤类型等密切相关,通过恰当的对策干预,可以降低中学生痤疮患病率.

    作者:余嘉明;梁国雄;李瑞机;王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在婴儿肺炎中的护理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婴儿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我院儿科进行肺炎治疗患儿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病情、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病症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婴儿肺炎治疗中,给予盐酸氨溴索,并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病痛,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68例的临床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者患者在治疗后的出血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毛海移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与MR影像诊断

    目的 分析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患者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3例腹盆腔RMS患儿的临床CT及MR影像学资料,回顾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患儿的CT平扫均可见其腹盆腔内存在大软组织肿物,且肿块的密度不够均匀,相邻组织存在受压推移或者侵犯以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等.经增强扫描后,不均匀病灶存在轻中度强化,其中周边强化为明显,患儿的动脉期病灶内存在较多的扭曲及增粗供血动脉影,而在延迟期时其斑块持续性地强化.经MR检查其T1W1序列显示患儿的腹盆腔内存在低混杂信号的大体积肿块,且其T2W1序列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后来出现不均匀性的强化现象.结论 儿童腹盆腔RMS属于间充质源性的恶性肿瘤,其CT以及MR影像学具有特异性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德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与前提,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许多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的快速检测方法不断出现,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相关方法的新进展.

    作者:刘蓉;邹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