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柳倩;王洪伟

关键词:乳腺, 囊内型, 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67岁,2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就诊,病程长短不一,1例伴有乳头溢液,肿块大小分别为1.2cm和2.5cm.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状结构,瘤细胞可以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或微乳头状等结构,瘤组织被以较厚的纤维性包膜.肿瘤性上皮细胞具有低级别导管内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于90%缺乏肌上皮.肿瘤细胞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随访11个月-3年均存活.结论 囊内型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生长缓慢,治疗原则推荐现行导管内癌的方案,预后良好.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与对策

    目的 研究并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20例PICC带管出院并采用延续护理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5例患者出现导管外移以及皮肤过敏,5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肿胀.结论 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出院后的并发症率,提升PICC的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易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与院内急救的临床观察

    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应用急救应急预案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院前与院内急救,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治疗患者109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参照心血管病诊断指南文献[1].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两项:①缺血性胸前区疼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发生动态改变出现坏死性Q波、损伤性ST段抬高或缺血性T波改变;③心肌酶血清标记浓度发生改变.其中男69例,女40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5±3.2岁;经18导联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部位:心肌前壁37例、广泛前壁25例、前间壁19例、下壁23例、下壁并前壁5例.

    作者:姚晓琴;任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管理

    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使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正确CKD饮食管理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作者:周颖;毛小兰;邹莹;张庆;刘小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三氧大自血治疗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和观察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电刺激小脑综合性治疗,同时进行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臭氧治疗A组100例,对照B组10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 接受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2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 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莉;龙正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共28例,搜集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临床的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所有患儿均安全出院,无临床并发症.结论 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是痊愈的关键,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情绪改变,可以明显减少患儿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托品类生物碱致溃疡病出血24例分析

    目的 阿托品类生物碱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可能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提示谨慎使用.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6例中,因消化道溃疡出血26例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24例使用了此类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阿托品类生物碱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类生物碱有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可能,提示谨慎使用.

    作者:郑桂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护关系研究

    医护关系是指医生和护士为了患者的健康与安危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心理和康复情况,也影响到整个医院的人文环境.医疗和护理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两不同的专业,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整体和谐的医护关系对于恢复、维护、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促进护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医护关系进行史学研究与实践研究,了解医护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设和谐、科学医护关系的对策,以期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朱党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艾灸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3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艾灸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上等艾条,点燃后置于艾灸器中,放置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等穴位进行施灸,每穴灸20分钟,以观察对象温热舒适、皮肤湖红为度.隔日灸,10次为1个疗程,共灸1疗程.结果 痊愈21例占56.7%,显效10例占27.0%,有效5例占13.5%,无效1例占2.7%.总有效率97.3%.结论 艾灸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者的疲劳状态.

    作者:陈猛;齐江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胚胎停止发育对早期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胚胎停止发育对早期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5例,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超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确定宫腔内是否有妊娠囊,妊娠囊内是否有胎芽,是否有胎心搏动.结果 25例患者经过首次超声检查和复查均确定为胚胎停止发育患者.22例患者为枯萎孕卵型,占到88%,3例患者为胚胎死亡型,占到12.0%.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对平期妊娠胚胎发育情况进行直观、准确的判断,在临床中准确确定胚胎停止发育能够及时采取终止妊娠措施.

    作者:张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其对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用临床48例糖尿病患者,48例高血压患者分两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与正紫组作对比.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糖尿病组为39.5±12.7(mg/l),高血压组为52.3±15(mg/l),正常组为8.2±2.3(mg/l),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尿均高于正常人.结论 尿微量蛋白尿的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喜凤;王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发性破裂.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10%;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发生率0.2%-3.5%.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胎儿性肺炎、新生儿肺炎,使围生儿死亡率、孕产妇宫内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增加,严重危害母婴安全,因此做好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吴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免煎中药饮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方免煎中药饮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 符合掌跖脓疱病诊断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合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免煎中药颗粒,对照组与传统煎煮饮片,疗程为1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9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免煎和传统中药饮片组成的自拟清热解毒方对掌跖脓疱病患者皮疹改善都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娟;李春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B超在诊断肝脾外伤性破裂的应用.方法 对53例脾破裂和32例肝破裂病人的B超图像进行分析,归纳超声结果,总结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或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53例脾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46例,诊断准确率达86.79%;32例肝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28例,诊断准确率达87.5%.结论 肝脾外伤性破裂除诊断性腹腔穿刺、CT等诊断外,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诊断准确率,且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应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室专科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小组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05月至2013年05月期间,实施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手术宣专科小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术后治疗效果以及感染情况明显优于普通组,普通组护理满意度90.00%,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8.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专科小组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64例,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82例.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结果 观察组产妇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时,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胜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消化道溃疡病人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月琴;杨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观察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2011年01月收治的5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手术时限分为2组:A组26例,伤后3天以内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B组25例,伤后3-7天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比较术后1年两组病例Franke1分级改善情况、判定手术时限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在3-4个月内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治疗前两组的Frankel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Frankd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早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脊髓早期彻底减压、损伤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同时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结合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丰;蒋阅;闻久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应用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正常剖宫产术126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麻组(EA组)和腰麻组(SA组),每组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血压下降幅度、术中麻黄素用量、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疼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SA组显著快于EA组(P<0.05);血压下降幅度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术中麻黄素用量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疼发生率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麻醉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术后镇痛且效果确切.

    作者:杨自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气压止血带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护进展

    着重分析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气压止血带时要严格掌握止血带使用时间和压力,正确选择合适止血带绑扎部位,规范运用止血带以及止血带使用的注意事项,预防和避免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术质量.

    作者:陈玉苹;陈学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切口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困难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就三切口手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术后有效咳嗽困难护理对策的阐述.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于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178例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出现术后有效咳嗽困难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且进行了并发症原因分析.结果 178例上段食管癌患者三切口手术治疗中共有67例(约占37.5%)患者出现有效咳嗽困难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出现与术后伤口疼痛、咳嗽受反射性抑制、痰黏稠度大、术中喉部部分神经受损等有关.结论 密切关注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咳嗽影响因素,医护人员还要加强护理,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于术前、术后科学锻炼心肺功能.

    作者:王秀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