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王俊丰;蒋阅;闻久全

关键词:颈椎, 骨折脱位, 前后路, 内固定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2011年01月收治的5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手术时限分为2组:A组26例,伤后3天以内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B组25例,伤后3-7天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比较术后1年两组病例Franke1分级改善情况、判定手术时限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在3-4个月内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治疗前两组的Frankel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Frankd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早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脊髓早期彻底减压、损伤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同时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结合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式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股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10月间共收治膝关节强直患者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9.82岁,关节强直时间4-18个月,平均11.26个月.根据就诊时间顺序按奇偶法分为二组,治疗组33例,采用股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单纯手法松解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按Judet膝关节屈曲度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并检验.结果 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6.3个月,平均16.2个月;二组患者膝关节治疗前后活动范围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优良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阻滞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较单纯手法松解更有明显优势.

    作者:唐开军;孙勇;林玉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癌放疗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肺癌放疗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40例肺癌放疗的患者,对其在放疗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均顺利完成了放射治疗.有3例放射性食管炎,2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皮肤损害,均经相应治疗和护理全愈.结论 肺癌放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董韦利;韦怡;张阿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29例农村妇女卫生保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农村妇女的卫生保健情况,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 对农村329名已婚妇女逐个询问病史填写登记表,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妇女疾病的总患病率80.93%,农村妇女所患疾病前三位分别为宫颈炎34.88%、阴道炎32.88%、附件炎19.03%.结论 本地的妇女病患病率较高;早发现、早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增长她们的文化程度,改善她们的就医环境,是做好农村妇女卫生保健的关键.

    作者:张新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的临床救治和护理

    目的 探讨由肺结核疾病引起大咯血的临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 挑选58例由于肺结核而引起大咯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救治过程及护理方法,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在医生有效的治疗及护士精心的护理下,所有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并痊愈出院.结论 在肺结核发生大咯血时,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有效及时的治疗而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防止大咯血的发生更是好的方法.

    作者:冯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防治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以此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干休所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降低,血压控制在(130-138)mmHg/(86-89)mm-Hg.治疗过程中有65例患者需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治疗.结论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联合用药,保护靶器管,降低血压波动,从而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与其它疾病合并,降低致死率,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汪洪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生活环境、喂养方式、是否接触同病患儿、基础病、生活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生活环境卫生差、纯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有接触同种病患儿、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腹泻、饭前便后未养成洗手习惯等患儿发病率高,均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患儿出现抽搐、体温超过39℃、血糖在9mmol/L以上、意识障碍、外周血WBC大于12×109/L者会加重病情,临床应以进行有效控制.结论 充分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引发病情加重的相关指标,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对策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保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相关问题研究

    中西药混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利用中医药理论优势进行西药中用的研究,并在中医方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小剂量多味西药的复方或者中西药合方药物,可集中西医之长,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西药中用及复方配伍作一综述.

    作者:屠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 对照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治疗措施,选取FOLFOX4化疗方案;研究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化疗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分阶段联合治疗.结果 研究组CR27例,PR8例,NC5例,PD1例,总有效率85.37%;对照组分别为19例,10例,9例,3例,总有效率70.73%%.组间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率41.46%,对照组78.0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药分阶段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胸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自理模式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并采取满意度量表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得,现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64.0%,两组满意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胸外科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贯穿自理模式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还能和谐护患关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味龟鹿二仙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龟鹿二仙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9)化疗同期服用加味龟鹿二仙汤,对照组(n=47)化疗同期服用鲨肝醇.3周为一疗程,连续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二组免疫指标分别比较,治疗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化疗联合使用加味龟鹿二仙汤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郝素贞;陈倢;潘玉荣;邹燕鹏;邓素华;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情况,探索避免和降低辅料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深入剖析中药辅料问题,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中药辅料在中药制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成分多样,构成复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应予以充分关注.结论 当前中药辅料依然是中药制剂薄弱环节之一,在管理和使用上依然存在一定缺陷,全面建立中药辅料标准,实施中药制剂辅料科学管理,是解决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探讨

    内部审核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法规要求,通过内审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内部审核的过程进行阐述.

    作者:陈喜哲;杨槐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raden-Q量表在PICU压疮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Braden-Q量表对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7月在本院住院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3例)患者使用Braden-Q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ICU住院患者应用Braden-Q压疮评估量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护士识别压疮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春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谈住院部护患沟通的技巧

    当今社会,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住院率不断提升,住院郝患者相对稳定,相比较而言,内科病房老病人较多,良好的护患关系、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是护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护理工作中离不开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护士除了与同事、医生及其他人之间进行沟通信息外,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促进护患关系良好的发展.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并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作者:黎定慧;潘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3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以健康教育路径展开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达标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继续应用.

    作者:万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关联,以供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患者360例的B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264例,炎性息肉48例,腺瘤23例,腺肌瘤18例,胆囊腺癌7例.结论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根据其大小,形态,数目,血供,回声,是否能移动,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胆囊息肉样病变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术中护理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器械准备,熟悉手术过程,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损伤.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中配合满意.无一例因术中准备不足或术中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进展或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高质量的手术配合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艳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门诊中药处方分析

    目的 对我院4个月两万多张门诊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方法 分别纵向分析3、6、9、12月份门诊中药处方,得到相关结论,然后再分析这四个月各自用药特点.结果 得出我院四季不同的用药情况.结论 为药师审方和中药采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谈护士长夜查房在护理管理中作用和体会

    通过护士长夜查房可有效督促和指导晚、夜间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系统发挥连续管理的作用,可有效保证全院晚、夜间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提高我院护理管理水平、护理质量、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晚、夜间护理工作特点护士长查房时间及内容进行分析,浅谈护士长夜查房在护理管理中起重到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夜间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罗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现状

    胆总管结石在外科中非常常见,我国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大约占胆石症患者的5%-29%,平均18%[1].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溶石、排石、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穿刺取石、开腹胆总管取石、探查及常规的T管引流等.但传统方法存在对身体创伤重、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或效果欠佳等缺点.自从1991年PhiHip、Stoker成功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经过约20年,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受到了广大外科医生的欢迎.本文对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莫怡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