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质量认识与质量评价分析

黄初冬

关键词:中药质量, 质量评价, 评级体系, 草本学
摘要:本文将站在对中药质量有一个整体认识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对中药质量进行论述,包括了生物学内涵、化学实质以及本草学属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来构建系统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做好住院患者、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干预策略,并逐步实施.结果 2年来住院患者、社区居民通过健康教育,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控制.结论 健康教育增强了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

    作者:郜金影;盖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改善工作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护理,针对两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并且对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结果分析、评估以及总结.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两年工作效果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使得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趋向于人性化管理,真正地做到动之以情,并且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机制等制度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妇产科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不仅提高妇产科工作的顺利、高效、稳定,而且增强护理人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作者:杨春英;邓云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术前用药对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给予阿托品及咪达唑仑对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将199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4组,术前分别给予肌注阿托品(A组)、口服咪达唑仑(B组)、口服咪达唑仑+肌注阿托品(C组)、肌注生理盐水(D组),观察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低血压时间、术后疼痛数字评分及芬太尼用量,并在术后4天内评估病人是否发生谵妄.结果 各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低血压时间、术后疼痛数字评分及芬太尼用量上无明显差别,但A组和C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D组(P>0.05).结论 术前常规应用阿托品可能会增加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术前给予咪达唑仑口服并不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严可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部在提升新护士长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部在快速提高新护士长的业务及管理能力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护士长管理制度、严格培训及考核等,加速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与适应.结果 新护士长快速适应了新岗位,提升了自身业务素质.结论 护理部加强管理,发挥积极指导作用,有效地促进新护士长的成长.

    作者:荆珂;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骨科病人546例,随机分两组进行不同形式健康教育,比较速两种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结果 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组患者对骨科疾病相关知识掌握、键康行为执行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传统式教育组(P<0.05),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式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患者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76例手术前后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出血体积较小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如出血量大,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作者:惠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重要意义

    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启动的一个行动,是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式下的新任务.作为一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好此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关爱女孩行动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有效途径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存的社会化问题.目前,由于人为等不同原因已经造成出生男女失衡,在出生的孩子中男孩远高于女孩,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理,势必造成各种不良后果.

    作者:王海芹;拉提帕·德力木哈买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探析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药房管理的安全、高效.方法 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的规定,提高医院药房管理职员的服务水平与操作技巧,规范药房操作程序,应用信息化,建立医院药品资源库,采取全程监控措施,以期满足需求日益增加的用药要求.结果 对以上要求践行,保证了医院药房用药安全,提升了患者对药房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 安全管理可以保证医院用药的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在医院药房管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石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保留导尿管脱落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保留导尿管脱落的原因,制定保留导尿管的护理规范.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统计近5年我科发生保留导尿管脱落事件,分别就导尿管质量、水囊破裂、暴力牵拉、水囊被结石附着和医源性尿管脱落五各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我科近5年留置保留导尿管7634例,发生尿管脱落137例,发生1.79%,发生尿管脱落原因分别为导尿管质量问题53例、水囊破裂27例、暴力牵拉20例、水囊被结石附着水囊变质17例,医源性尿管脱落6例.同时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论 建立健全保留导尿管的护理规范,切实的做好保留导尿管的护理工作是避免导尿管脱落的保证.

    作者:康利群;刘娟;傅维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以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和超声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研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相关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咳嗽、肺部哮鸣音和气促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给药途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牛莉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采用缩宫素实施引产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产妇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强化健康教育;在实施引产的过程中强化生活护理;对产妇宫缩情况以及胎心音进行密切观察;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并及时了解羊水、宫口扩张情况.结果 51例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为85%;其余9例引产失败.结论 在实施引产时提供对应护理,可以确保引产过程顺利进行,应对引产护理加以重视.

    作者:杨世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及其对策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危机成因的认知程度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来降低神经外科出现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来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涵盖了业务技能储备、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护患关系、患者病情、医疗费用、护理质量、病房制度与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的成因认知率相对较低,其中业务技能储备与理论知识为32.35%,人力资源管理为35.29%,患者因素为38.24%,病房制度与管理为44.12%,护患关系为50%,医疗费用为52.9%,护理质量为73.53%.结论 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率,健全相应的病房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神经外科的护理提供安全保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质量.

    作者:侯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腺瘤128例CT影像分析

    目的 主要针对甲状腺腺瘤在CT影像中的特异性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CT影像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回顾的方式对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CT表现如下:单发病灶占97.2%;圆形或椭圆等低密度肿物占92.2%,边界清晰且光滑占96.9%,有完整包膜占100%;肿物出现不均质强化,且坏死及囊变非常明显,分别占16%与84%.CT应用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7.5%.讨论 经实践证明,甲状腺腺瘤在CT影像中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单发及肿瘤包膜完整.

    作者:李林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托品类生物碱致溃疡病出血24例分析

    目的 阿托品类生物碱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可能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提示谨慎使用.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6例中,因消化道溃疡出血26例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24例使用了此类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阿托品类生物碱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类生物碱有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可能,提示谨慎使用.

    作者:郑桂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60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胬肉切除组(对照组)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组(治疗组),手术后随访1-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2年,治疗组30例,治愈29例,复发1例.对照组30例,治愈24例,复发6例.两组疗效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以有效阻止异常组织和浅层新生血管侵入角膜,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电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在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止咳、激素、静滴氨荼碱治疗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并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咳嗽、气喘好转及肺部哮鸣音、湿□音消失的时间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芳;宋斌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病毒性心肌炎婴儿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婴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病毒性心肌炎婴儿(VMC组)与40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及HRV时城分析对比.结果 与正常婴儿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婴儿快心率减慢,慢心率增快,平均心率无明显变化;HRV指标SDNN、SDANN降低.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婴儿心率波动范围缩小,HRV普遍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总体功能受损,HRV分析对婴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玲玲;刘彩琼;孟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B超在诊断肝脾外伤性破裂的应用.方法 对53例脾破裂和32例肝破裂病人的B超图像进行分析,归纳超声结果,总结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或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53例脾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46例,诊断准确率达86.79%;32例肝破裂患者中,B超诊断出28例,诊断准确率达87.5%.结论 肝脾外伤性破裂除诊断性腹腔穿刺、CT等诊断外,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诊断准确率,且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应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生活环境、喂养方式、是否接触同病患儿、基础病、生活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生活环境卫生差、纯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有接触同种病患儿、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腹泻、饭前便后未养成洗手习惯等患儿发病率高,均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患儿出现抽搐、体温超过39℃、血糖在9mmol/L以上、意识障碍、外周血WBC大于12×109/L者会加重病情,临床应以进行有效控制.结论 充分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引发病情加重的相关指标,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对策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保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改革,社会和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以及如何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价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对各种治疗方式、疾病的影响方式等进行评价.本文综述了慢性皮肤病患者的研究现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作者:尹美丽;韩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