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宋燕
目的:了解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婴幼儿46例和无肾积水患儿115例的临床特征,依据Grignon等婴幼儿肾积水分级标准,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比较结石患儿(161例)和无泌尿系疾病患儿(30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BUA)、尿pH水平.结果:161例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患儿中发生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半数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有17.0%的患儿发生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呈滴沥状),14.6%的患儿不明原因哭闹、拒食,10.7%的患儿少尿无尿,6.6%的患儿出现血尿.轻度肾积水7例,中度22例,重度17例.其中并发输尿管扩张21例.肾积水组与无积水组相比,结石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BUN、SCr、B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治疗前尿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卫生部推荐方案治疗(9±5)d后,患儿结石排出率为42.7%,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肾脏功能恢复.尿量正常.结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发病率高;结石并发积水与结石发生部位、大小有关;该类疾病保守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焱;文建国;杨贺军;范应中;王家祥;张大;李苏宁;张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人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 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作者:周书春;杨树涵;赵玉兰;孔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L型细菌(L form of bacteria)或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是缺失了细胞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L型细菌的形成与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近年来L型细菌的致病作用以及与某些疾病的迁延、复发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1].为探讨L型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送检的426例阳性标本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新平;邢志广;高霞;田丰;杨小方;杨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癌手术远端切缘正常胃组织中67LR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8%,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1%,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和35.0%).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无关;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及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乔军波;张谢夫;李珊珊;赵春临;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的不同时期股骨头软骨细胞、骨细胞凋亡以及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的表达.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新鲜骨折组)、21例陈旧股骨颈骨折(陈旧骨折组)、28例股骨颈骨折后坏死(坏死组)患者的股骨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FADD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3组患者的标本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软骨、骨细胞空陷窝化、FADD的表达及凋亡.其中,坏死组软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3176±0.0413和22±6)较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骨折组(分别为0.1338±0.0278和8±2)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046±0.0215和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2515±0.0379和34±7)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923±0.0314和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坏死组(分别为0.4584±0.0756和5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坏死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的表达与股骨颈骨折后软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关联密切,对于股骨颈陈旧骨折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保头治疗,可以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王志生;王慧丽;王志强;李立东;庞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hLPP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重组表达载体对卵巢癌细胞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hLPP3基因,先克隆人克隆载体pGEM-T easy质粒得到pGEM-T-hLPP3,再用BamH Ⅰ和Xho Ⅰ进行双酶切,切下的hLPP3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得到pLenEx-press-hLPP3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实验分为3组:A组为实验组(转染表达hLPP3基因重组质粒)、B组为空质粒对照(转染空表达质粒)、C组为无转染对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PP3 mRNA的表达,化学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上清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得到与hLPE,基因长度一致(936 bp)的酶切产物,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LPP3基因(BC009196)序列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见A、B 2组SKOV3细胞内有大量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分别为67%和69%,C组细胞中无荧光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A组细胞中hLP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B、C组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0.510 9±0.058 4、0.149 9±0.025 5、0.143 3±0.0181,P<0.05).A组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的LPA含量较B、C组明显下降[A、B、C组分别为(2.37±0.76)μmol/L、(6.71±2.03)μmol/L、(6.84±1.49)μmol/L,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30.50±2.12)%、(1.26±0.43)%、(0.10±0.03)%,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目的基因hLPP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能高效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使细胞中hLPP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强hLPP3基因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外LPA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留霞;乔玉环;王淼;郭瑞霞;赵国强;张孝艳;周蔚;张建好;赵先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DNMT1 mRNA的表达;分析DNMT1 mRNA的表达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3.3%(38/60)和78.8%(41/52),呈升高趋势(χ2=29.057,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DNMT1 mRN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不同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DNMT1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MT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时就已经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先兰;饶燕玲;孟志英;乔玉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与2种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体外相容性,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和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测定细胞活性及细胞吸附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脂肪干细胞可在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生长、黏附,在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的细胞吸附率优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结论:脂肪干细胞与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均有较好的体外组织相容性,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可作为更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细胞载体.
作者:高嵩涛;邓展生;杜英;李宝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及重组苦瓜蛋白MAP30,观察MAP30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法克隆MAP30基因的cDNA序列,并表达、纯化MAP30蛋白;MTT法测定纯化的MAP30蛋白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彗星实验观察MAP30引起凋亡的LoVo细胞基因组的降解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苦瓜蛋白MAP30基因;MAP30蛋白对LoVo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MAP30蛋白对LoVo细胞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70.0 mg/L.MAP30在体外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结论:重组的苦瓜MAP30蛋白在体外能抑制LoVo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
作者:樊剑鸣;张晓峰;张巧;姚武;徐玉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分布和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奥新蓝-雪夫染色(AB-PAS染色)法,对来自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的4 26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固有腺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4263例患者中,检出食管固有腺2591例(6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检出食管固有腺,40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从2591例中挑选出切片完整、染色均匀、无折叠的787例共1428张切片进行腺体分类:黏液腺占42.4%,混合腺占25.2%,贲门腺占24.5%,浆液腺仅占7.9%.抽取2653张切片进行腺体分布部位分析:黏膜下层腺体占49.0%,同有层腺体占26.7%,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占24.3%(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固有层腺体以中性黏液腺为主,与贲门腺相似;食管黏膜下层以酸性黏液腺为主.食管固有层腺体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肠化和癌发生率均高于黏膜下层腺体(P<0.05).腺体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体呈肿瘤侵袭性生长,侵犯食管上皮或破坏食管上皮,直至全部取代食管上皮.结论:食管固有腺增生,尤其是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固有层腺体从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取代食管上皮到癌变可能是该地区特殊的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组织学发生模式.
作者:王立东;周胜理;李吉林;任景丽;张连群;申秋;李江曼;郭涛;孙志强;陈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作者:苗旺;杨期东;王建平;娄季宇;刘恒方;王蕾;罗红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钰;李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受体CD36、CD47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生长及细胞周期的作用,初步探讨TSP-1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根据处理因素将细胞株分为:TSP-1组(加入TSP-1蛋白,40 mg/L)、空白对照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阻断组细胞接种后先加入5 mg/L对应的单抗,待单抗与细胞充分结合后再加入40 mg/L TSP-1.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观察TSP-1及CD36、CD47单抗对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I)及TGF-β1分泌的影响.结果:TSP-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生长受抑,且CD36阻断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低于CD7阻断组.TSP-1组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CD36阻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SP-1组、CD36阻断组及CD47阻断组PI分别为:(42.70±2.09)%、(27.85±0.71)%、(38.04±1.35)%和(31.78±0.43)%,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P-1主要通过与受体CD36的结合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TSP-1对HCCLM3的抑制可能不是通过调节TGF-β1的分泌而发挥作用.
作者:薛建锋;刘康栋;彭淑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截短侧耳素的提纯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从发酵菌渣中提纯截短侧耳素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甲酸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截短侧耳素在341~2 7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截短侧耳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春丽;覃春菀;张俊霞;史云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脊膜膨出(meningocel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显性脊柱裂的一种,发病率在新生儿约为1/10 000[1].该病易引起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且一旦破裂,易引起颅内感染而致患者死亡.早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59例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胡瑛;张焱;程敬亮;张勇;李建灵;王岸飞;任翠萍;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对住院及门诊的各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颖光;夏兴洲;闫国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放疗前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探讨2者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前胃镜活检标本及放疗后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标本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2者放疗前后表达的差异及其与放疗后病理反应分级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18、0.27±0.14,2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标本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18、0.43±0.27,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放疗后病理反应程度有关(P<0.05).结论:Caspase-3的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的筛选指标之一.
作者:叶柯;葛红;蒋月;刘海龙;马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PTEN和c-k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NF1、20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KB(p-PKB)、PTEN和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p-PKB,c-ki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100.0%;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55.0%,53.9,40.0%;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60.0%,65.4%,43.3%.正常皮肤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与后2种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织中p-PKB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p-PKB与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p-PKB,PTEN和c-kit可能与NF1的发展关系密切;NF1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发展机制可能有相同之处.
作者:郭祯;刘林嶓;陈旻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TB1(pMAL-c2X)中表达幽门螺杆菌(Hp)UreB-Omp11融合蛋白,并探索其免疫学活性,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ET30a(+)-ureB-omp11为模板获得融合基因ureB-omp11片段,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用Amylose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辅以免疫佐剂皮下免疫小鼠,蛋白印记法对免疫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特异PCR法和酶切鉴定证实融合基因ureB-omp11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c2X中;重组菌TB1(pMAL-ureB-omp11)经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的MBP-UreB-Omp1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被Hp免疫小鼠血清的相应抗体所识别,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通过大肠杆菌抗原吸收法纯化免疫小鼠血清后,与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杂交,结果显示在134 000处出现特异杂交带,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p MELHP27融合蛋白UreB-Omp11的重组疫苗候选株TB1(pMAL-ureB-omp11),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玉霞;杨国俊;章涵;段广才;郗园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