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组织中蛋白激酶B、PTEN和c-kit蛋白的表达

郭祯;刘林嶓;陈旻静

关键词: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蛋白激酶B, PTEN, C-kit
摘要: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PTEN和c-k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NF1、20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KB(p-PKB)、PTEN和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p-PKB,c-ki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100.0%;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55.0%,53.9,40.0%;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60.0%,65.4%,43.3%.正常皮肤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与后2种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织中p-PKB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p-PKB与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p-PKB,PTEN和c-kit可能与NF1的发展关系密切;NF1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发展机制可能有相同之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镜手术中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应用105例体会

    输尿管镜手术通过将特殊的内镜放入输尿管,在窥视下利用各种器械碎石或取石,减少了手术创伤,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术中手术器械及操作对输尿管的刺激常常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即使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也不能防止输尿管痉挛的发生,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QN)是对M受体亚型有选择性的新型胆碱受体阻滞剂,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临床上盐酸戊乙奎醚已被用于治疗胃痉挛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并有较好的效果[1].

    作者:张洁;王勇;韩雪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窥镜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局限和对策

    内窥镜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近80%的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存在内窥镜应用过度的现象,加之内窥镜检查复杂的规范程序、昂贵的价格以及有经验的内窥镜医师的缺乏等,导致其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范围人群筛查的要求.作者提出食管癌普查的三级筛查制度,第一级筛查为无创的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有关肿瘤相关分子的水平间接了解食管上皮增生状态;第二级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第三级筛查.3者结合,可以降低内窥镜应用的频率,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检出效率,适应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三级筛查模式与现行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荷剑;柴立辉;吴素霞;高林;贺维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获得正常人和CHF患者各30例左心室18个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曲线,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并计算反映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程度的指标,即18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大差值(*Tsmax和*temax);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ei指数.结果:CHF组*tsmax和*temax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tsmax和*temax与LVEF呈负相关(r=-0.75与-0.63,P均<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1和0.70,P均<0.05).结论:CHF患者左心室存在非同步收缩与舒张,可对左心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张瑞芳;刘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防治策略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是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置入之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的第3个里程碑.雷帕霉素(Si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等涂层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在10%以下,比BMS的再狭窄率(15%~20%)明显降低[1],同时降低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取代BMS而成为主要的冠脉介入手段.

    作者:韩红亚;周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乏氧对EC9706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乏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乏氧引起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用RNAi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基因沉默效果.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NA干扰前后乏氧条件下MRP1蛋白及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乏氧后EC9706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样乏氧条件,转染HIF-1α siRNA后EC9706细胞较未转染及转染Control siRNA组细胞相比,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HIF-1α上调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RP1的表达可能是乏氧条件下化疗耐药的机制之一;HIF-1α可望成为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李鑫;王留兴;王瑞林;姜中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了解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采用位点特异探针(LSI)和端粒探针(Tel)对3例罗伯逊易位患者的卵裂球进行PGD分析,并选择正常或平衡胚胎移植人子宫.结果:共进行5个PGD周期,获卵145个,正常受精率81.1%,卵裂率92.5%,优质胚胎率88.9%.5个周期共移植11个胚胎,1例获得妊娠.获妊娠者孕20周后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证实为正常/平衡,现已分娩健康婴儿.结论:PGD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获得正常后代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诊治体会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宋来君;王树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李娜;李珊珊;张红艳;轩小燕;郑献召;王丰;闫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击致死兔对称肢体骨骼肌中c-fos mRNA测定

    目的:探求电击死者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即电击死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致死.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左、右后肢股四头肌与左、右前肢肱二头肌中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通电肢体兔骨骼肌c-fos 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骨骼肌(P<0.05).结论: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作者:王晔;闫红涛;程薇波;刘敏;李凡;廖志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94例疗效观察

    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对住院及门诊的各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颖光;夏兴洲;闫国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那格列奈的流动注射化学发生法测定

    目的:建立那格列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高锰酸钾能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测定那格列奈的含量.结果:高锰酸钾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与那格列奈含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线性范围为8.0×10-9~5.0×10-7g/mL,检出限为3.9×10-9g/mL,对1.0×10-7g/mL的那格列奈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且重现性较好.结论: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那格列奈,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作者:石杰;陈桂娟;吴拥军;常晓平;孔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eLa细胞系中核转录因子-kB与Bcl-2的表达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状态及其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NF-KB亚单位p50和p65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p50和p65 mRNA的表达.EMSA法检测HeLa229细胞核中NF-K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质中NF-KB的亚单位p50和p65均有表达,p50/p65在细胞核中具有较高的DNA结合活性.RT-PCR结果表明,p50和p65的mRNA在细胞质中也存在表达,并且在HeLa229细胞中也检测到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在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存在有NF-KB及其下游基因Bcl-2的表达,提示激活的NF-KB信号通路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抗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田卫红;田芳;许培荣;刘红涛;薛乐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菊粉提取及羧甲基菊粉钠的制备

    目的:探讨菊芋中菊粉提取的佳条件并制备羧甲基菊粉钠.方法:以菊芋为原料,探讨在水溶液中提取菊粉的佳条件(佳固液比、时间和温度).提取菊粉后,在碱性条件下,菊粉与一氯乙酸起醚化反应,制备羧甲基菊粉钠.结果与结论:固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温度90℃为其佳提取条件,其提取率较高.为67.12%.菊粉与一氯乙酸反应的目的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为羧甲基菊粉钠,为菊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

    作者:王争昱;贾小燕;柴保臣;闫素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方法:0.5 mL盐酸小檗碱SLN中加入0.05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充分振摇聚结后离心,取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SLN及上清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方法可将制剂中包裹药物的SLN充分沉淀.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n=3),测得的盐酸小檗碱SLN的平均包封率为93.4%(n=3).结论:使用聚结离心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盐酸小檗碱SLN的包封率.

    作者:王艳芝;郑甲信;徐炳欣;王海玲;邓意辉;毕殿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早期乳癌乳晕内弧形切口保乳手术77例体会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氨基葡萄糖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氨基葡萄糖(GlcNH2)的抗氧化能力和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GlcNH2组每d GIcNH2(1.5 g/kg)灌胃;CCl4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每d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前2组于第12天末次给药3 h后腹腔注射CCl4(20 mg/kg),24 h后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测定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巯基(T-SH)、非蛋白结合巯基(NP-SH)、金属硫蛋白(MT)、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Cl424 h后,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提高,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巯基含量降低,T-*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60153,2008117;大连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6106AOC减弱,诱发基因毒性.提前连续12 d灌胃给予GlcNH2能够显著诱导MT的表达,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随之增强以抵抗CCl4诱导的氧化损伤.GlcNH2组与CCl4损伤组相比,AST、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T-AOC和T-SH、NP-SH、MT含量与CCl4组相比均明显提高.DNA电泳结果显示,GlcNH2组与CCl4组的DNA链都形成一系列1000 bp大小左右的DNA片段.结论:GlcNH2具有抗氧化能力,其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不能减轻DNA的氧化性损伤.

    作者:金黎明;杨艳;刘万顺;韩宝芹;田文杰;范圣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腹部节细胞神经瘤4例CT表现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细胞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脊柱两侧,如后纵隔和腹膜后.成人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较少.作者搜集2002年8月至2006年7月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儿童腹部节细胞神经瘤,分析其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作者: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郭华;张永高;郑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患肢应用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高凝状态、血液滞缓及血管内皮损伤所致,多发于小腿静脉及髂股静脉处,如处理不当,不仅延误病情,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1].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共收治DVT患者72例,经患肢静脉应用蕲蛇酶联合抗凝祛聚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莹;宋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