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肿瘤,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hLPP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重组表达载体对卵巢癌细胞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hLPP3基因,先克隆人克隆载体pGEM-T easy质粒得到pGEM-T-hLPP3,再用BamH Ⅰ和Xho Ⅰ进行双酶切,切下的hLPP3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得到pLenEx-press-hLPP3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实验分为3组:A组为实验组(转染表达hLPP3基因重组质粒)、B组为空质粒对照(转染空表达质粒)、C组为无转染对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PP3 mRNA的表达,化学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上清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得到与hLPE,基因长度一致(936 bp)的酶切产物,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LPP3基因(BC009196)序列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见A、B 2组SKOV3细胞内有大量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分别为67%和69%,C组细胞中无荧光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A组细胞中hLP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B、C组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0.510 9±0.058 4、0.149 9±0.025 5、0.143 3±0.0181,P<0.05).A组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的LPA含量较B、C组明显下降[A、B、C组分别为(2.37±0.76)μmol/L、(6.71±2.03)μmol/L、(6.84±1.49)μmol/L,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30.50±2.12)%、(1.26±0.43)%、(0.10±0.03)%,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目的基因hLPP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能高效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使细胞中hLPP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强hLPP3基因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外LPA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留霞;乔玉环;王淼;郭瑞霞;赵国强;张孝艳;周蔚;张建好;赵先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双源癌与单发食管癌和贲门癌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对比

    目的:对食管贲门双源癌和单发食管癌及单发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基因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筛选食管癌、贲门癌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与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分析比较食管贲门双源癌(4例)和单发食管癌(107例)、单发贲门癌(86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全基因组.结果:根据SELDI-TOF-MS蛋白质组所筛选的候选蛋白与CGH所筛选的基因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发现:双源癌中食管癌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CGH变异基因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14种(52%,11/21);双源癌中贲门癌与单发贲门癌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2种(Beta-defensin 123,GARP);双源癌、单发贲门癌和单发食管癌3者相一致的蛋白有1种(sPLA2-ⅡA).结论:所发现的基因变异位点与蛋白质组候选蛋白对比相一致的17种蛋白可能是食管和贲门癌变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

    作者:王立东;郭军辉;宋昕;冯笑山;郭涛;申秋;袁翎;李学民;刘卫娜;李苹娟;常扶保;李吉林;焦新英;范宗民;尹艳春;杜娴娟;樊慧;王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鳞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肺鳞癌组织及28例正常肺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肺鳞癌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肺组织和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28)和48%(25/52);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7/28)和54%(28/52).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28%(7/25);无淋巴结转移组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35%(16/27)和67%(18/2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nnexin43蛋白和mRNA低表达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楚广民;付艳忠;张国俊;于庆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人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 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作者:周书春;杨树涵;赵玉兰;孔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B方法扩增HIV-1 GagPol基因,克隆入pMD18-T,然后亚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2(一)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分别瞬时和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agPol基因的细胞系,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构建正确,并能稳定表达HIV-1GagPol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gPol,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作者:张一折;王鹏;张守涛;刘伟;刘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59例MRI诊断

    脊膜膨出(meningocel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显性脊柱裂的一种,发病率在新生儿约为1/10 000[1].该病易引起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且一旦破裂,易引起颅内感染而致患者死亡.早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59例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胡瑛;张焱;程敬亮;张勇;李建灵;王岸飞;任翠萍;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进餐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进餐因素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60例女性志愿者,年龄45~75岁.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2-4)骨密度,每令年龄组选取10例作为实验组,于检查当日上午空腹状态下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并于进餐约2 h后行第2次腰椎骨密度测量.余10例作为对照组,在行第1次扫描后下床,然后再重新摆位进行第2次扫描.结果: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腰椎骨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总体测量的精确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餐因素不影响中老年女性DXA腰椎骨密度测量值.

    作者:尚伟;林强;余卫;李保庆;田均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

    目的:了解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0例MDS患者,同时应用常规方法和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常规染色体的制备:患者骨髓经短期(24 h)培养后,加入秋水仙胺,37℃孵育1 h后收获细胞.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取初诊MDS患者骨髓,按有核细胞(1.5~2.0)×106mL-1接种子RPMI 1640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h.在收获前2 h加溴化乙锭(EB),再于收获前1 h加入秋水仙胺,按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以同期住院的4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结果: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骨髓染色体,每一单倍体带达550条左右.在160例MDS患者中,共发现90例骨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其中-5/5q-17例,-7/7q-31例,-Y 11例,t(9,22)15例,其余16例为4、6、10、11号染色体异常.应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高分辨染色体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相同,但每一单倍体带在400条左右.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染色体未发现数目和结构异常.结论:骨髓高分辨染色体可检出更多的异常染色体,并可确定精细的断裂点.

    作者:张云普;邹典斌;李锦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氨基葡萄糖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氨基葡萄糖(GlcNH2)的抗氧化能力和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GlcNH2组每d GIcNH2(1.5 g/kg)灌胃;CCl4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每d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前2组于第12天末次给药3 h后腹腔注射CCl4(20 mg/kg),24 h后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测定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巯基(T-SH)、非蛋白结合巯基(NP-SH)、金属硫蛋白(MT)、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Cl424 h后,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提高,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巯基含量降低,T-*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60153,2008117;大连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6106AOC减弱,诱发基因毒性.提前连续12 d灌胃给予GlcNH2能够显著诱导MT的表达,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随之增强以抵抗CCl4诱导的氧化损伤.GlcNH2组与CCl4损伤组相比,AST、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T-AOC和T-SH、NP-SH、MT含量与CCl4组相比均明显提高.DNA电泳结果显示,GlcNH2组与CCl4组的DNA链都形成一系列1000 bp大小左右的DNA片段.结论:GlcNH2具有抗氧化能力,其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不能减轻DNA的氧化性损伤.

    作者:金黎明;杨艳;刘万顺;韩宝芹;田文杰;范圣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诊治体会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宋来君;王树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防治策略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是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置入之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的第3个里程碑.雷帕霉素(Si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等涂层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在10%以下,比BMS的再狭窄率(15%~20%)明显降低[1],同时降低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取代BMS而成为主要的冠脉介入手段.

    作者:韩红亚;周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9例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EEG)是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检查技术,已广泛用于颅脑疾病的检测,为研究EEG对CO中毒的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作者对69例CO中毒患者进行173例次EEG描记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敏;余淑红;张劭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2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一直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成像(CTA)以其快速、准确、微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作者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经DSA检查及手术证实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丹;吕亮;万立野;任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钰;李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分析

    目的:了解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婴幼儿46例和无肾积水患儿115例的临床特征,依据Grignon等婴幼儿肾积水分级标准,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比较结石患儿(161例)和无泌尿系疾病患儿(30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BUA)、尿pH水平.结果:161例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患儿中发生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半数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有17.0%的患儿发生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呈滴沥状),14.6%的患儿不明原因哭闹、拒食,10.7%的患儿少尿无尿,6.6%的患儿出现血尿.轻度肾积水7例,中度22例,重度17例.其中并发输尿管扩张21例.肾积水组与无积水组相比,结石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BUN、SCr、B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治疗前尿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卫生部推荐方案治疗(9±5)d后,患儿结石排出率为42.7%,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肾脏功能恢复.尿量正常.结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发病率高;结石并发积水与结石发生部位、大小有关;该类疾病保守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焱;文建国;杨贺军;范应中;王家祥;张大;李苏宁;张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股骨颈骨折后不同时期股骨头内细胞凋亡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的不同时期股骨头软骨细胞、骨细胞凋亡以及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的表达.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新鲜骨折组)、21例陈旧股骨颈骨折(陈旧骨折组)、28例股骨颈骨折后坏死(坏死组)患者的股骨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FADD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3组患者的标本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软骨、骨细胞空陷窝化、FADD的表达及凋亡.其中,坏死组软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3176±0.0413和22±6)较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骨折组(分别为0.1338±0.0278和8±2)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046±0.0215和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2515±0.0379和34±7)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923±0.0314和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坏死组(分别为0.4584±0.0756和5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坏死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的表达与股骨颈骨折后软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关联密切,对于股骨颈陈旧骨折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保头治疗,可以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王志生;王慧丽;王志强;李立东;庞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P53、PCNA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中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蛋白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19对)、贲门(17对)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19对同卵双胞胎食管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正常组织(NOR)11对,单发不典型增生(DYS)4对,单发食管鳞癌(SCC)3对,双发SCC1对,病理组织一致性为63.16%(12/19).17对同卵双胞胎贲门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NOR 5对,单发DYS 12对,病理组织一致率为29.41%(5/17).食管与贲门组织病理组织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对食管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中P53蛋白表达一致4对(36%),不一致7对(64%);PCNA蛋白表达一致10对(91%),不一致1对(8%).1对双发SCC同卵双胞胎中P53、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5对贲门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后天环境因素对食管上皮分子改变起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樊慧;王立东;李吉林;张延瑞;周福有;冯常炜;高社干;焦新英;张广平;李学民;周胜理;岳文彬;王晗晶;宋昕;郭明;范宗民;崔娟;杜娴娟;申秋;郭军辉;樊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隐裂牙86例分析

    上、下颌后牙在咀嚼过程中受牙冠解剖形态、医源性因素及生物受力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隐裂[1].作者收集了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所诊治的86颗隐裂牙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和疗法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郭留云;楚金普;岳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荷剑;柴立辉;吴素霞;高林;贺维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