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P53、PCNA蛋白的表达

樊慧;王立东;李吉林;张延瑞;周福有;冯常炜;高社干;焦新英;张广平;李学民;周胜理;岳文彬;王晗晶;宋昕;郭明;范宗民;崔娟;杜娴娟;申秋;郭军辉;樊冬梅

关键词:P53, PCNA, 同卵双胞胎, 食管, 贲门
摘要:目的:探讨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中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蛋白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19对)、贲门(17对)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19对同卵双胞胎食管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正常组织(NOR)11对,单发不典型增生(DYS)4对,单发食管鳞癌(SCC)3对,双发SCC1对,病理组织一致性为63.16%(12/19).17对同卵双胞胎贲门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NOR 5对,单发DYS 12对,病理组织一致率为29.41%(5/17).食管与贲门组织病理组织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对食管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中P53蛋白表达一致4对(36%),不一致7对(64%);PCNA蛋白表达一致10对(91%),不一致1对(8%).1对双发SCC同卵双胞胎中P53、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5对贲门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后天环境因素对食管上皮分子改变起重要调节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隐裂牙86例分析

    上、下颌后牙在咀嚼过程中受牙冠解剖形态、医源性因素及生物受力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隐裂[1].作者收集了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所诊治的86颗隐裂牙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和疗法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郭留云;楚金普;岳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李娜;李珊珊;张红艳;轩小燕;郑献召;王丰;闫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乏氧对EC9706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乏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乏氧引起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用RNAi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基因沉默效果.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NA干扰前后乏氧条件下MRP1蛋白及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乏氧后EC9706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样乏氧条件,转染HIF-1α siRNA后EC9706细胞较未转染及转染Control siRNA组细胞相比,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HIF-1α上调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RP1的表达可能是乏氧条件下化疗耐药的机制之一;HIF-1α可望成为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李鑫;王留兴;王瑞林;姜中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B方法扩增HIV-1 GagPol基因,克隆入pMD18-T,然后亚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2(一)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分别瞬时和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agPol基因的细胞系,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构建正确,并能稳定表达HIV-1GagPol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gPol,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作者:张一折;王鹏;张守涛;刘伟;刘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鳞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肺鳞癌组织及28例正常肺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肺鳞癌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肺组织和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28)和48%(25/52);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7/28)和54%(28/52).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28%(7/25);无淋巴结转移组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35%(16/27)和67%(18/2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nnexin43蛋白和mRNA低表达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楚广民;付艳忠;张国俊;于庆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明;姚丽娜;李红;王书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击致死兔对称肢体骨骼肌中c-fos mRNA测定

    目的:探求电击死者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即电击死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致死.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左、右后肢股四头肌与左、右前肢肱二头肌中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通电肢体兔骨骼肌c-fos 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骨骼肌(P<0.05).结论: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作者:王晔;闫红涛;程薇波;刘敏;李凡;廖志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癌手术远端切缘正常胃组织中67LR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8%,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1%,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和35.0%).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无关;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及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乔军波;张谢夫;李珊珊;赵春临;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上皮癌变与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和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过氧化物还原酶6(Prx6)蛋白在食管上皮癌变以及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8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及65例3~9个月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分化过程中Prx6、s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成人正常食管上皮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rx6和sPLA2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Prx6蛋向阳性表达率下降,而s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胎儿食管上皮分化发育过程中(3~9个月)Prx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胎龄无相关性(P>0.05),sPLA2阳性表达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P>0.05).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rx6和s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P<0.05).结论:Prx6在食管上皮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PLA2蛋白可能与食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郭军辉;王立东;袁翎;齐红;靳艳;邢国兰;范宗民;冯笑山;陈志国;丁广成;郭涛;宋昕;申秋;杜娴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氨基葡萄糖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氨基葡萄糖(GlcNH2)的抗氧化能力和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GlcNH2组每d GIcNH2(1.5 g/kg)灌胃;CCl4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每d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前2组于第12天末次给药3 h后腹腔注射CCl4(20 mg/kg),24 h后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测定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巯基(T-SH)、非蛋白结合巯基(NP-SH)、金属硫蛋白(MT)、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Cl424 h后,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提高,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巯基含量降低,T-*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60153,2008117;大连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6106AOC减弱,诱发基因毒性.提前连续12 d灌胃给予GlcNH2能够显著诱导MT的表达,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随之增强以抵抗CCl4诱导的氧化损伤.GlcNH2组与CCl4损伤组相比,AST、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T-AOC和T-SH、NP-SH、MT含量与CCl4组相比均明显提高.DNA电泳结果显示,GlcNH2组与CCl4组的DNA链都形成一系列1000 bp大小左右的DNA片段.结论:GlcNH2具有抗氧化能力,其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不能减轻DNA的氧化性损伤.

    作者:金黎明;杨艳;刘万顺;韩宝芹;田文杰;范圣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Fas-670基因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Fas-670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5例AIH与69例PBC患者外周血DNA Fas-670基因型,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IH、PBC及正常对照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IH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AIH组AA基因型频率有增高趋势(40% vs 22%,P=0.012,OR=2.4).PBC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正常人群Fas-670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日本人、韩国人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人与韩国人,日本人与高加索人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670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IH易感性有关,正常人群Fas-670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作者:孙继红;徐芸;汪群英;张晓君;罗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患肢应用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高凝状态、血液滞缓及血管内皮损伤所致,多发于小腿静脉及髂股静脉处,如处理不当,不仅延误病情,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1].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共收治DVT患者72例,经患肢静脉应用蕲蛇酶联合抗凝祛聚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莹;宋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菌渣中截短侧耳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截短侧耳素的提纯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从发酵菌渣中提纯截短侧耳素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甲酸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截短侧耳素在341~2 7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截短侧耳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春丽;覃春菀;张俊霞;史云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生素D3对EC9706细胞增殖、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1,25-(OH)2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3 μmol/L的1,25-(OH)2维生素D3作用于EC9706细胞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BALB/c小鼠荷瘤后,用5 μg/kg 1,25-(OH)2维生素D3溶液皮下注射于移植瘤周围,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实验中均以未经1,25-(OH)2维生素D3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①MTT实验结果显示,1,25-(OH)2维生素D3作用1~5 d时各组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25-(OH)2维生素D3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1 d:7.4%,3 d:21.1%,5 d:23.8%).②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组G1期细胞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25-(OH)2维生素D3可上调NDRG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25-(OH)2维生素D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NDRG1的表达而抑制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贺付成;张岚;高冬玲;李惠翔;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G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GSH、MDA及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HG颗粒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体积分数为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 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1 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3、1.5 g/kg H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g/kg复方鳖甲软肝片).6组动物1次/d灌胃,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5.01±1.92)μg/g,(230.4±29.47)μg/g,(2.71±0.62)nmol/L]与正常对照组((9.65±2.31)μg/g,(101.7±13.79)μg/g,(0.72±0.15)nmol/L]比较出现明显异常,HG颗粒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各观察指标的异常.结论:HG颗粒对CCl4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毕红征;杜春燕;黄国钧;王纯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钰;李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了解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采用位点特异探针(LSI)和端粒探针(Tel)对3例罗伯逊易位患者的卵裂球进行PGD分析,并选择正常或平衡胚胎移植人子宫.结果:共进行5个PGD周期,获卵145个,正常受精率81.1%,卵裂率92.5%,优质胚胎率88.9%.5个周期共移植11个胚胎,1例获得妊娠.获妊娠者孕20周后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证实为正常/平衡,现已分娩健康婴儿.结论:PGD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获得正常后代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hLPP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重组表达载体对卵巢癌细胞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hLPP3基因,先克隆人克隆载体pGEM-T easy质粒得到pGEM-T-hLPP3,再用BamH Ⅰ和Xho Ⅰ进行双酶切,切下的hLPP3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得到pLenEx-press-hLPP3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实验分为3组:A组为实验组(转染表达hLPP3基因重组质粒)、B组为空质粒对照(转染空表达质粒)、C组为无转染对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PP3 mRNA的表达,化学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上清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得到与hLPE,基因长度一致(936 bp)的酶切产物,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LPP3基因(BC009196)序列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见A、B 2组SKOV3细胞内有大量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分别为67%和69%,C组细胞中无荧光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A组细胞中hLP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B、C组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0.510 9±0.058 4、0.149 9±0.025 5、0.143 3±0.0181,P<0.05).A组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的LPA含量较B、C组明显下降[A、B、C组分别为(2.37±0.76)μmol/L、(6.71±2.03)μmol/L、(6.84±1.49)μmol/L,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30.50±2.12)%、(1.26±0.43)%、(0.10±0.03)%,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目的基因hLPP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能高效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使细胞中hLPP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强hLPP3基因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外LPA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留霞;乔玉环;王淼;郭瑞霞;赵国强;张孝艳;周蔚;张建好;赵先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选择性增菌在产TEM型ESBL菌株痰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选择性增菌在痰标本TEM型ESBL菌株痰标本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份不重复的痰标本中分离出TEM型ESBLs菌株,采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应用氨苄青霉素(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进行选择抑菌,采用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及PCR技术进行ESBLs确证.结果:酶抑制剂增强试验中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差大于5 mm;PCR扩增产物在约900 bp处有明显条带.结论:选择性增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痰标本中TEM型ESBL菌株的检测.

    作者:郭小兵;张志坚;张钦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窥镜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局限和对策

    内窥镜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近80%的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存在内窥镜应用过度的现象,加之内窥镜检查复杂的规范程序、昂贵的价格以及有经验的内窥镜医师的缺乏等,导致其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范围人群筛查的要求.作者提出食管癌普查的三级筛查制度,第一级筛查为无创的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有关肿瘤相关分子的水平间接了解食管上皮增生状态;第二级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第三级筛查.3者结合,可以降低内窥镜应用的频率,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检出效率,适应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三级筛查模式与现行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