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那格列奈的流动注射化学发生法测定

石杰;陈桂娟;吴拥军;常晓平;孔娜

关键词: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高锰酸钾, 那格列奈
摘要:目的:建立那格列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高锰酸钾能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测定那格列奈的含量.结果:高锰酸钾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与那格列奈含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线性范围为8.0×10-9~5.0×10-7g/mL,检出限为3.9×10-9g/mL,对1.0×10-7g/mL的那格列奈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且重现性较好.结论: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那格列奈,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疗效观察

    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应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并以帕罗西汀为对照,比较2药治疗该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郭慧荣;任玉明;李幼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乏氧对EC9706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乏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乏氧引起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用RNAi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基因沉默效果.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NA干扰前后乏氧条件下MRP1蛋白及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乏氧后EC9706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样乏氧条件,转染HIF-1α siRNA后EC9706细胞较未转染及转染Control siRNA组细胞相比,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HIF-1α上调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RP1的表达可能是乏氧条件下化疗耐药的机制之一;HIF-1α可望成为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李鑫;王留兴;王瑞林;姜中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组织中蛋白激酶B、PTEN和c-kit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PTEN和c-k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NF1、20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KB(p-PKB)、PTEN和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p-PKB,c-ki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100.0%;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55.0%,53.9,40.0%;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60.0%,65.4%,43.3%.正常皮肤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与后2种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织中p-PKB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p-PKB与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p-PKB,PTEN和c-kit可能与NF1的发展关系密切;NF1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发展机制可能有相同之处.

    作者:郭祯;刘林嶓;陈旻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59例MRI诊断

    脊膜膨出(meningocel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显性脊柱裂的一种,发病率在新生儿约为1/10 000[1].该病易引起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且一旦破裂,易引起颅内感染而致患者死亡.早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59例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胡瑛;张焱;程敬亮;张勇;李建灵;王岸飞;任翠萍;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李娜;李珊珊;张红艳;轩小燕;郑献召;王丰;闫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诊治体会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宋来君;王树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超排卵中的垂体抑制效果

    目的:观察在超排卵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的垂体抑制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4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的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21例).试验组应用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对照组应用GnRH激动剂降调节垂体(长方案).2组均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观察比较2组注射HCG日血清LH、E2的水平.结果:注射HCG日试验组的血清LH水平[(3.24±3.11)IU/L]与对照组[(3.18±2.83)I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起到了抑制内源性的LH峰的效果;试验组血清E2水平[(993.93±685.47)IU/L]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93±625.6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方案能有效地抑制内源性的LH峰,在临床应用上与GnRH激动剂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一样取得了相同的垂体抑制效果.GnRH拮抗剂降低了注射HCG日血清E2含量,因此可能减少卵巢过激的发生.

    作者:赵冬梅;李月白;谭丽;项云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癌手术远端切缘正常胃组织中67LR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8%,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1%,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和35.0%).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无关;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及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乔军波;张谢夫;李珊珊;赵春临;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击致死兔对称肢体骨骼肌中c-fos mRNA测定

    目的:探求电击死者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即电击死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致死.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左、右后肢股四头肌与左、右前肢肱二头肌中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通电肢体兔骨骼肌c-fos 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骨骼肌(P<0.05).结论: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作者:王晔;闫红涛;程薇波;刘敏;李凡;廖志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 ng/L),20例;B组(HGF>360 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Ⅰ、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冯青俐;党瑜华;陈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Fas-670基因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Fas-670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5例AIH与69例PBC患者外周血DNA Fas-670基因型,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IH、PBC及正常对照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IH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AIH组AA基因型频率有增高趋势(40% vs 22%,P=0.012,OR=2.4).PBC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正常人群Fas-670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日本人、韩国人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人与韩国人,日本人与高加索人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670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IH易感性有关,正常人群Fas-670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作者:孙继红;徐芸;汪群英;张晓君;罗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进餐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进餐因素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60例女性志愿者,年龄45~75岁.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2-4)骨密度,每令年龄组选取10例作为实验组,于检查当日上午空腹状态下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并于进餐约2 h后行第2次腰椎骨密度测量.余10例作为对照组,在行第1次扫描后下床,然后再重新摆位进行第2次扫描.结果: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腰椎骨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总体测量的精确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餐因素不影响中老年女性DXA腰椎骨密度测量值.

    作者:尚伟;林强;余卫;李保庆;田均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获得正常人和CHF患者各30例左心室18个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曲线,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并计算反映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程度的指标,即18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大差值(*Tsmax和*temax);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ei指数.结果:CHF组*tsmax和*temax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tsmax和*temax与LVEF呈负相关(r=-0.75与-0.63,P均<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1和0.70,P均<0.05).结论:CHF患者左心室存在非同步收缩与舒张,可对左心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张瑞芳;刘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26例内固定治疗体会

    枕颈部畸形尤其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先天发育畸形,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26例,报道如下.

    作者:庞长河;宋来君;张志强;龙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方法:0.5 mL盐酸小檗碱SLN中加入0.05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充分振摇聚结后离心,取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SLN及上清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方法可将制剂中包裹药物的SLN充分沉淀.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n=3),测得的盐酸小檗碱SLN的平均包封率为93.4%(n=3).结论:使用聚结离心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盐酸小檗碱SLN的包封率.

    作者:王艳芝;郑甲信;徐炳欣;王海玲;邓意辉;毕殿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明;姚丽娜;李红;王书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 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河南省医学高新技术发展扶持项目 2006001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320076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70.18%和75.44%)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37.50%和25.00%,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赵玉林;王明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早期乳癌乳晕内弧形切口保乳手术77例体会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B方法扩增HIV-1 GagPol基因,克隆入pMD18-T,然后亚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2(一)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分别瞬时和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agPol基因的细胞系,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构建正确,并能稳定表达HIV-1GagPol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gPol,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作者:张一折;王鹏;张守涛;刘伟;刘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