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冯青俐;党瑜华;陈剑锋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不稳定心绞痛,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 ng/L),20例;B组(HGF>360 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Ⅰ、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明;姚丽娜;李红;王书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G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GSH、MDA及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HG颗粒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体积分数为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 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1 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3、1.5 g/kg H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g/kg复方鳖甲软肝片).6组动物1次/d灌胃,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5.01±1.92)μg/g,(230.4±29.47)μg/g,(2.71±0.62)nmol/L]与正常对照组((9.65±2.31)μg/g,(101.7±13.79)μg/g,(0.72±0.15)nmol/L]比较出现明显异常,HG颗粒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各观察指标的异常.结论:HG颗粒对CCl4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毕红征;杜春燕;黄国钧;王纯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P53、PCNA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中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蛋白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19对)、贲门(17对)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19对同卵双胞胎食管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正常组织(NOR)11对,单发不典型增生(DYS)4对,单发食管鳞癌(SCC)3对,双发SCC1对,病理组织一致性为63.16%(12/19).17对同卵双胞胎贲门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NOR 5对,单发DYS 12对,病理组织一致率为29.41%(5/17).食管与贲门组织病理组织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对食管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中P53蛋白表达一致4对(36%),不一致7对(64%);PCNA蛋白表达一致10对(91%),不一致1对(8%).1对双发SCC同卵双胞胎中P53、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5对贲门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后天环境因素对食管上皮分子改变起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樊慧;王立东;李吉林;张延瑞;周福有;冯常炜;高社干;焦新英;张广平;李学民;周胜理;岳文彬;王晗晶;宋昕;郭明;范宗民;崔娟;杜娴娟;申秋;郭军辉;樊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组织中蛋白激酶B、PTEN和c-kit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PTEN和c-k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NF1、20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KB(p-PKB)、PTEN和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p-PKB,c-ki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100.0%;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55.0%,53.9,40.0%;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60.0%,65.4%,43.3%.正常皮肤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与后2种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织中p-PKB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p-PKB与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p-PKB,PTEN和c-kit可能与NF1的发展关系密切;NF1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发展机制可能有相同之处.

    作者:郭祯;刘林嶓;陈旻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31.5%,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对判断其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青;刘书漫;王一菱;张娓;刘占举;张钦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钰;李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早期乳癌乳晕内弧形切口保乳手术77例体会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UreB-Omp11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免疫学活性检测

    目的:在大肠杆菌TB1(pMAL-c2X)中表达幽门螺杆菌(Hp)UreB-Omp11融合蛋白,并探索其免疫学活性,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ET30a(+)-ureB-omp11为模板获得融合基因ureB-omp11片段,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用Amylose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辅以免疫佐剂皮下免疫小鼠,蛋白印记法对免疫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特异PCR法和酶切鉴定证实融合基因ureB-omp11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c2X中;重组菌TB1(pMAL-ureB-omp11)经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的MBP-UreB-Omp1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被Hp免疫小鼠血清的相应抗体所识别,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通过大肠杆菌抗原吸收法纯化免疫小鼠血清后,与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杂交,结果显示在134 000处出现特异杂交带,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p MELHP27融合蛋白UreB-Omp11的重组疫苗候选株TB1(pMAL-ureB-omp11),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玉霞;杨国俊;章涵;段广才;郗园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获得正常人和CHF患者各30例左心室18个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曲线,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并计算反映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程度的指标,即18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大差值(*Tsmax和*temax);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ei指数.结果:CHF组*tsmax和*temax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tsmax和*temax与LVEF呈负相关(r=-0.75与-0.63,P均<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1和0.70,P均<0.05).结论:CHF患者左心室存在非同步收缩与舒张,可对左心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张瑞芳;刘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菊粉提取及羧甲基菊粉钠的制备

    目的:探讨菊芋中菊粉提取的佳条件并制备羧甲基菊粉钠.方法:以菊芋为原料,探讨在水溶液中提取菊粉的佳条件(佳固液比、时间和温度).提取菊粉后,在碱性条件下,菊粉与一氯乙酸起醚化反应,制备羧甲基菊粉钠.结果与结论:固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温度90℃为其佳提取条件,其提取率较高.为67.12%.菊粉与一氯乙酸反应的目的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为羧甲基菊粉钠,为菊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

    作者:王争昱;贾小燕;柴保臣;闫素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癌手术远端切缘正常胃组织中67LR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8%,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1%,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和35.0%).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无关;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及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乔军波;张谢夫;李珊珊;赵春临;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胶质瘤57例单体素质子波谱诊断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利用MR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有无复发等方面.

    作者:赵鑫;张小安;程美英;陆林;赵俊锋;朱功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该地区居民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正常食管(1400例)、癌前病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1679例,不典型增生826例,原位癌380例)和癌组织(鳞状细胞癌2788例)中65种肿瘤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对阳性表达频率及其与病变进展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随病变程度加重,P53、Rb、RARβ、TGF-β1、Survivin、Bcl-2、C-myc、MDM2、Id-1、NF-kβp50、polβ、P40、EGFR、sPLA2-Ⅱ A等14种蛋白表达升高,而P62、Koc、CyclinB1、IMP1、P21WAF1、XPC、MGMT、P16等8种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上述蛋白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一组重要候选分子标志物.

    作者:王立东;任景丽;宋昕;申秋;郭涛;杜娴娟;李吉林;范宗民;秦豫培;郭军辉;樊慧;冯常炜;张延瑞;刘宾;李江曼;常志伟;常扶保;周福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生素D3对EC9706细胞增殖、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1,25-(OH)2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3 μmol/L的1,25-(OH)2维生素D3作用于EC9706细胞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BALB/c小鼠荷瘤后,用5 μg/kg 1,25-(OH)2维生素D3溶液皮下注射于移植瘤周围,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实验中均以未经1,25-(OH)2维生素D3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①MTT实验结果显示,1,25-(OH)2维生素D3作用1~5 d时各组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25-(OH)2维生素D3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1 d:7.4%,3 d:21.1%,5 d:23.8%).②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组G1期细胞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25-(OH)2维生素D3可上调NDRG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25-(OH)2维生素D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NDRG1的表达而抑制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贺付成;张岚;高冬玲;李惠翔;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94例疗效观察

    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对住院及门诊的各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颖光;夏兴洲;闫国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分析

    目的:了解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婴幼儿46例和无肾积水患儿115例的临床特征,依据Grignon等婴幼儿肾积水分级标准,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比较结石患儿(161例)和无泌尿系疾病患儿(30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BUA)、尿pH水平.结果:161例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患儿中发生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半数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有17.0%的患儿发生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呈滴沥状),14.6%的患儿不明原因哭闹、拒食,10.7%的患儿少尿无尿,6.6%的患儿出现血尿.轻度肾积水7例,中度22例,重度17例.其中并发输尿管扩张21例.肾积水组与无积水组相比,结石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BUN、SCr、B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治疗前尿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卫生部推荐方案治疗(9±5)d后,患儿结石排出率为42.7%,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肾脏功能恢复.尿量正常.结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发病率高;结石并发积水与结石发生部位、大小有关;该类疾病保守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焱;文建国;杨贺军;范应中;王家祥;张大;李苏宁;张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患肢应用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高凝状态、血液滞缓及血管内皮损伤所致,多发于小腿静脉及髂股静脉处,如处理不当,不仅延误病情,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1].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共收治DVT患者72例,经患肢静脉应用蕲蛇酶联合抗凝祛聚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莹;宋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炎症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心肌炎症因子的作用以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成模后随机分为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3组在糖尿病成模后均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诱发DCM模型,其中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分别给予4ms/kg与40 mg/kg非诺贝特,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4组的饲养时间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检测生化指标,胶原表达,计算心脏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及PPARα的表达.结果:超声检查显示DCM大鼠心功能减退,超微结构以及病理检查显示心室重塑,其中DCM组更加明显;TNF-α、IL-10以及PPARα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干预后,大鼠心室重塑减轻,TNF-α袭达减少,IL-10与PPARα表达均增加.结论:DCM时出现了明显的心室重塑,伴有心肌中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经过非诺贝特的干预,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中部分炎症因子如TNF-α与IL-10的调节.即非诺贝特的抗炎特性实现的.

    作者:张峰;曾秋棠;李宾公;李书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超排卵中的垂体抑制效果

    目的:观察在超排卵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的垂体抑制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4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的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21例).试验组应用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对照组应用GnRH激动剂降调节垂体(长方案).2组均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观察比较2组注射HCG日血清LH、E2的水平.结果:注射HCG日试验组的血清LH水平[(3.24±3.11)IU/L]与对照组[(3.18±2.83)I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起到了抑制内源性的LH峰的效果;试验组血清E2水平[(993.93±685.47)IU/L]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93±625.6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方案能有效地抑制内源性的LH峰,在临床应用上与GnRH激动剂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一样取得了相同的垂体抑制效果.GnRH拮抗剂降低了注射HCG日血清E2含量,因此可能减少卵巢过激的发生.

    作者:赵冬梅;李月白;谭丽;项云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