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

孟青;刘书漫;王一菱;张娓;刘占举;张钦宪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B7-H1, 转移,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31.5%,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对判断其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B方法扩增HIV-1 GagPol基因,克隆入pMD18-T,然后亚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2(一)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分别瞬时和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agPol基因的细胞系,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构建正确,并能稳定表达HIV-1GagPol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gPol,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作者:张一折;王鹏;张守涛;刘伟;刘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双肾结石50例分析

    目的: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双肾结石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据卫生部推荐的<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诊治的50例(年龄50d~7岁)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导致双肾结石儿童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用B超测定结石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以及有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等.分析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双肾结石患儿的男女比例为3.1:1.发病高峰年龄为6~18个月,占所有患儿的58%.超声结果显示42例(84%)为单纯双肾结石,4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输尿管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66%的患儿双肾结石直径大于4 mm.其中左、右侧肾脏同时出现单发结石9例,同时出现多发结石18例.结石呈松散块状.7例患儿尿常规显示白细胞+~ ,10例患儿红细胞+~ .入院时尿液pH值5.0~7.5.肾功能检测显示11例患儿有肾功能衰竭,其左右侧肾脏结石直径明显大于非肾功能衰竭患者(P<0.05).并发肾积水17例,其中11例为双肾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范围为(18.4±6.4)mm,右侧肾脏为(15.0±5.8)mm.未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碱化尿液.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配合内科保守治疗.50名患儿经治疗,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后允许出院,住院时间为(8±1)d.出院时完全排出结石的患儿21例.结论:6~18个月婴儿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双肾结石的主要发病人群.B超为诊断婴儿泌尿系双肾结石的主要手段.三聚氰胺致双肾结石有较高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应给予高度关注.按卫生部推荐的诊疗方案效果良好.

    作者:文建国;李真珍;张红;王焱;王家祥;范应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分布和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奥新蓝-雪夫染色(AB-PAS染色)法,对来自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的4 26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固有腺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4263例患者中,检出食管固有腺2591例(6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检出食管固有腺,40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从2591例中挑选出切片完整、染色均匀、无折叠的787例共1428张切片进行腺体分类:黏液腺占42.4%,混合腺占25.2%,贲门腺占24.5%,浆液腺仅占7.9%.抽取2653张切片进行腺体分布部位分析:黏膜下层腺体占49.0%,同有层腺体占26.7%,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占24.3%(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固有层腺体以中性黏液腺为主,与贲门腺相似;食管黏膜下层以酸性黏液腺为主.食管固有层腺体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肠化和癌发生率均高于黏膜下层腺体(P<0.05).腺体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体呈肿瘤侵袭性生长,侵犯食管上皮或破坏食管上皮,直至全部取代食管上皮.结论:食管固有腺增生,尤其是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固有层腺体从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取代食管上皮到癌变可能是该地区特殊的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组织学发生模式.

    作者:王立东;周胜理;李吉林;任景丽;张连群;申秋;李江曼;郭涛;孙志强;陈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31.5%,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对判断其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青;刘书漫;王一菱;张娓;刘占举;张钦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口服血脂康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血脂康组(n=35例)和对照组(n=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血脂康组患者术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1200 mg/d,共1周,对照组除未服血脂康外其他治疗均与血脂康组相同.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至术后5 d每d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PCI术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血脂康组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预服血脂康可显著减少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幅度.

    作者:刘鹏;卢长青;宋文翔;邱春光;黄斌;张文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隐裂牙86例分析

    上、下颌后牙在咀嚼过程中受牙冠解剖形态、医源性因素及生物受力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隐裂[1].作者收集了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所诊治的86颗隐裂牙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和疗法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郭留云;楚金普;岳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了解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采用位点特异探针(LSI)和端粒探针(Tel)对3例罗伯逊易位患者的卵裂球进行PGD分析,并选择正常或平衡胚胎移植人子宫.结果:共进行5个PGD周期,获卵145个,正常受精率81.1%,卵裂率92.5%,优质胚胎率88.9%.5个周期共移植11个胚胎,1例获得妊娠.获妊娠者孕20周后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证实为正常/平衡,现已分娩健康婴儿.结论:PGD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获得正常后代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人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 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作者:周书春;杨树涵;赵玉兰;孔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菊粉提取及羧甲基菊粉钠的制备

    目的:探讨菊芋中菊粉提取的佳条件并制备羧甲基菊粉钠.方法:以菊芋为原料,探讨在水溶液中提取菊粉的佳条件(佳固液比、时间和温度).提取菊粉后,在碱性条件下,菊粉与一氯乙酸起醚化反应,制备羧甲基菊粉钠.结果与结论:固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温度90℃为其佳提取条件,其提取率较高.为67.12%.菊粉与一氯乙酸反应的目的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为羧甲基菊粉钠,为菊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

    作者:王争昱;贾小燕;柴保臣;闫素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早期乳癌乳晕内弧形切口保乳手术77例体会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

    目的:了解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0例MDS患者,同时应用常规方法和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常规染色体的制备:患者骨髓经短期(24 h)培养后,加入秋水仙胺,37℃孵育1 h后收获细胞.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取初诊MDS患者骨髓,按有核细胞(1.5~2.0)×106mL-1接种子RPMI 1640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h.在收获前2 h加溴化乙锭(EB),再于收获前1 h加入秋水仙胺,按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以同期住院的4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结果: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骨髓染色体,每一单倍体带达550条左右.在160例MDS患者中,共发现90例骨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其中-5/5q-17例,-7/7q-31例,-Y 11例,t(9,22)15例,其余16例为4、6、10、11号染色体异常.应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高分辨染色体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相同,但每一单倍体带在400条左右.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染色体未发现数目和结构异常.结论:骨髓高分辨染色体可检出更多的异常染色体,并可确定精细的断裂点.

    作者:张云普;邹典斌;李锦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手术中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应用105例体会

    输尿管镜手术通过将特殊的内镜放入输尿管,在窥视下利用各种器械碎石或取石,减少了手术创伤,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术中手术器械及操作对输尿管的刺激常常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即使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也不能防止输尿管痉挛的发生,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QN)是对M受体亚型有选择性的新型胆碱受体阻滞剂,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临床上盐酸戊乙奎醚已被用于治疗胃痉挛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并有较好的效果[1].

    作者:张洁;王勇;韩雪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59例MRI诊断

    脊膜膨出(meningocel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显性脊柱裂的一种,发病率在新生儿约为1/10 000[1].该病易引起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且一旦破裂,易引起颅内感染而致患者死亡.早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59例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胡瑛;张焱;程敬亮;张勇;李建灵;王岸飞;任翠萍;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 ng/L),20例;B组(HGF>360 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Ⅰ、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冯青俐;党瑜华;陈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胶质瘤57例单体素质子波谱诊断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利用MR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有无复发等方面.

    作者:赵鑫;张小安;程美英;陆林;赵俊锋;朱功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疗效观察

    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应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并以帕罗西汀为对照,比较2药治疗该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郭慧荣;任玉明;李幼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窥镜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局限和对策

    内窥镜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近80%的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存在内窥镜应用过度的现象,加之内窥镜检查复杂的规范程序、昂贵的价格以及有经验的内窥镜医师的缺乏等,导致其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范围人群筛查的要求.作者提出食管癌普查的三级筛查制度,第一级筛查为无创的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有关肿瘤相关分子的水平间接了解食管上皮增生状态;第二级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第三级筛查.3者结合,可以降低内窥镜应用的频率,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检出效率,适应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三级筛查模式与现行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炎症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心肌炎症因子的作用以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成模后随机分为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3组在糖尿病成模后均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诱发DCM模型,其中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分别给予4ms/kg与40 mg/kg非诺贝特,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4组的饲养时间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检测生化指标,胶原表达,计算心脏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及PPARα的表达.结果:超声检查显示DCM大鼠心功能减退,超微结构以及病理检查显示心室重塑,其中DCM组更加明显;TNF-α、IL-10以及PPARα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干预后,大鼠心室重塑减轻,TNF-α袭达减少,IL-10与PPARα表达均增加.结论:DCM时出现了明显的心室重塑,伴有心肌中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经过非诺贝特的干预,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中部分炎症因子如TNF-α与IL-10的调节.即非诺贝特的抗炎特性实现的.

    作者:张峰;曾秋棠;李宾公;李书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菌渣中截短侧耳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截短侧耳素的提纯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从发酵菌渣中提纯截短侧耳素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甲酸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截短侧耳素在341~2 7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截短侧耳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春丽;覃春菀;张俊霞;史云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