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剑鸣;马建新;高德富;许君;张巧;姚武;徐玉宝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作者共收治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1例患儿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2~个月龄19例,6~12个月龄32例;体质量3.4~9.5(5.6±3.1)kg.
作者:贾奎;胡振东;李廷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肺泡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早期红系造血祖细胞[用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表示]和晚期红系造血祖细胞[用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表示]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3种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BFU-E和CFU-E集落数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种培养上清液均能促进BFU-E和CFU-E的分化与增殖,而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上述作用更明显.
作者:付莉;张宇明;刘健峰;韩芬;柳璐;全宏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31例新鲜卵巢癌组织进行处理,准确地获取较纯的卵巢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9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28例(90.32%)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检测到相对分子量200000~220000 DPPⅣ蛋白;29(93.54%)例扩增出228 bp的DPPⅣ mRNA.卵巢癌组织中DPPⅣ蛋白和mRNA含量分别为(1.49±0.36)和(1.28±0.31),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0.48±0.29)和(0.5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0、6.23,P均<0.05).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蛋白:F值分别为8.58,9.15,t=1.65;mRNA:F值分别为7.02、7.31,t=1.87,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DPPⅣ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检测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索振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转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将胰腺碎片整合到镍包被的微载体中,重建胰腺微环境,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未经诱导的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微环境中培养3~4周后,观察是否有胰岛样细胞团形成.ELISA法检测细胞悬液中胰岛素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团胰岛素和C-肽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胰岛素和C-肽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是否发生凋亡.结果:培养3~4周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胰岛样细胞团.实验组基础相胰岛素分泌量为(308.50±14.54)mIU/L,在高糖刺激下为(414.30±28.94)mIU/L,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1);高糖刺激下实验组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的(5.21±1.04)mIU/L(t=34.60,P<0.01).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表达C-肽和胰岛素mRNA与蛋白.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未发生凋亡.结论: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有功能的胰岛素产生细胞,有望替代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
作者:牛德亮;常彩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郑州市二七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作者对2005至2007年该区127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魏秀菊;武英杰;李润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精索静脉曲张是以精索蔓状静脉丛伸长扩张、迂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人群发病率约15%.该病不仅可引起男性不育,也可引起患者多种不适,如:阴囊区坠胀、会阴不适、下尿路症候群、性功能异常和下腹不适等症状[1-3].
作者:姜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L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在位内膜(A组)和异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选取30例同期因子宫畸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B组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142.55±36.27,141.69±26.61)较C组(113.26±10.22)升高;A、B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118.26±11.06,121.34±10.54)较C组(150.30±4.6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25和11.34,P<0.05),2者在A、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中Livin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600,P<0.05;r=-0.464,P<0.05).③在A、C组增生期(141..63±36.69,112.01±8.93)和分泌期(143.75±37.16,115.13±12.07)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和-0.69,P>0.05);A组增生期(117.39±11.58)和分泌期(119.40±10.70)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在C组增生期(121.91±10.33)较分泌期(136.75±14.41)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晓娟;王春芳;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有创通气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h、12h 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创通气组的心率(t=9.87,P<0.05)、呼吸频率(t=3.79,P<0.05)、血氧饱和度(t=2.83,P<0.05)及氧分压(t=4.29,P<0.05)等指标较无创通气组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均较治疗前下降(F时间=485.9,P<0.05),治疗后有创通气组较无创通气组血浆BNP下降(F时间=7.345,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BNP下降明显.
作者:冯敏;孙荣青;倪占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小鼠离体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小鼠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放入盛满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胺酮,记录其加药前后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活动变化;观察10-4mol/L氯胺酮与相关工具药(乙酰胆碱、阿托品、氨茶碱、L-NNA)对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氯胺酮可明显抑制十二指肠肌条的收缩;阿托品及氨茶碱均可增强氯胺酮对十指肠肌条收缩的抑制效应(t=1.92,1.94,P<0.05);且氯胺酮可拮抗乙酰胆碱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的促进作用(t=1.88,P<0.05);加入L-NNA后,其对氯胺酮抑制十二指肠肌条收缩的作用无影响(t=1.02,P>0.05).结论:氯胺酮对小鼠离体十二指肠纵行肌条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乙酰胆碱与小肠壁上M2受体的结合,抑制Gi/Go亚单位,提高细胞内的cAMP含量,从而抑制消化道平滑肌运动.
作者:王红伟;范玲玲;任爱红;胡还忠;李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及护理技术成熟,可以长期留置,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在置入时因传统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可致部分患者因导管置入过深而进入右心房,致患者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药液外渗和血栓形成等[1].
作者:张振香;王艳丽;李俊玲;徐照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发44例,多发20例)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煽组织中上述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40.6%和34.4%,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2,0.004,0.008).单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与31.8%,均低于多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60.0%与60.0%(λ2=6.284,4.527,P<0.05).结论:VEGF、Survivin和bFG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刘萃红;苟建军;张辉;王春燕;任春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与先天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6例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与56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肾积水程度、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前先天性肾积水的肾盂前后径明显大于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的前后径(t=11.68,P<0.05).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程度较轻,梗阻较易解除,以保守治疗为主;先天性肾积水大多积水程度较重,宜采取手术治疗.2组患儿均顺利出院.
作者:范应中;张震;张谦;张大;李泸平;王家祥;原艳丽;马威;王海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但发生于脑室内者少见[1].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作者:高玉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作者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钛网植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0~70.0(51.2±7.4)岁.
作者:刘涛;张敬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约占妊娠晚期出血的30%[1],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点,有时可因胎盘早剥导致严重子宫卒中,继发大出血.既往在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官腔填塞等方法均不能止血时,为抢救产妇生命,多行子宫切除术,尽管手术能挽救生命,但却使产妇丧失再次妊娠的能力.
作者:任国平;张彤;毕冬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进展期而失去手术机会;部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5 a生存率仅10%~30%,临床上这些患者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作者对胃癌内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云;赵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组多系统受累疾病,如同时累及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ME)[1].关于ME的传统影像学表现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2-3],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ME的诊断应用也逐渐开展,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见少量个案报道[4].
作者:闫峰山;徐俊玲;李永丽;史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仍是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作者采用美国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系统(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28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峰博;张振杰;王振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C组)、PHC组1(P1组)及PHC组2(P2组),每组10例.P1、P2组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PHC 0.05 mg/kg、0.1 mg/kg,C组则给予生理盐水10 mL.于CPB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开放后30 min(T3)取右心耳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活性.于T1、T2、T3及主动脉开放后4 h(T4)、24 h(T5)抽取动脉血3 mL,检测血浆TNF-α水平,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P1、P2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组轻.C、P1和P2组患者心肌NF-κB在T2、T3时均被激活,但与C组相比,P1、P2组NF-κB活性下降(F组间=47.760,F时间=277.133,P<0.001);3组血浆TNF-α水平在T3、T4、T5时均升高,但与C组相比,P1、P2组TNF-α水平均下降(F组间=6.377,P<0.01;F时间=393.565,P<0.001).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结论:CPB介导的MIRI可引起心肌NF-κB的激活及血浆TNF-α的释放,PHC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艾艳秋;谢小娟;张卫;耿红芳;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含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反义序列的基因克隆.方法:根据GenBank中HBV S基因序列和计算机软件mCLONE分析的结果,设计S基因2侧引物,直接扩增出适合长度的反义HBV S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再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226 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阳性产物,T载体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证实,克隆片段的反向序列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反义HBV S基因部分序列的T载体克隆.
作者:李朵璐;余祖江;阚全程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