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

葛继晖;索爱琴;许予明;李玮;朱良付;张杰文;成巧梅;苗成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受体CD14,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B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B的(0、62.5 nmol/L、125 nmol/L、250 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 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 nmoL/L与0 nmol/L Aβ1-42组CD14 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 nmol/L和250 nmol/L时,CD14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 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 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 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 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 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内镜鼻腔双径路治疗眶下壁击出性骨折12例体会

    眶下壁击出性骨折的特点是眼眶遭受钝性打击时,眶内压突然增高,致眶下壁薄弱处破裂骨折,使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或上颌窦内,造成眼眶容积和眼眶内容物间不平衡,其特征是眶下缘完整,伴眼球位置改变,出现复视、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本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经鼻内镜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12例眶下壁击出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李赞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切除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60例体会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起效快、作用完善、麻醉用药量少,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作者总结了本院2004年以来应用CSEA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EA相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6例临床分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iosa,PP)是一种以全身泛发无菌性脓疱伴严重全身症状为特征的银屑病,病情危重,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诊治了46例PP患者,现将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鸿玮;郑晓红;王瑞;杨俊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晨顿服)和对照组(40例,口服贝那普利10~20 mg/d,1次/d).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尿微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2组降压效果、尿微蛋白排泄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显著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3%,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早期肾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轻、给药方便、依从性高.

    作者:郝铁来;刘英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58例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37/58)和70.7%(41/58),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4/30).17.7%(5/30),P均<0.05).NSCLC淋巴结转移组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80.0%,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8.9%,50.0%,P均<0.05).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的表达有关(χ2=5.32,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53和C-erbB-2蛋白高表达,2者可能共同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

    作者:符宝敏;谭红文;张庆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6水平与T细胞亚群检测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IL-2、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1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19例)和51例正常对照血清IL-2、IL-6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用荧光定PCR法对HBV-DNA进行扩增,并根据PCR扩增结果分为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结果:随病情加重,CD4+细胞百分率与CD4+/CD8+呈下降趋势,而CD8+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L-6水平呈上升趋势(P均<0.05);与HBV-DNA阴性组相比,HBV-DNA阳性组血清IL-2水平、CD4+/CD8+明显降低,血清IL-6水平、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哑群和细胞因子的失衡,IL-2、IL-6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损伤情况,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任春锋;沈燕;刘红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作者采用磁刺激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测定了3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发病初期的脊髓神经根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少平;李增富;冯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5例MRI表现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dysplastie gangliocy-toma of the crebellum)也称Lhermitter-Duelos disease (LDD)病,是十分少见的小脑肿瘤,病理学上认为它可能属于迷芽瘤或错构瘤性质,为一种低级小脑新生物,WHO将其定为I级肿瘤,该类病变以单侧小脑皮质缓慢进展的占位性病变为特征[1].

    作者:张继良;李永丽;徐俊玲;史大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等效性检验若干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等效性检验中一些相关统计概念和应用公式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果:等效性检验有关概念和应用公式存在歧义和不一致.结论:等效性检验有关概念和应用公式需要学术讨论和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作者:王爱英;李克均;施学忠;杨永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妊娠是妇女的正常生理过程,妊娠期妇女可有甲状腺体积增加、血流丰富、基础代谢率增高等改变[1].为了解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清甲状腺及垂体激素的水平,评价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王庆祝;刘保平;韩星敏;孟玉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娟;吴惠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作者:胡大一;丁荣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听神经瘤48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作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48例,疗效满意.现从手术入路、神经电生理检测、面听神经保护、内听道肿瘤处理等方面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郭孝龙;吴进松;程小兵;赵勇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川崎病和败血症患儿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的变化对小儿川崎病(KD)和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KD和40例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浆sPS水平的变化,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KD组((62.67±4.82)μg/L,(57.96 4±7.55)μg/L)和败血症组((65.67±6.82)μg/L,(15.46 ±6.82)μg/L)患儿的血浆sP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均高于对照组((7.14±2.16)μg/L);治疗后KD组高于败血症组(P均<0.01).结论:sPS参与了KD和败血症发病的急性炎症反应,治疗后血浆sPS水平持续较高可作为诊断KD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灵敏;贾莉婷;董子明;胡素君;栾斌;张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哮喘症状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哮喘分级评估的影响

    2005年3月份以来,作者对在本院哮喘门诊就诊的196例哮喘息儿进行有关哮喘症状和活动受限方面的问卷调查,以评估这些儿童的哮喘症状负荷和表现形式对哮喘严重程度分级的影响.

    作者:葛秋生;张双船;陈金玉;徐颂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HgCl2与CdCl2联合对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样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Hgcl2与CdCI:联合对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66只雌性去卵巢SD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HgCl2(0.04 mg/kg、0.20 mg/kg和1.00 mg/kg)和CdCI,(0.08 mg/kg、0.40 mg/kg和2.00 mg/kg)及低剂量HgCl2联合低、中、高剂量的CdCl2,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雌二醇,连续3 d,检测各组大鼠的子宫脏器系数和嗜银染色颗粒数.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HgCI2组、高剂量CdCI2组及低剂量HgCI2与低、高剂量CdCl2联合组大鼠的子宫脏器系数升高,Ag-NORs颗粒数增加(P<0.05);与对应剂量CdCl2组比较,低剂量HgCl2与低剂量CdCI2联合组的子宫脏器系数升高,Ag-NORs颗粒数增加(P<0.05).结论:低剂量HgCI2与CdCl2联合可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付远辉;王思华;汤晓阳;吴逸明;陈小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及CT和MRU诊断

    Sturge-Weber综合征,又名脑颜面血管瘤病或软脑膜血管瘤病,为先天性神经皮肤发育异常,临床少见[1].作者收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彦;任翠萍;李彩霞;程敬亮;张会霞;白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癌术后皮T积液的防治体会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1].乳癌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该病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皮下积液是乳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也是导致皮瓣坏死和创面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但延迟切口愈合时间,而且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时间.

    作者:张忠玲;王晓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5'侧翼区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人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构建CCR5基因不同长度5'侧翼区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转染入Jurkat细胞中,检测分析其萤光素酶活性.结果:CCR5基因5'侧翼区-1 006 bp至-1 bp、-804 bp至-1 bp、-586 bp至-1 bp和-478 bp至-1 bp区段的pGL3重组质粒在Jurkat细胞中能表现出明显的萤光素酶活性.结论:CCR5基因5'侧翼区-478 bp至-1 bp序列中存在基因转录的主要上调元件.

    作者:靳静;赵国新;冯龙;马云云;卫艳萍;赵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 Ⅱ type 1 receptor,ATlR)基因1 1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100例,血压正常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TIR基因1 166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榆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①EH组中1 166C等位基冈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非杓型者比杓型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P<0.05),1 166C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ATIR基因1 166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1 166C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ATIR基因A1 166C多态性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相关.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小壮;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