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病毒介导的反义VEGF165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崔正军;岑瑛;王立夫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腺病毒载体
摘要:目的: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VEGF165(Ad-aVEGF165)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和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后,观察Ad-aVEGF165对这两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感染复数为100的Ad-aVEGF165分别转染上述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MTT法)、细胞周期、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转染Ad-aVEGF165基因的A375细胞上清能够抑制ECV304细胞的生长,其增殖指数下降.Ad-aVEGF165对A375细胞的生长、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但是它能抑制A375细胞VEGF的表达.结论:①ECV304细胞不表达VEGF,Ad-VEGF 165对ECV304细胞无直接影响,必须要经过A375细胞介导才能抑制ECV304细胞的生长;②在体外,Ad-aVEGF165不能直接抑制A375细胞的生长,但能抑制A375细胞分泌VEGF.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的皮肤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作者:章金涛;薛敬礼;杜春燕;王纯耀;金树兴;李洪涛;史崇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160例体会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16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异体肺移植治疗后移植肺水肿的防治体会

    儿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终末期肺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肺移植术.术后移植肺水肿的防治,是手术成败的关键.2004年12月22日,作者开展了国内首例儿童肺移植术,将患儿父亲的左肺下叶移植到该患儿的右胸腔,以求纠治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患儿因严重肺水肿所致的并发症,于术后2 d死亡.现总结如下,以探讨理想的移植肺水肿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高峰;赵松;赵文增;胡伟;李昂;秦建军;齐宇;李向楠;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体会

    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以36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化维生素K3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结果:在佳工艺条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与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应温度为52~55℃;反应时间为1h),维生素K3的收率稳定在75%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刘艳凯;吴春丽;张秋荣;张楠;杜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体会

    近年来,高剂量化疗(HDT)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应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取得较好疗效.2004年,本院为1例MM患者进行了APBSCT,并用反应停及α-干扰素维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树霞;何玉萍;崔志红;冯敏;张延展;张景;苌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 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 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用普通红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3 mW,光斑直径3 mm,每次3 min,垂直照射,距离4~5 cm.脑活素组:饲养培养液加入脑活素,浓度200 mg/L.氦氖激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采用波长为632.8 nm的氦氖激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及照射方法同普通红光照射组.普通红光和氦氖激光照射组照射时将另外2组培养神经元同时取出,同样放置但不照射.每组于培养第7 d、14d、21d、28 d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于培养第3 d、7 d、14 d测神经元突起长度;于培养第14 d进行HE、Nissl化学染色;于培养第21 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SOD含量,用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红光照射组比较,各测定时间点脑活素组和氦氖激光照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神经元胞体面积及大直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大,尼氏体灰度值降低,培养液中SOD含量较高,MDA较低(P均<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顺清;李宛青;张伟宏;吴爱群;张华;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术(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发生情况,并测定2组术前1 d和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结果:①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均P<0.05).②AH组术后1 d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 d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LH组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术后1 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 2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小.

    作者: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血管密度测定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杨学华;陈学军;郭华;周志刚;岳松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宫颈癌132例综合治疗体会

    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本院共收治宫颈癌患者13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同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肌强直家系24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1],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均表现为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刺激而收缩后出现肌强直,不易立即放松,Becker型较Thomsen型起病较晚,且有的在肌肉用力后有短暂的肌无力现象.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仅有零星的家系报道,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有24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博爱;王海珍;李增富;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红细胞保存液中腺嘌呤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输血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为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甘露醇和腺嘌呤的灭菌水溶液.国家药品标准规定MAP中腺嘌呤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本中心于2003年3月探索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AP中腺嘌呤的含量,经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检测,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陶玉生;张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1310例阴道镜检分析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电子阴道镜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1].本科近年来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门诊患者采用电子阴道镜进一步检查,以筛查早期宫颈病变,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影响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T分类、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方式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舌边缘部和舌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Ⅳ颈部平面,舌前部和舌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Ⅲ颈部平面;在所有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转移淋巴结在各平面的构成比依次为平面Ⅱ(40.48%),平面Ⅰ(35.71%),平面Ⅲ(19.05%),平面Ⅳ(4.76%)和平面V(0%).T分类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T18.33%、T219.44%、T3 38.00%、T447.62%(x2=8.848,P=0.037);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Ⅰ~Ⅱ级14.87%,Ⅲ级93.75%(x2=39.850,P<0.001);浸润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Ⅰ~Ⅱ型无淋巴结转移,Ⅲ型为25.00%,ⅣC~ⅣD型为58.62%;而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787).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Ⅰ~Ⅳ颈部平面,以Ⅰ~Ⅲ颈部平面为主,其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的T分类、分化程度、浸润方式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韩新光;杨彩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MCs)为受试对象,将MCs分为7组:①正常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NG组),②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HG组),③高糖+6.25 μmol/L姜黄素组,④高糖+12.5 μmol/L姜黄素组,⑤高糖+25μmol/L姜黄素组,⑥高糖+50 μmol/L姜黄素组,⑦高糖+100μmol/L姜黄素组.分别作用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FN蛋白表达.结果:作用24 h后,高糖明显诱导MCs增殖并上调细胞内FN表达.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生,并抑制F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姜黄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MCs增殖,并下调FN蛋白表达,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阻抑FN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冰;刘晓城;张俊;韩敏;李名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23例

    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取微创下经胸内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中华;赵鹏飞;张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食管癌Eca-109细胞Mr小于3000膜蛋白肿瘤抗原肽的筛选

    目的: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食管癌细胞抗原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H 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 h多次酸洗贴壁生长的Eca-109细胞,获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经超过滤,反相HPLC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分多肽,DC递呈抗原肽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Mr小于3 000的混合多肽经过反相HPLC可获得50多个组分,混合肽、P17、P29和P41组分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酸洗法能有效获得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抗原,Mr小于3 000的多肽成分中3个组分存在能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CTL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李付广;金戈;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介导的豚鼠耳蜗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豚鼠耳蜗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豚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内毒素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1g/L);地塞米松治疗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后,再灌注地塞米松50μl(1g/L).所有动物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并测定耳蜗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耳蜗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内毒素组ABR Ⅰ波潜伏期、Ⅱ波潜伏期及阈值较其余2组有增大趋势,且其Ⅲ波潜伏期较其余2组延长(P<0.05);内毒素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较其余2组降低(P<0.05),NO含量较其余2组升高(P<0.05);内毒素组耳蜗底转内、外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脱落、排列紊乱,外毛细胞纤毛损伤从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内、外毛细胞纤毛缺失.地塞米松治疗组耳蜗损伤及生化检查结果均较内毒素组轻.结论: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耳蜗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晓萍;王晓红;赵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兔肺移植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兔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肺移植组.肺移植组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阴性对照组只游离夹闭肺动脉,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3组兔肺组织中ICAM-1蛋白及其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移植组肺泡上皮及肺血管内皮ICAM-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1),ICAM-1mRNA RT-PCR扩增产物相对密度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肺组织中ICAM-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移植肺再灌注损伤.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鳞癌组织、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P的表达.结果:①食管鳞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81.25%(39/4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41.67%(10/24,P<0.01)).②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TP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抑制TP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阻断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尚育红;王进;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