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俊;陶军;宋晓阳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将罗哌卡因150 mg稀释到30ml(0.5%,A组)、40ml(0.375%,B组)和50 ml(0.3%,C组).在喙突内下2 cm处,经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注入罗哌卡因.记录三组不良反应、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成功率.结果 A组(82%)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98%)、C组(94%)(P<0.05).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三组发生局麻药中毒A、B和C组分别为4例、0例和2例.结论 在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中150mg罗哌卡因40 ml更安全,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胡光俊;陶军;宋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患儿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6~15岁ASA Ⅰ或Ⅱ级患儿,按气管导管的弯曲角度随机均分为:A组(弯曲为60°)和B组(弯曲为80°).快速诱导后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记录Tosight视频喉镜喉部显露分级、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其中A组3例患儿改变导管的弯曲角度至80°后插管成功,插管总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in两组SBP明显降低;插管后1 min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与诱导后比较,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in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两组组间比较插管期间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osight国产视频喉镜用于6岁以上患儿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影像清晰、声门暴露好、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其中管芯弯曲80°比60°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王烨;王磊;邓晓明;温超;金锦花;徐瑾;陈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手术及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发生率正在稳步下降,这与监测技术的改进、麻醉药物安全性的完善,及麻醉医师对高级生命支持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有关.本文综述相关文献,简要介绍手术室内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佳复苏措施,推荐提高手术室内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治疗策略.
作者:杨建军;彭勇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创伤组、丙泊酚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组在失血性休克前30 min开始以微量泵经股静脉注射1%丙泊酚10 mg·kg-1·h-1,维持输注至实验结束时,创伤组和对照组以1 mg·kg-1·h-1生理盐水替代.动物模型采用大鼠经股静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35~45 mm Hg,维持120min后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复方氯化钠进行复苏,复苏后2h再经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观察测定创伤前、失血性休克6、8h时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创伤前和对照组比较,失血后6、8h创伤组和丙泊酚组ALT活性明显升高、MAD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失血6h比较,失血8h创伤组ALT活性明显升高、MAD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创伤组比较,失血6、8h丙泊酚组ALT活性明显降低(P<0.05);MAD含量明显减少(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复合内毒素血症时能够抑制肝MDA产生和ALT活性,抑制总SOD活性的降低,减轻急性肝损伤的程度.
作者:陈晖;米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评估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浆S-100B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4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镇痛组(KF组)和芬太尼镇痛组(F组),每组120例.分别于术后6、24和48 h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记录术中、术后芬太尼用量及自控镇痛次数.分别于术前1d、术后3、5d记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并静脉采血测定血浆S-100B蛋白、NSE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5 dKF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KF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为19.3%明显低于F组为37.3% (P<0.05).术后3d血浆S-100B蛋白、NSE浓度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镇痛的芬太尼用量KF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术后血浆S-100B蛋白、NSE浓度,降低POCD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
作者:贺纯静;聂浩雄;郭春芮;章放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对术中瑞芬太尼致吗啡用量增加的预防作用.方法 4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两组术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3~4 ng/ml,PR组于切皮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在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前30 min均静注吗啡0.15mg/kg.记录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和术后1、2、3、6、12及24 h时静息VAS评分;记录补救治疗时间、术后PACU吗啡用量、术后12、24 h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3hR组静息VAS评分明显高于PR组(P<0.05);与R组比较,PR组患者首次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补救治疗时间延长,术后PACU吗啡用量、术后12 h和24 h吗啡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预先使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瑞芬太尼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要量.
作者:黄礼兵;季淑娟;郑曼;崔苏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全麻下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患者38例,ASAⅠ或Ⅱ级,男9例,女29例,年龄16~65岁,体重38~74 kg.根据狭窄的部位将所有病例分为气管狭窄组(A组,包括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患者)13例,气管以下部位狭窄组(B组)25例.入室后快速诱导,置入三通喉罩,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三通喉罩操作孔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置入喉罩即刻(T1),扩张开始前(T2),扩张时(T3),扩张结束后(T4),术毕(T5)时HR,SBP,DBP和SpO2;记录T1~T5时VT、气道峰压(Ppeak)和PET CO2,并于T0、T2~T5时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T0时比较,除A组T3时外,所有患者各时点SpO2均明显升高(P<0.01),T2~T5时两组患者的PaCO2明显降低,PaO2、SaO2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pH值、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3时B组VT、PETCO2明显降低(P<0.01),而A组暂停控制呼吸;T4、T5时两组VT、RR、Ppeak和PET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通气管理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为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基础.
作者:宋炯;段若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建立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 Ⅰ或Ⅱ级,其中胆囊切除术22例(LC组),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LG组).腹腔充CO2气体,维持腹内压11~13 mm Hg.所有患者分别于入室后(基础状态,T0)、CO2气腹后即刻(T1)、气腹达11~13 mm Hg后5 min(T2)、10 min(T3)、30 min(T4)及术毕放气后5 min(T5)各时点测量并记录HRV中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标化的低频功率(LFnu)、标化的高频功率(HFnu)、LF/HF的比值.采用频域分析法,得出心率功率谱图.HRV总功率(TP)频段范围是0~0.5 Hz,其中LF 0.03~0.15 Hz,HF 0.15~0.35 Hz.结果 与T0时比较,T2~T5时LC组LF、LFnu及LF/HF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HF、HFn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组HF、HFnu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LF/HF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LF、LFn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C组比较,T2~T5时LG组LF、LFnu、HF及HFnn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两种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后LF/HF显著升高,交感/副交感自主神经张力失衡,表明CQ气腹后两种腹腔镜手术均能使心交感活性增高.
作者:陈永权;付群;金孝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按术后镇痛药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F1组(氟比洛芬酯2 mg·kg 1·24 h-1)、F2组(芬太尼0.2μg·kg-1 ·h-1)、C组,未行PCIA.记录术后4、12和24 h的静息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12和24 h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 F1、F2组术后4、12和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F1组、C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2组(P<0.05).F1、C组嗜睡、恶心呕吐、注射部位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2组(P<0.05).C组患者术后4、12和24 h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F1、F2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PCIA术后镇痛均有利于抑制神经外科术后应激导致的血浆ET-1水平增高,但氟比洛芬酯PCIA术后镇痛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合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
作者:陈红;王玉;曹文超;赵海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按双盲法随机均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术前30 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阿托品组(A组),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分别于术前12 h(T0)、手术开始(T1)、术毕(T2)、术后24 h(T3)、48 h(T4)采集4 ml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MTL、血清GAS含量.观察围术期循环系统的变化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T2~T4时两组MTL含量明显低于T0时,且P组MTL、GAS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组(85±10)h明显早于A组(93±13)h(P<0.05).结论 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较应用阿托品围术期MTL、GAS含量有所增加,更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涛;刘环秋;冯艳华;麻海春;何其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男,37岁,63kg,因误吸不明异物,意识不清9h入院.患者既往患有精神分裂症5年,口服氯丙嗪、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非正规服药,病情有反复.家属述入院当日7:00因精神病发作造成不明物体误吸,致患者短时窒息、发绀、意识消失,随后呼吸恢复.于16:00送至我院,胸部CT显示气管分叉处有巨大异物存留,左肺萎陷,急送手术室.患者浅昏迷,对外界反应迟钝,查体见左侧胸廓塌陷.入室后立即面罩加压给氧,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SpO2 86%,HR 124次/分,BP 98/54mm Hg,血气分析PaO2 55 mm Hg,PaCO2 68 mm Hg,提示缺氧和严重的CO2蓄积.经加压给氧情况下患者情况未见明显好转,考虑尽早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作者:刘韧;王银模;陈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以大鼠海马脑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海马脑片缺氧损伤后顺向群锋电位(OPS)以及缺氧损伤电位(HI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C组);实验对照组(EC组);异氟醚预处理组(IP组);iNOS阻断剂氨基胍(AG)组(AG组);异氟醚预处理+iNOS阻断剂组(IPAG组).IP组给予3h异氟醚预处理,AG组给予iNOS阻断剂处理,IPAG组给予3h异氟醚预处理,同时给予iNOS阻断剂,取脑片后分别给予14 min的缺氧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海马脑片OPS恢复以及HIP的不同效应.结果 IP组的OPS的恢复程度、恢复率明显高于C组、EC组、AG组和IPAG组(P<0.05),IP组HIP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EC组、AG组和IPAG组(P<0.05),HIP的出现时间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用iNOS阻断剂可去除这种保护作用,证明这种预处理作用与异氟醚预处理产生的iNOS有关.
作者:韩传来;王志萍;江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术毕(T4)记录MAP、HR、RR、SpO2,并记录三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T3时Ⅱ组MAP明显高于、HR和RR明显快于Ⅰ、Ⅲ组(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Ⅰ、Ⅲ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结论 曲马多丙泊白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红喜;陆志伟;吴跃坤;杨少华;林玉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和能量代谢调节剂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应用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ASAⅡ或Ⅲ级、拟在CPB下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和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组(B组)、FDP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A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将依达拉奉0.5 mg/kg一次性加入CPB预充液中;C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5 min静脉滴注FDP 200 mg/kg;D组为将依达拉奉0.5 mg/kg一次性加入CPB预充液中,并于主动脉阻断前15 min静脉滴注FDP 200 mg/kg.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前(T2)、CPB停止后2 h(T3)、CPB停止后6 h(T4)和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T5时四组血浆MDA浓度明显升高、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T2~T5时四组血浆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组比较,T2~T4时B、C、D组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T3、T4时B、C、D组血浆MDA浓度、T3~T5时B、C、D组血浆CK-MB活性明显降低,T3时B、C、D组和T4时B、D组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D组比较,T3、T4时B、C组血浆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中多巴胺大用量、术后24 h引流量A组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或FDP单独用药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舒雅;韩彬;赵俊莺;何爱萍;于金贵;齐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和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关系.方法 择期需行OLV的胸科手术患者50例,ASA Ⅰ~Ⅲ级,男29例,女2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构成与入选病例相匹配的正常人1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神经心理测验,所有患者于术中持续监测rSO2并计算术中rSO2平均值(rSO2)、术中rSO2小值(rSO2min)和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大百分数(rSO2%max).于诱导前(T1)、OLV开始(T2)、OLV结束(T3)、术毕24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β-AP含量.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液体输注量.结果 共有14例患者发生POCD.T2时非POCD和POCD两组患者rSO2明显高于T1时(P<0.05),POCD组rSQ2%max明显高于非POCD组(P<0.05);POCD组T4时β-AP含量明显高于T1时和非FOCD组(P<0.01).POCD组术后第7天MMSE、数字广度(顺背)和数字符号测试得分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MMSE和词汇流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结论 OLV后POCD可能与rSO2下降和β-AP明显升高有关.
作者:李希明;刘中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引起的眼内压(IOP)升高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无眼部疾患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内分别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 μ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和记录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后3 min(T1)、麻醉诱导后30 s(T2)、给予琥珀胆碱后30 s(T3)、气管插管后1min (T4)、2min(T5)、4 min(T6)和6 min(T7)时的MAP、HR和IOP.结果 给予右美托咪定后D2组有2例患者因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被排除本研究.与T0时比较,T1~T3时D1组和D2组IOP明显降低(P<0.05);C组T3~T7时IOP和T4~T7时MAP明显升高;T4~T6时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3~T7时D1、D2组IOP明显降低(P<0.05),T4~T7时D1、D2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结论 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μg/kg可有效预防与琥珀胆碱和气管插管有关的IOP升高,但0.6 μg/kg右美托咪定可引起明显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因此,建议术前应用0.4 μg/kg右美托咪定预防IOP升高.
作者:过伟;张兆平;房宁宁;顾美蓉;裘学;姚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术前应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78岁,ASAⅡ或Ⅲ级,按照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均分为:低剂量组(A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05 mg/kg、中剂量组(B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和高剂量组(C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均采用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0、20、30 min的SBP、DBP、HR和SpO2,用VAS评分评定上述各时点患者口干程度,记录术中气道分泌物,术前及术后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C组术中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A、B组(P<0.05);B、C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与注药前比较,注药后20、30 min三组患者口干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4、48hB、C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和A组(P<0.05).术后72 h内POCD发生率A组(10%)明显低于B组(25%)和C组(30%)(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前静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明显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但可导致剂量相关的POCD,采用低剂量相对安全.
作者:疏树华;柴小青;周玲;陈昆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4(AQP1、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AQP1、AQP4与OLV致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五组,实验组(OLV1、OLV2、OLV3、OLV4组)麻醉后使用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对照组(C组)行双肺通气,实验组采用插管过深法将气管导管插入右肺,分别行右肺OLV 0.5 h(OLV1组)、1 h(OLV2组)、2 h(OLV3组)、4 h(OLV4组),确定左肺萎陷.实验结束后取左下肺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大鼠AQP1、AQP4 mRNA表达,免疫组化观察AQP1、AQP4蛋白表达.结果 OLV4组AQPl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1).肺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到随着OLV时间的延长,AQP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OLV3和OLV4组明显低于C组(P<0.01),五组AQP4mRNA表达和AQP4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时间的OLV后,AQP1在调节肺内液体平衡中起到明显作用,可能参与了OLV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而AQP4与其无明显关系.
作者:林飞;潘灵辉;杨建;钱卫;黄宇;杜学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40片海马脑片随机均分为四组:2%七氟醚后处理组(2%Sev组)、4%七氟醚后处理组(4%Sev组)、6%七氟醚后处理组(6%Sev组)和氧糖剥夺损伤对照组(OGD组).采用脑片灌注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结果 OGD组OPS恢复程度为(3.14±2.56)%,恢复率为10%,组织损伤率为0.63±0.05;2%Sev组OPS恢复程度为(46.24±29.34)%,OPS恢复率为40%,组织损伤率为0.51±0.06;4%Sev组OPS恢复程度为(62.40±34.93)%,OPS恢复率为60%,组织损伤率为0.41±0.07;6%Sev组OPS恢复程度为(75.92±45.31)%,OPS恢复率为70%,组织损伤率为0.37±0.06.与OGD组比较,2%Sev组、4%Sev组、6%Sev组的OPS恢复程度和OPS恢复率均明显升高,组织损伤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永华;陈秋萍;黄雪莲;曹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女,78岁,结肠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病史.术前检查Hb101 g/L,血糖10.17 mmol/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余无明显异常.入手术室后BP 170/110 mm Hg.以咪达唑仑10 mg、芬太尼0.3mg、琥珀胆碱100 m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入ID7.0加强型气管导管,听诊双肺呼吸音无异常,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气道阻力约15 cm H2O.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进行约100 min时,麻醉机突然报警,发现气道阻力异常升高到42 cm H2O,呼吸囊无法将气体压入肺内,停止手术,同时行手控通气,明显感到气道阻力增高.
作者:孙雪华;孙成飞;邱军明;刘波;贺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