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方式的探讨

李中和;李亚琪;魏长空;刘章锁;刘升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遗传方式, 分离化, 遗传度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方式.方法:对1 2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就其发病诱因、遗传度(Falconer法)、出生顺序(Greenwood和yule法)和分离比(Li-Mantel-Gart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达0.8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分离比为0.021 32,不符合单基因遗传;遗传度为52.0%±4.8%,出生顺序在第5胎次以上较多,接近显著水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也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T淋巴瘤TCR β链独特型DNA疫苗在小鼠骨骼肌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目的:检测T淋巴瘤TCR β链独特型DNA疫苗的基因表达.方法:大剂量提取质粒,将BALB/c鼠随机分为pcDNA3.1组、pcDNA3.1/TCR Vβ8组、pcDNA3.1/TCR Vβ8+ IL-2组、pcDNA3.1/TCR Vβ8+CpG+脂质体组和全硫代CpG组共5组(每组6只),双侧股四头肌内注射疫苗免疫,于第0、2、4周各免疫1次,共3次.接种疫苗后5 d,用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mRNA表达.接种疫苗后7 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重组质粒蛋白表达.结果:pcDNA3.1/TCR Vβ8组、pcDNA3.1/TCR Vβ8+ IL-2组、pcDNA3.1/TCR Vβ8+CpG+脂质体组小鼠骨骼肌中均显示mRNA和蛋白表达,而pcDNA3.1组和全硫代CpG组未见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T淋巴瘤TCR β链独特型DNA疫苗在小鼠骨骼肌中有效地表达了基因产物.

    作者:张明智;李继昌;姜祖光;乐晓萍;陈长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0例麻醉体会

    本科1996年至2000年,对46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别在全麻或硬膜外阻滞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俭;张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球按摩31例护理体会

    抗青光眼滤过术术后早期行眼球按摩有助于保持滤过道通畅,减少瘢痕形成,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本院于1999年用滤过术加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31例,并围绕眼球按摩做了一系列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鼻饲匀浆膳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鼻饲匀浆膳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效果及社会效益.方法:食管癌贲门癌患者400例术中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鼻饲匀浆膳(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术后静脉营养(以葡萄糖供能为主)治疗.术前和术后第7 d各测定 1次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体重.观察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期间有无腹胀、腹疼、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提前(P<0.05);肠内营养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2%,对照组为6.5%(P<0.05). 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鼻饲匀浆膳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侯建彬;王慧霞;耿明飞;梅平;师晓天;郝安林;邵文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 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I~II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III~IV级)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作者:周云;徐虹;王珍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输尿管硬镜临床应用56例

    2001年1月~2001年7月,作者应用输尿管硬镜处理泌尿外科疾病5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宝兴;何朝宏;郝斌;朱国鸿;许长宝;吴国清;王友志;王梅;时秋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乙肝及丙肝预防措施效果观察

    1995年7月至2001年6月,对2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本科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无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汤洁浩;乔林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深静脉血栓患者外周血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测定

    目的:了解深静脉血栓患者外周血抗心磷脂抗体水平.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组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抗心磷脂抗体IgA, IgM, IgG 的水平. 结果:深静脉血栓患者组抗心磷脂抗体结合指数ACA-IgM(0.51±0.35), ACA-IgG(0.77±0.4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A-IgM(0.31±0.22),ACA-IgG(0.43±0.29)(P<0.01);深静脉血栓患者组抗心磷脂抗体的总阳性率(52.5%)显著高于对照组(17.5%)(P<0.01).结论: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测定可能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贺颖;连建华;齐华;庞长河;郑红;游文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联合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26例

    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用去甲长春花碱(NVB)加顺铂(DDP)联合治疗(NP)复发转移食管癌2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王瑞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1例

    近年来,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ypexia Ischemic Encepalopathy, HIE)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纳洛酮(Naloxone ,NX)是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心血管和呼吸不产生抑制,能有效拮抗体内β-内啡呔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且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环磷腺苷含量(cAMP)[1],故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作者观察了纳洛酮对121例HIE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熊虹;焦敏;刘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黄芪中硫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

    目的:建立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中药黄芪中微量硫的方法.方法:利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结果:选择硫离子抗氧化缓冲剂(SAOB)中NaNO3浓度为34 mg/L,抗坏血酸浓度为10 g/L,EDTA浓度为10 g/L,pH=11.5±0.2为硫的佳分析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和Gran作图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中药黄芪中的微量硫,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是一种测定中药微量硫的良好方法.

    作者:石杰;吴拥军;李建军;屈凌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HIV抗体初筛阳性21例临床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艾滋病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现就本院1999年8月~2001年3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初筛阳性的21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英;孔德华;郭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热患儿药物与温水擦浴降温的比较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高热易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及时的降温处理可避免机体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1].作者通过对30例高热患儿温水擦浴和药物降温加头部冷敷的自身对照观察,认为药物降温优于温水擦浴.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梅;乔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锅炉灰粉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英尘和二热电厂(甲厂、乙厂)锅炉灰粉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总蛋白和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石英组、甲厂组和乙厂组,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取BALF,分别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Folin-酚试剂法和钼蓝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总蛋白和磷脂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石英组、甲厂组和乙厂组大鼠BALF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 0.01),石英组、甲厂组磷脂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1),而乙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厂组大鼠BALF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总蛋白、磷脂含量明显高于乙厂组(P < 0.01或P < 0.05).结论:在动物染尘早期,大鼠BALF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总蛋白和磷脂含量的变化与粉尘的致病潜力一致.

    作者:祁元明;李永欣;金寒;杨莹;葛晓娜;王柏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周期性麻痹12例

    1998年至2000年,对12例采用131I治疗和30例采用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俊香;杜天敏;陈琳瑛;孙耐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干扰素α、单磷酸阿糖腺苷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干扰素α(IFNα)和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均有一定疗效,但IFNα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和单磷酸阿糖腺苷引起的神经肌肉疼痛使2药临床长期使用受到限制.部分患者因其毒副作用持续存在或加重而被迫中断冶疗.1998年~2001年,作者用IFNα、ARa-AMP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克服了2药毒副作用对治疗的影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峰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0 ml玻璃注射器分离活动精子

    体外改善精子质量,然后进行宫内人工授精治疗男性不育症,已经开展多年,分离高活动力精子是这一技术的关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50 ml玻璃注射器分离活动精子,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位胆道梗阻27例影像学表现

    高位胆道梗阻的影像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逆行性内窥镜胆胰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方面,各有其特点.作者报道 27例高位胆道梗阻病例,旨在探讨各种方法对高位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高雪梅;周志刚;赵艺蕾;江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J输尿管支架管应用62例

    双J输尿管支架管(简称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较好.1995年5月至2000年12月,共应用62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庆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与异丙酚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高效、长效、简便、安全的节育措施,我国育龄妇女60%以上采用此法,约占世界40%[1],惰性金属单环可在宫内存留20 a以上,许多人在绝经后多年仍留置有IUD.绝经后取IUD困难,给一些IUD应用者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1998年1月~2000年8月开展无痛取环术,作者为40例绝经后妇女顺利取出IUD,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增;孔蓉;李飞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