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术后转运中呼吸心跳骤停一例

朱国强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术后转运, 巨大卵巢囊肿, 硬膜外穿刺, 囊肿摘除术, 连续硬膜外, 苯巴比妥钠, 阻滞平面, 术前诊断, 利多卡因, 静脉输液, 患者, 氟哌利多, 布比卡因, 血常规, 心电图, 首剂量, 哌替啶, 内分泌, 麻醉下
摘要:患者女,54岁,68kg,ASAⅡ级,术前诊断为巨大卵巢囊肿,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囊肿摘除术.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透均无异常,既往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恶病质.术前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测血压110/75 mmHg.常规行硬膜外穿刺:下点经L3~4间隙穿刺,斜面朝向尾端不置管,注入0.5%布比卡因15 mi;上点经T11~12向头端置管,首剂量为2%利多卡因12 ml.5 min后阻滞平面固定在T4~S4之间.手术前3 min给予哌替啶40 mg、氟哌利多2 mg、地西泮4 mg静注,患者安静入睡.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肽酶在围术期的应用

    现代医学倡导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能不输血好不输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免疫抑制等),同时还有减少传播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的危险.国内外一些学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库血的输注,如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高容性血液稀释、等容性血液稀释等措施,以及采用洗血球机(cell saver)洗涤自体出血后回输等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异体库血的输注,但效果有限.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术中预防性给予一些止血药,如6-氨基己酸(EACA)和凝血酶(TA,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寻求一种更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且对器官有保护效应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抑肽酶(aprotinin)就是其中的一种,现针对其围术期的应用情况加以综述.

    作者:李勇;崔苏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肺转流下犬心肌c-fos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冷心脏停搏液心肺转流(CPB)下犬心肌损伤与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10只犬分为实验组(Ⅰ组,n=6)和对照组(Ⅱ组,n=4).Ⅰ组动物施行全身低温心脏深低温4℃St.Thomas液顺行灌注心停搏CPB,Ⅱ组动物在常温下施行不停跳并行循环.取不同时点的右心房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并行循环前,两组动物心肌细胞均无Fos阳性核染色;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少量阳性染色.Ⅰ组主动脉阻断60 min、主动脉开放20及40 min心肌细胞核Fos阳性率持续增加;各时点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明显增加,且以主动脉开放40 min高.Ⅱ组并行循环100min时,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与并行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显著低于Ⅰ组同时点.Ⅰ组开放主动脉40min时心肌超微结构存在损伤征象.结论(1)冷心脏停搏液CPB下心肌存在一定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和(或)低温诱导c-fos的表达,再灌注则显著诱导心肌c-fos的表达;(2)血管内皮细胞c-fos表达较心肌细胞迅速和强烈;(3)CPB本身亦可能诱导c-fos基因的表达;(4)c-fos表达增加与心肌损伤有关.

    作者:薛朝霞;曹定睿;刘保江;杨新卫;汪祖巾;梁法禹;阴泽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缩宫素过敏样反应一例

    患者女,28岁,维吾尔族.足月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术前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均正常.入室血压140/80mmHg,心率95次/分.于硬膜外L1~2间隙置管,局麻药物为2%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佳.手术取出胎儿后,予子宫体注入缩宫素10 U,又从莫非氏管滴入10 U,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产后止血.约1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恶心,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血压100/50 mmHg,心率135次/分.立即给予面罩吸氧,静注地塞米松20 mg、异丙嚷25mg.

    作者:张新疆;巴德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循环和血清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家兔休克90 min后回输放血总量1/3的血液,同时分别输注复方乳酸钠(对照组,n=10)及高氧液(治疗组,n=10).结果再灌注后治疗组MAP迅速上长,于再灌注后3 h显著高于对照组,CVP及HR较快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而血清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再灌注后MDA显著上升,而MAP进行性下降.结论高氧液能迅速逆转失血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效防治休克.

    作者:柴伟;孙绪德;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张晓峰;赵晖;于代华;徐礼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硬膜外麻醉术后转运中呼吸心跳骤停一例

    患者女,54岁,68kg,ASAⅡ级,术前诊断为巨大卵巢囊肿,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囊肿摘除术.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透均无异常,既往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恶病质.术前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测血压110/75 mmHg.常规行硬膜外穿刺:下点经L3~4间隙穿刺,斜面朝向尾端不置管,注入0.5%布比卡因15 mi;上点经T11~12向头端置管,首剂量为2%利多卡因12 ml.5 min后阻滞平面固定在T4~S4之间.手术前3 min给予哌替啶40 mg、氟哌利多2 mg、地西泮4 mg静注,患者安静入睡.

    作者:朱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003年《临床麻醉学杂志》影响因子在临床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泊酚诱发惊厥一例

    患者女,54岁,66 kg,术前诊断胆囊结石,拟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胆囊切除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58次/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1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连续监测ECG、SpO2及NIBP,测BP 140/90 mmHg,HR65次/分,SpO296%,于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导管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小剂量局麻药试验无蛛网膜下隙麻醉征和局麻药中毒表现.7 min后开始行麻醉诱导,面罩吸氧,缓慢静注0.2 mg芬太尼及丙泊酚.当丙泊酚推至60 mg时,病人突发惊厥,手足搐动,BP、SpO2未发现改变,HR升至117次/分,立即停止注药.给予维库溴铵8 mg、地塞米松10mg、地西泮10 mg静注,面罩加压给氧,行气管内插管.1min后病人搐动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HR降至84次/分,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加硬膜外麻醉,吸入异氟醚.手术过程顺利,历时1 h 45 min.术毕BP 130/80 mmHg,HR 70次/分,约30 min病人清醒,45 min拔除气管导管.

    作者:邵建涛;周平明;孙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致软腭血肿形成严重影响呼吸一例报道

    患者男,64岁,60kg.诊断为胆囊壶腹部癌,患者全身皮肤明显黄染,肝功能严重异常:谷丙转氨酶661 IU/L,谷草转氨酶617 IU/L,血清总胆红素217.5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9 s.于2003年3月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马友田;王庆本;李晓萍;张春玲;杨素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ICU病人规范化的镇静评估和用药

    ICU病人镇静适应证包括机械通气、躁动综合征、刺激性操作、诱导睡眠等[1,2].适当的镇静可减少焦虑和躁动,减轻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影响,使诊疗顺利完成,因此直接关系到ICU病人在医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力;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黄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胃肠粘膜pH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胃肠粘膜pH值(i-pH)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新西兰兔,体重为2.O~2.5k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n=6)和内毒素组(LPS组,n=6),静注内毒素复制ALI模型.动物在注入LPS后(2.05±1.05)h,氧合指数(PaO2/F1O2)≤300.此时为ALI,肺组织学可见肺泡水肿,肺泡壁淤血,肺泡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另取12只雄性新西兰兔,待ALI模型成功,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大黄组(D组,n=6)和对照组(NS组,n=6).D组从胃管内注入大黄20 g/kg,NS组从胃管中注入生理盐水20 g/kg,作为对照.观察各时点i-pH的变化(时点分为:基础值时、ALI时、ALI后1、2、3、4、5及6 h).结果NS组i-pH在ALI后4、5及6 h较基础值时降低(P<O.05),在ALI后5 h及6 h较ALI时降低(P<O.05);D组i-pH在ALI后4 h及5 h较NS组升高(P<0.05),而在ALI后6 h较NS组同时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黄可提高LPS性兔ALI胃肠粘膜pH值,因而对兔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瑜;曾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气管损伤全麻插管中气管导管误入胸腔一例

    患者女,27岁,50kg,因颈部自行刀伤后1 h急诊入院,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伤性主气管破裂清创缝合术.入室时一般情况尚可,颈正中线环状软骨水平下皮肤可见一长约1 cm的不规则伤口,无活动性出血,无气体溢出,颈肩部及胸部皮肤软组织无肿胀,少许捻发音.双肺呼吸音清,右侧呼吸音稍低,胸部平片提示右肺压缩20%,未作胸腔闭式引流.入室后监测HR 82次/分、SpO2 98%、NBP110/60mmHg.全麻诱导为东莨菪碱0.3 mg、芬太尼0.1 mg、咪唑安定2 mg静注,同时口咽部2%利多卡因喷雾表麻,清晰露声门,插入ID 7.5气管导管至距门齿23 cm刻度,并给套囊充气.此时患者剧烈呛咳,伤口及气管导管内有血液涌出且不易吸尽,接麻醉机后手控辅助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低,粗湿啰音明显,尤以右肺为甚.患者SpO2迅速下降至85%~90%,考虑气管导管的前端可能位于气管裂口处,遂将导管继续插入至距门齿28 cm刻度.患者剧烈挣扎躁动,外观似有自主呼吸动作但吸气时胸廓无抬高,听诊双肺无呼吸音.

    作者:苗玉良;钟京;方伟武;任何;梁庆伟;吕砚;刘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骶管注入新斯的明致延迟性癫痫样发作一例

    患者男,17个月,10 kg,拟行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入室前15 min肌肉注射哌氟东合剂(哌替啶10 mg、氟哌利多0.5 mg、东莨菪碱0.1 mg).入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40mg,患儿不能入睡,追加氯胺酮30 mg后患者入睡,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接无创监测仪持续监测ECG、HR、BP、SpO2,面罩吸氧2 L/min,然后行骶管穿刺注入0.2%布比卡因1ml/kg(内含新斯的明2μg/kg,术后镇痛),术中BP平稳,SpO2维持在99%~100%,心率下降至75~80次/分时给阿托品0.1 mg,心率上升至120~135次/分,术毕捏患儿耳垂有逃避反射,脱氧后SpO2维持在95%~97%.手术历时2h,氯胺酮总用量为70 mg,送病人回原科室继续观察治疗.

    作者:金大龙;万中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普通套管针行96例腰穿的体会

    我自2002年11月参加中国援也门医疗队从事麻醉工作以来,共实行蛛网膜下隙阻滞96例,均采用普通套管针穿刺,获满意效果.也门的医生及在也门工作的俄罗斯医生皆应用此法,现介绍如下,供广大麻醉工作者参考.

    作者:陈建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