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士心理素质与静脉穿刺的关系

李小飞

关键词:护理人员, 静脉穿刺, 影响因素, 职业, 素质
摘要:静脉穿刺通常总被误认为是技巧、手法以及熟练程度的简单问题,但它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中护士的心理作用.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操作技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取代.其中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主要有内界和外界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性格特征、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患者自身、物品等因素.其中护士心理素质的增强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重要的方面.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与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与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6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与理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中,治愈3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5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与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君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但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1].本文回顾性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旨在探讨心脏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

    作者:孙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凋亡因子Caspase-3,9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凋亡因子Caspase-3,9在冠心病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2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26例患者未行PCI术(CAG组),PCI组患者在CAG术前30min、PCI术后3h、6h、12h、24h、48h,CAG组患者在术前30min、术后3h、6h、12h、24h、48h检测Caspase-3,9水平.结果 CAG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Caspase-3,9水平变化不明显,PCI组患者中,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术后6h的Caspase-3水平较术前30min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的Caspase-9水平较术后6h高,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未完全闭塞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Caspase-3,9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PCI术可改善心肌血供.

    作者:刘光姣;刘泽军;吴盛忠;牛煜瑾;徐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信息化管理对提高病案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的广泛使用,电子病案慢慢产生并逐步在临床使用.电子病案管理,一方面解决病案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病案的利用价值,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促进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

    作者:郭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的治疗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吸氧、降颅内压、降低血压、营养神经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发病48h后采用三七总皂甙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和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死亡率为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死亡率为10.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血肿与脑水肿吸收,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肖柏春;李光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社区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社区规范管理,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张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音乐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1],它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痛苦,甚至增加致残率、病死率.为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抑郁状态,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我们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将我科60例接受音乐疗法患者的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薛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膝骨性关节炎晚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收治的38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优33例,良3例,可2例,优良94.7率.术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均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辛红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晨晚间护理教学的体会

    目的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带教中加强晨晚间护理教学,纠正护生轻基础护理的观念.方法 探索护理教学方法,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做好晨晚间护理带教工作.结果 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提高,临床带教满意率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加强晨晚间护理教学,不但纠正护生轻基础护理的观念,提高临床带教满意率,同时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

    作者:黄杏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不良反应临床探析

    目的 探究分析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腹外疝无张力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修补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腹外疝无张力患者5例,对其临床资料与治疗记录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再次进行修补术治疗,比较前后两次的治疗效果,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 本组5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2例为腹外疝复发,2例为感染,1例为形成瘘管;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后,再次进行手术治疗,不良反应均未再次出现,再次治疗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作为腹外疝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腹内压升高等诸多原因,容易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针对该类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作者:黄朝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96例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对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给予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该模式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明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合理护理,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方法 对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后随访一年结果为:痊愈4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2%.结论 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可以达到提高患者疗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效果.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7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控制高热、吸氧、观察病情变化等方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结果 7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中未出现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结论 高热惊厥一般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肠炎、急性肾盂肾炎等诱发,所以平时应加强患儿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着凉及感冒;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孩子出现高热,应用退热药物降温,防止诱发惊厥出现.

    作者:龚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学视阈中的心理诊断水平浅析

    心理诊断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它距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还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可谓任重路远.让我们通过对诊断一词和心理诊断的词义及概念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科学,把心理科学作为大背景,来研究和探讨心理诊断之方法和技术.

    作者:李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从我院住院药房的数据库中调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我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使用的种类、数量、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结果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药物的种类从4个品种增加到9个品种,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也有提高.其中使用肠内营养药物较多的科室有内科ICU、外科ICU、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结论 随着肠内营养药物的普及,临床医生对于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作者:左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腔科应用不同的操作技术在预防交叉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口腔科应用不同操作技术预防交叉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间入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均采取传统操作方法,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四手操作手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情况与护理人员四手操作效果.结果 实施四手操作的研究组感染率0明显低于实施传统操作的对照组8%,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效果来看,四手操作的实施很好的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减少了浪费,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四手操作有效降低了口腔科交叉感染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非常好.

    作者:于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315例胃复安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从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15例急性腹痛腹泻患者,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注射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观察组158人注射使用胃复安,对照组157人注射使用山莨菪碱.疗程为5d,在5d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5%,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χ2=4.13,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胃复安对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莫国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0例外伤性血胸的急救治疗体会

    目的 为外伤性血胸提供救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的40例外伤性血胸的致病原因和救治方法.结果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有4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30例,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有10例.

    作者:贾利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析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

    目的 分析临床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但未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孕妇孕期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的剖宫率和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降低了剖宫率,降低了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利于孕妇及胎婴儿的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驳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的三项依据

    医圣张仲景是否任职长沙太守,千年以来争论不休,悬而未决,在目前所能查到的各种说法中,以廖国玉的<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的三项依据>具代表性.本文从反驳的角度进行论证张仲景任职长沙太守只是一个不可能的传说.

    作者:何仙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