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唐红菊

关键词:高频电刀, 安全使用管理
摘要:高频电刀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30多年,它具有快速止血、出血少.防止细菌感染.病人术后愈合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果违反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或使用不当,可导致过敏、灼伤、烧伤、压力性坏死、干扰心电图或起搏器,甚至引起火警.因此加强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管理十分重要、高频电刀分为单极电刀和双极电刀.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高职学生的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探讨

    组织胚胎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针对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课时少,课程多的问题,提出了在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课程及各章节的引入中,运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颇具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时间,采用较为新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的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程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信息化管理对提高病案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的广泛使用,电子病案慢慢产生并逐步在临床使用.电子病案管理,一方面解决病案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病案的利用价值,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促进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

    作者:郭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12年昆明市东川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质量考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东川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及质量管理情况,促进全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的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生物安全意识,及时有效地发现HIV感染者,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与<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的要求,血清盲样考核和职能工作综合评比各占50分.结果 2012年有11家艾滋病快速检测点参与考评,优秀8家,良好3家.参评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均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血清盲样考核定性结果判断正确,说明总体上艾滋病快速检测点检测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全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总体上检测质量较好,能够满足本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需要,但检测的规范性仍需加强,检测人员的质量控制观念及生物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作者:罗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护理

    目的 对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进行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患40,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例进行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相关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16例,占80.00%,而观察组中对于护理的患者有19例患者,占95.00%,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进行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 在对进行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术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姚淑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如何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是减少和防止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系统化地分析了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原因,并给出了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的相应建议,这对保障中药饮片调剂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高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康复护理程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在股骨颈骨折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程序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显著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贾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肢体的按摩、摆放、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与心理的指导等;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在5周之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积分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都比治疗前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中有15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发掘其中的潜能,为之后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提供一定的基础.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张平;张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6年——2008年本溪市地区痢疾便培养及药敏监测报告

    为了解本地区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病原群(型)分布与变迁,及对病原菌株敏感药物演变情况,科学指导临床治疗用药.采用卫生部卫办疾控发[2005]164号<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试行)>进行菌痢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方法.对2006年--2008年间分离出的51株志贺氏菌进行分型和药敏试验,包含A群:痢疾志贺氏菌(Sh.dysenteriae)、B群福氏志贺氏菌(Sh.flexneri)、C群鲍氏志贺氏菌(Sh.boydii)、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Sh.sonnei),其中痢疾志贺菌有Ⅰ型、Ⅱ型血清型,福氏志贺氏菌有2b、2a、3a、1a2、3b、5a、4a和6a及X变种8个血清型,鲍氏志贺氏菌有1-6血清型,宋内氏志贺氏菌.药物敏感率较高(≥50%)的抗菌素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和庆大霉素.本地区2006年--2008年细菌性痢疾优势菌群以福氏为主,宋内氏次之;血清型以福氏2b、2a和宋内氏为主;菌痢菌群和菌型流行各年度/各月份具有不稳定性.建议临床治疗首选药物为头孢噻肟,其次是环丙沙星和庆大霉,头孢噻吩耐药性存在逐年上升;利福平和四环已普遍耐药;因各群对各种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慎重选用或联合用药.

    作者:高天胜;赵景波;李昱;宋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EC耳脑胶粘合手术复位42例

    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是颅脑损伤手术中常见问题,传统治疗方法是在术中把碎骨片摘除,待伤口愈合,颅内压正常时再二期行颅骨修补术.我们于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利用EC耳脑胶治疗粉碎性凹陷性骨折一期手术复位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4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CT分析

    目的 通过运用胸部CT影像来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对其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MPP患儿的治疗资料和其CT影像.结果 有26例男(54.2%),22例女(45.8%).有1例小于1岁的患儿(2.0%).有9例年龄在1-3岁的患儿(18.8%),14例年龄在3-7岁的患儿(29.2%),17例年龄在7-10岁的患儿(35.4%),有7例大于10岁的患儿(14.6%).只发生单侧的病变病例中有19例右侧病变(63.3%),有11例左侧病变(36.7%).数据表明,左侧病变明显小于右侧病变.本组中有64.6%的多个叶段受累,发病率明显高于占总数据35.4%的单个叶段受累.其中又以占35.4%的右下叶受累情况多,共有17例;右中叶受累情况占18.8;左上叶受累情况占18.8%.在病变影像中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81.2%的大片实变影,35.4%的胸腔积液、22.9%的肺不张、12.5%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和10.4%的散在斑片状影.结论 MPP患儿中,年龄大的发病率也相对高;右肺病变比例大于左肺发生病变;病变中以大片实变影为常见;影像差异与年龄段不同有密切关系;胸部CT影像学对于临床诊断儿童MPP非常有帮助.

    作者:曹沛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了52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科共完成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共52例,通过术前、术后护理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及效果.结果 术后反复出现心律失常者13例,频发室颤1例,一度AVB者3例,出院后3-6个月其中5例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消除率80.8%.结论 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术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提高该手术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双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应用米索前列醇,观察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状况,体现米索前列醇的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观察方法,通过应用此种方法观察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高危孕妇实施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孕妇各100例.将静脉缩宫素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缩宫素之前放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试验组.两组止血完成后,进行观察,2小时候出血量与24小时候出血量两组的区别.结果 在2小时以及24小时的观测点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比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高危妊娠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起到了有效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世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B超观察胎儿反应初探

    高原环境使人体产生的生理变化和造成的损害在各方面均有详尽的报道,但缺氧对胎儿发育和听器测试的影响,以及与平原地区差异的报道较少,文本对60例高原地区孕妇的调查证明,高原地区胎儿对声频的反应与平原地区有显著区别.

    作者:尹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析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

    目的 分析临床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但未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孕妇孕期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的剖宫率和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围产期的保健及其用药降低了剖宫率,降低了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利于孕妇及胎婴儿的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临床滥用糖皮质激素浅谈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方法呼吸道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糖皮质激素,通过两组患儿的资料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分析统计.结果 ①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②临床医生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③糖皮质激素延长了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并增加了每年的发病次数‘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诱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权衡利弊,决不能为某种目的 而滥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王俊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超声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的80例小儿哮喘病例,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选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患儿选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经过一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5%,而对照组则仅为77.5%,观察组的疗效较为显著(P<0.05).结论 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的治疗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张夫玲;杨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2例晚期青年型肺癌放化同步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放化同步治疗晚期青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等.方法 对32例晚期青年型肺癌采用放射治疗同步EP方案联合化疗.结果 中位生存20个月以上者13例(40.6%),三年生存7例(21.8%),5年生存2例(6.25%).结论 晚期青年型肺癌放化同步可耐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欠佳.减少误诊,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关键.

    作者:祁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硬膜外注射一定量液体冲击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一定量液体冲击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60例腰椎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在常规术后疼痛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常规止痛方法和常规防治基础上硬膜外注射一定量液体冲击治疗疼痛,分析两组疗效及VAS疼痛评估.结果 研究组止疼时间短,和对照组相比较疗效明显,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注射一定量液体冲击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继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巴林左旗2012年1——5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自2012年1月14日,我旗报告今年首例手足口病病例以来,我旗的手足口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截止4月30日,我旗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例,但进入5月份以来,我旗手足口病病例急剧增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从5月1日至31日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例.截止5月31日17时全旗共报告手足口病49例,为了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蔓延,现把左旗1-5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凌海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体会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目前临床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股骨头塌陷可导致髋关节出现严重的病残,对该类患者的病症进行早期发现,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防止出现病残现象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1209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病例,对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厚图;吴杏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