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丽;路建立;杜凌
目的 通过采用MRI方法诊断的下颈椎韧带损伤的案例分析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下颈椎前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MRI进行诊断分析的纵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精确度高,且诊断过程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结论 采用MRI确诊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是否损伤,可以更加精准全面的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设计治疗方案,且不对患者产生电离辐射伤害,是一种更加适用于临床的优良影像技术.
作者:曹沛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析化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医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并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环境干预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6月共收治54例口腔初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环境干预的辅助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合作患儿分别占40.74%、68.5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治疗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环境干预等措施能够保证儿童口腔治疗的顺利完成,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天祥;邹高峰;李超;王锡明;刘屹嵩;张立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本次结果显示,锁孔手术操作过程中肿瘤及周围结构均清晰显示,无因病情变化或手术困难扩大骨窗和切口的病例,显微镜下颅内肿瘤全切39例,侧脑室体部肿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145-400ml,无手术致残及并发症发生,行平均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采用锁孔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无致残率的特点,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康复进程,提高了手术疗效,有效预防复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贺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12年平顶山市土源性线虫病省级监测点汝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年龄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共监测1109人,检出土源性线虫阳性139人,感染率12.53%.其中,蛔虫卵阳性122例,蛔虫感染率11%;蛲虫卵阳性17例,蛲虫感染率1.53%;鞭虫卵阳性1例,鞭虫感染率0.09%;未检出钩虫和其他虫卵.结论 汝州市属于土源性线虫病流行Ⅱ类地区,主要以蛔虫感染为主,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田艳丽;路建立;杜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表达对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手术治疗的20例胰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制作典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的蜡块,4um厚连续切,3张备用,采用SLAB法检测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表达.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组织中P53、IGF-r的表达情况:低分化胰腺癌5例中P53阳性4例,占80.0%,IGF-r阳性4例,占80.0%,中分化胰腺癌7例中P53阳性6例,占85.7%,IGF-r阳性5例,占71.4%,高分化胰腺癌8例中P53阳性2例,占25.0%,IGF-r(+)3例,占37.5%;分化程度越高P53、IGF-r阳性表达率越低,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分化胰腺癌组P53、IGF-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P53、IGF-r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胰腺癌的分化程度.
作者:赵杰;张令令;朱运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100例行冬病夏治敷贴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对行冬病夏治敷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后,其中68例痊愈,28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敷贴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任孝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妇产科手术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有助于其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比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
作者:司洪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芝;汤忠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患者发低热在西医是比较难治疗的一种症状,中医学治疗阳虚发热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治疗及中医对阳虚发热的认识及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赵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08例患者,其中238例术前检测DD,对于DD大于500ng/ml者从术后第一天即预防性给予抗凝剂;另外370例术后未检测DD,也未应用抗凝剂,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 检测组通过对DD大于500ng/ml者预防性应用抗凝剂,术后6个月无一例形成静脉血栓,而未检测组术后有9例形成静脉血栓,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DD,可有效的指导术后用药并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王春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舌象图谱中的舌色诊断结果,探讨中医师对于舌象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40例舌色较为典型且印刷质量较好的舌象图谱,邀请中医师10名,于自然光线下进行舌图观察和分析,并填写舌色观察表,统计分析判断结果一致性.结果 舌诊的内容较丰富,不同中医师的观察结果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医师的视觉生理、经验、知识水平以及语言习惯均将影响舌象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传统辨舌判断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标准的舌色样本库,并建立自动识别系统,对减少中医舌象判断时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判别结果不一致性、提高中医舌象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泉全;周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0例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雷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结节,多伴后方回声衰减,钙化及液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且多表现为高阻动脉血流,部分可见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苗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医院感染中细菌学检验的作用.方法 我院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对其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与微生物学检查息息相关.医院内出现感染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外源性感染以及内源性感染.结论 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比较突出,对手术室等消毒灭菌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和适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面对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是我们相信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国医院感染的几率降到低水平,将医院感染监控及预防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众多患者消除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洪淑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36岁,因产后阴道流血2小时于2008年5月25日入院.患者孕足月于家中由当地接生员接产娩一女活婴,胎盘娩出时有一物体膨出于阴道口内,给予缩宫素20u肌注,因出血多入院.既往史:体健.查体:P120次/分,BP80/50mmHg,贫血貌,神清.
作者:韩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不可触及病变的X线片上乳腺微钙化灶对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35例不可触及病变的乳腺微钙化的特征,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35例女性患者中,病理诊断良性病变的30例,占85.7%,其中纤维腺瘤伴钙化2例,腺病伴纤维瘤形成,内伴钙化8例,腺病伴钙化并导管扩张9例,腺病伴不典型增生6例,腺病伴积乳囊肿5例.乳腺微钙化的特点,钙化呈针尖样,粗糙不均匀,不定形,并呈段,区域,成簇及弥漫等分布.病理诊断恶性病变的5例,占14.3%,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例,原位导管癌3例,原位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钙化的呈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匀伴线样等特点,并呈成簇、段、线样分布.结论 乳腺微钙化的特点对判定不可触及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为乳腺肿瘤患者98例,良性62例,恶性36例.对其采取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进行诊断,并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1%、86.11%;常规超声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7%、80.56%;二者联合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7%、97.22%.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较高,然在将超声弹性成像于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后,可使诊断符合率得以显著升高,值得关注.
作者:李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剂在胸部肿瘤的治疗方式(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放疗的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100名,在外界环境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分别对100名患者进行CT的平扫和造影剂的增强扫.分别采集CT平扫与增强扫描肿瘤区MU值、肿瘤中心区放疗剂量、肿瘤周围区CT值以及放疗剂量,并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与增强扫描肿瘤总MU分别为282.53和283.63,肿瘤中心区放疗剂量分别为45.2767Gy和45.2534Gy,肿瘤周围区放疗剂量分别为44.0258Gy和43.1865Gy,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周围区CT值145.27HU和57.85HU,P<0.05,数据有价值.结论 CT增强剂在胸部肿瘤的治疗方式(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放疗的剂量无显著影响.
作者:施建芬;黄德华;谈彩琴;方苏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