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1例视网膜脱离术后高眼压的护理体会

张素芬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术, 高眼压,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高眼压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术的患者31例进行分析讨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眼压增高,给予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视网膜脱离术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均在不同时间内出院,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后进行整体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术后的高眼压现象,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观察诊断

    目的 本研究将对外伤引起内脏损伤采用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其中有2例患者为膀胱破裂,3例患者为肠破裂,6例患者为肾损伤,1例患者为胰腺损伤,9例患者为脾脏损伤,11例患者为肝损伤;这些患者的声像图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实质性脏器内的回声不均匀,包膜不具备连续性,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盆腔积液.结论 在对外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超声检测可以对外伤引起的内脏损伤进行迅速、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手术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在对外伤引发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超声诊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柳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腮腺Warthin瘤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回顾总结腮腺Warthin瘤(又名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追踪观察46例腮腺Warthin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46例声像图表现,内部回声为低回声且有线状强回声分隔成“网格状”的15个占32.6%,呈“网格状”结构且有较大囊腔的26个占56.5%,呈均匀性低回声且未见明显分隔的5个占8.9%.46例腮腺Warthin瘤中有6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混合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结,1例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为80.4%,误诊率为19.6%.结论 超声对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腮腺Warthin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综合分析,但有些病例与腮腺其他肿块易混淆,应予注意与鉴别.

    作者:谭兴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西美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肿瘤转归情况等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8周后肿瘤缓解率为44.8%,对照组为45.3% (P >0.05).观察组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口干等,无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等.结论 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作者:孙志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发脑动脉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多发脑动脉瘤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其对多发脑动脉瘤预防等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34例多发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135例单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多个变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单因素进行分析,女性占比、高血压发生情况、吸烟、绝经、家族病史对比,达到了统计学变量(P<0.05);对吸烟的性别分层分析认为,未发现二者有明确关系;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性别、高血压、家族病史进入后模型.结论 多发脑动脉瘤患者可能与性别、高血压、吸烟、绝经时间及家族病史有一定关系,但对多发脑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先进医疗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已成为了各个医院提高诊疗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手段.随着医疗设备资产的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加复杂和繁重,怎样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层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出发,从设备采购、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淘汰、设备档案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策略.

    作者:刘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并对比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的结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对其进行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并采用尿沉渣人工法镜检白细胞法进行检验,再对两种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在接受检测的18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采用于化学法白细胞酯酶试验,其检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33%,阴性率为91.67%;采用镜检白细胞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78%,阴性率为92.22%;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行干化学白细胞酯酶试验或尿沉渣人工镜检白细胞试验,均有比较准确的检验结果.在临床尿液检测中,可根据患者的要求与医院实际的设备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检验.

    作者:黄善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各100例,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水平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 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特异性比RF高.结论 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辛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病案管理在医保管理中的实际意义

    且的 探讨医院病案管理在医保管理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医保管理中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病案管理,观察病案管理的效果.结果 采取医院病案管理后病案内容缺失、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过度使用不必要的检查等问题明显减少,共发生2起,发生率为4.0%.结论 在医院医保管理中采用病案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全香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行盐酸坦洛新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输尿管下段结石行盐酸坦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司帕沙星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盐酸坦洛新治疗,对比两组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镇痛药物平均使用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以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等方面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坦洛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有助于结石顺利排出,且安全有效,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及镇痛剂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江振世;陈可峰;刘俊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 研究对象为16例胰腺癌患者和4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结果 入院时及24h后查血清淀粉酶、胰腺密度异常、胰管扩张、腹腔积液、十二指肠壁广泛均匀性增厚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胰周淋巴结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对于胰腺癌两者相似度很高,不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因与胰腺癌特点不同,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为其与胰腺癌的鉴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8例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内镜下治疗在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8例急性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治疗,并以同期收治的30例急性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则为80%,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为23.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论怎样做好个人口腔卫生与保健

    保持口腔卫生是做好口腔卫生保健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口腔健康对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等疾病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对预防龋齿也有一定效果.

    作者:李志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肺结核病的诊断体会

    目的 为提高儿童肺结核病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100例儿童肺结核病患者,采用了解儿童肺结核病临床症状、发现方式、年龄与肺结核接触史关系、患儿出现症状及就诊时间、卡介苗与患病的关系、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患病类型关系、痰菌情况,掌握胸部X线及CT表现等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依据.结果 增加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了解和掌握临床诊断知识对儿童肺结核病做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 通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能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了儿童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王晶;冯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的角度试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5月期间,我院门诊开出的西药处方共1140份,回顾分析其西药配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的1140份西药处方中,有63份(5.53%)出现因西药不合理应用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头昏等.结论 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在药物伦理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屠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偶测血压已达标的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实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方法 对60名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偶测血压已达标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60名社区高血压管理偶测血压已达标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的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昼夜节律异常的19例、占31.67%,24小时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结论 社区高血压管理不仅要以偶测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的指标,还应重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实现真正的血压控制达标.

    作者:赵雨灯;张群芳;李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起源于欧美国家,随着国际医疗行业的同步化,近年来我国也广泛地使用起来.静脉留置针方便操作,留置时间长,大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的风险,且其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安全无污染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护理工作者的信赖.尤其在儿科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儿童期患者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使静脉留王针在操作中屡屡出现问题.现将从实例中找出留置针失败的原因,降低在操作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和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钟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玺;林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尿布皮炎常见病因及治疗——附55例报告

    本文对55例新生儿尿布皮炎常见病因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本组所有患儿治疗前在护理上均采用“蜡烛包”;大部份(占67.3%)除臀部红斑外尚分布有斑、丘疹或脱屑.糜烂的尿布皮炎患儿多为霉菌感染;主张对有上述皮疹特点者采用达克宁等抗真菌软膏进行治疗;强调改变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摒弃“蜡包”,加强臀部护理,是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基本而又重要的手段.

    作者:董凤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12年1月为5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斜疝36例,直疝16例;双侧疝8例,复发疝4例.结果 行TAPP41例,TEP11例.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min,住院2-6天,平均4天,术后患者并发症主要是阴囊气肿及血清肿,无感染.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性、康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程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是指识别、判断、评价及处理医院现存或潜在的医疗风险,其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医疗风险事故,降低医院及患者经济损失及其他危害.血液透析中心的风险管理具有多元化特点.本文着重对血液透析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内容介绍,并基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措施探讨.

    作者:姚冰;封文媛;张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