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4例无痛人流临床疗效观察

薛丽云

关键词: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术,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到我院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的468例妇女临床资料,将该468例妇女分为两组:观察A组(无痛人流)与对照B组(药物流产),每组各234例.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持续腹痛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相比药物流产效果更佳、患者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但由于无痛人流术需要较高收费,存在麻醉风险,因此在临床对于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需要对其及其家属作详细讲解,根据患者自愿选择人流方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成为了脑外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把7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了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三类,每组的人数分别为20例、28例、22例,并设置了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脑外伤患者体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并把所得的结果同正常人体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来研究脑外伤患者体内的血清hs-CRP水平.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脑外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的并且程度呈正相关性关系.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监测脑外伤患者体内血清hs-CRP水平来判断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段绍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确保了治疗的有效性,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宪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问题研究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以及人们医疗意识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血压成为威胁人们群众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心衰、脑卒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疾病.由于我国乡镇医疗技术有限以及个人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因而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均使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5天后比较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和ND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依达拉奉治疗15天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D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丛培刚;邵威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谈谈超声对21例乳腺肿物的诊断

    目的 探讨对21例乳腺肿物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肿物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对21例乳腺肿物患者,都做出了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实践证明,超声对乳腺肿物的检查和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毕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作者:孙铭军;邢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目的 评价分析利用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利用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高压氧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评价治疗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7例,治愈率23.33%,有效3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例,治愈率3.33%,有效21例,有效率70.0%;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高压氧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明显的疗效,与传统单纯高压氧治疗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临床可酌情选择使用.

    作者:罗嘉;黄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于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采用药物治疗(头孢克洛分散片、盐酸西替利嗪糖浆、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实验治疗效果统计:43例(80耳)显效(82.47%),15例(15耳)有效(15.46%),2例(2耳)无效(2.06%),总有效率达97.93%.无呼吸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未见化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综合药物、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排空中耳,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低血铅水平对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幼儿血铅水平的测定及发育商测评的调查,了解低血铅水平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保健门诊就诊的450例1-3岁幼儿,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1ml,采用日立Z-27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其全血铅浓度,并用盖瑟尔发育量表检测其发育商,分析其与行为发育的关系.结果 即便是低水平血铅(<10ug/dL)也会明显影响幼儿行为发育,致使发育商降低,而且药物治疗难以恢复,因缺乏体征诊断指标,对幼儿健康危害极大.这些发现提示需要考虑重新调整铅损害的血铅诊断标准以及预防重于治疗等诸方面问题.

    作者:肖玉联;都萍;谭美珍;马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蚕豆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目的 检测蚕豆粗提物对人和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探究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30份临床血样标本及30份小鼠正常血样为研究对象,检测人及小鼠在蚕豆粗提物诱导下中性粒细胞内的H2O2的水平变化.结果 蚕豆粗提物可以诱导人及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内的H2O2水平增加1倍.结论 进食蚕豆易引起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改变,体内活性氧增高,可能是诱发溶血的关键因素.

    作者:肖曼;杜冠魁;蔡望伟;钟国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现状

    经过数十年在细胞分子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有了重要的开发及应用.目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antagonist IL-1Ra)如anakinra等已被应用于临床中治疗RA.本文主要综述目前生物制剂的种类,生物特性及其在治疗RA时的疗效及应用现状.

    作者:黄艳艳;詹锋;武伟;潘楚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前列腺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引用方结合盐酸加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服用盐酸加替沙星,同时口服中药,对照组27例单用西药盐酸加替沙星口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33.3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前列腺炎疗效好.

    作者:刘长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实施压脉带集中清洗消毒供应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压脉带集中清洗消毒供应的效果,为消毒供应中心建立规范的压脉带消毒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80根使用后的压脉带按不同的消毒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根,观察组采取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供应的方法,对照组采取科室分散清洗消毒处理的方法.调查两组压脉带的消毒效果、临床科室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压脉带消毒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脉带实施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可保证消毒效果,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率,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推进.

    作者:汪琪;刘晓群;杨小平;官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检验方法,观察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危重患者46例,对其血清中的CHE水平进行检测,并采取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价,观察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危重症患者发病前后血清中CHE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危重症患者的存活与死亡病例血清中CHE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HE水平的变化与PACHEⅡ评分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会有一定下降,提示机体处于自我保护性的反应,能够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厚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期补充叶酸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孕妇叶酸缺乏可致死胎,流产,脑发育异常.多数研究也表明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是因为叶酸缺乏或叶酸代谢的先天遗传错误使DNA生物合成和甲基化循环受到干扰所致.加强孕妇叶酸的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聂庆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88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退热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接诊的88例发热患儿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热,记录用药后30min、1h、2h、3h、4h、6h和8h体温变化,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的退热效果.结果 服药后30min内可有降温效果,2h达峰值,之后依次递减,维持8h左右;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均有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效果佳;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退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适于儿科推广使用.

    作者:毕永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ICC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讨论PICC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进行PICC管道维护患者206例,观察总结并发症.结果 206例PICC置管患者共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导管堵塞2例(25.00%),导管异位1(12.50%)例,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12.50%)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12.50%),导管远端渗裂1例(12.5%),过敏性皮炎2例(25%).结论 PICC置管技术为临床上高效的穿刺技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减少了药物外渗几率与穿刺失败率.临床上PICC管道维护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堵塞、导管异位、穿刺点渗血及血肿、过敏性皮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远端渗裂,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与处理措施,保证了置管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使PICC置管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潘一衡;朱婷婷;皮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目的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强化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强化教育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直观形象教育,开设卫生保健知识课,开办家长学校由专家教授专题讲授保健知识.结果 提高了幼儿健康文明的心理素质,强化了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促使儿童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结论 健康教育在医疗服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相当于又给儿童增加了另一种疫苗.

    作者:阎冰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术后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诱导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理想和安全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对30例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在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结论 良好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大面积烧伤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贺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