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诊治体会(附28例报告)

张剑;陈亚光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 治疗
摘要:总结28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正确掌握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以及实施科学、合理、有效、及时、个体化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情况.方法 跟踪梅毒确诊病人55例,治疗前后均抽采患者血液,按1:2、1:4、1:8、1:16、1:32、1:64检测出患者达到的滴度,判断其血清滴度转阴情况.结果 50例患者转阴性,5例治疗无效.结论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判断治疗后梅毒患者是否达到血清治愈、是否复发或是否中枢神经系统受梅毒感染,其滴度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戴宝平;蔡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胆结石31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胆结石31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胆结石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B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术后观察,A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性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LCP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LCP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年5月-2011年1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CP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34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0.6%.结论 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的过程中,采用LCP钢板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析在普外科病房实施现代护理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对现代护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通过现代化护理管理在普外科病房的应用,从加强病房的卫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减轻工作压力的角度出发,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护理,进而使病房内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升.结果 通过实施现代化护理,改善了病房环境,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 普外科病房实施现代护理,不仅能够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2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探讨

    目的 从喂养不耐受发病原因出发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现喂养不耐受的5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研究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比较二者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仅为76.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病程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69±0.95)d、(8.77±2.46)d,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日增加奶量和日增加体重为(8.14±1.21)ml和(16.82±4.28)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疗效显著,患儿恢复快,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周俊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护理层级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我院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将长沙市芙蓉区红十字医院4个护理单元护士分为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组,传统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工作质量,护士工作缺陷和病人满意度情况等指标.结果 层级管理组的技术操作合格率、病区管理质量、无菌物品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病人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每百张床严重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明显改善我院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恒波;肖红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情况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到2010年5月的30例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共有48份痰标本以及66株病原菌.结果 66株病原菌中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47株,占总比例的71.2%,真菌有10株,占总比例的15.2%,革兰氏阳性球菌有9株,占总比例的13.6%.30例患者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病原菌的有19例,占总比例的63.3%.其中占据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针对不同病原菌以及其来源,实施预防胃肺逆行感染、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对患者的气道管理等相应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几率.

    作者:李少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护生实习是护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妇产科是临床实习的一个必经科室,为提高带教质量确保圆满完成实习大纲要求,笔者认为合理的带教是成功带教的条件和保证.我们通过多年来临床带教方法的逐步改进,取得了预期的带教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燕;耿月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预期完成情况及放射剂量达40Gy时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结果 干预组97.5%(39/40)而对照组仅72.5%(29/40)按预期的剂量和时间完成放化疗;放射剂量达40Gy时,QOL评分≥41分者,干预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满萍;侯英兰;陈庆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3%(29/3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华;王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维生素K及其临床新应用

    1 概述1.1 定义维生素K(英文vitamink)是一组抗出血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4-奈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指溶性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水溶性维生素K3、维生素K4.1.2 性质维生素K1呈油状,维生素K2是黄色晶体,溶点52℃-54℃,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物质,化学性质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作者:杨在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46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经手术病例确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6例,对这些病例手术前的X线检查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经C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的44例,诊断准确率为95.65%;经X线检查出肠梗阻的32例,诊断准确率为69.56%.两组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13.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CT检查可判断肠梗阻为结肠癌所导致的44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65%;经X线检查可判断肠梗阻为结肠癌所导致的0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0%.两组检查方法的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23.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CT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结肠癌所导致的肠梗阻病因、部位、病情程度进行分析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绍金;唐诚;徐其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后像综合治疗法治疗黄斑中心注视性弱视

    目的 比较后像联合综合弱视训练(包括后像,验光配镜,遮盖,CAM视觉刺激仪,海丁格刷,三色光治疗仪,华亚增视治疗仪)于无后像的传统的综合疗法对黄斑注视的疗效,差异.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疾病及早发现早治疗是使其恢复正常视力的重要措施.我院用天津产的冷光源后像治疗仪先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将黄斑注视性质的弱视患儿岸病情轻重程度,年龄随机对半分组,比较分析加后像治疗的患儿,(治疗组)和无后像组(对照组)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讲过了2年的治疗,无论在视力恢复速度上还是终的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后像疗法是治疗黄斑中心弱视性弱视的一种有幸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寄生虫所致儿童腹泻的研究

    由细菌、病毒、真菌所引起的儿童腹泻在儿科临床中已被广泛认识.但是,对寄生虫引起的儿童腹泻的临床认识还是不够,有待提高加强.寄生虫导致的儿童腹泻一般为迁延性的慢性过程.现将寄生虫所致儿童腹泻的相关问题扼要介绍如下,从而引起儿科临床医师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作者:沈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护理实验课课后反思体会

    通过推行护理实验课课后反思教学环节,思考、分析护理实验课课后反思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课后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教师提高了职业成就感与教学经验,学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成绩与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护理试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胡婕;刘萍;刘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在健康体检中开展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健康体检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体检是手段,健康管理才是目的,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在健康体检同时进行健康管理,能够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健康观念,通过对体检结果的信息收集,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健康干预,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岳小娟;崔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76例孕妇血糖尿糖浓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血糖尿糖浓度变化.方法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妊娠期妇女中选择76例正常妊娠期妇女和GDM孕妇,将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妊娠组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偏低,其P<0.01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妊娠组的尿糖阳性率也同样远远低于正常对照组,其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是当前社会非常关注的人群之一,在对她们进行产前检查时,应当准确把握她们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作者:王冬玲;陈瑞坚;吴川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院前救护中的应用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及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院前救护也越来越受人民关注.而基层医院所处的地理环境,给院前救护增加了难度,笔者认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地点准确、出诊迅速、紧急有效现场救护、安全转运等,都对护理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艳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手术配合及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手术均成功,肝血管瘤完整切除,未发生破裂,术中未出现大出血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出血、胆漏,术后5-7天出院.出院后随访3-24个月,25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的合理严谨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一环.

    作者:莫喜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Leep刀电灼术治疗宫颈糜烂468例体会

    目的 探讨Leep刀电灼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和防御措施.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468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电灼术治疗.回顾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及其并发症治疗.结果 Leep宫颈电灼术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8%(468/459)有效率为1.7%(468/7)无效率为0.3%(468/2)手术时间5-20分钟,出血量为0-50Ml,术后恢复好,不影响患者的生育,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等优点.

    作者:雷丽;任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