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李苏玲;晏文娟

关键词:亲情护理服务, 手术,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对应用亲情护理服务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492例外科手术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24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 应用亲情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探讨

    目的 本文主要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取2010年09月至2012年09月期间我院38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对比两组护士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2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的得分,还是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均明显比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的高,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

    作者:姚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吸入羊水、胎粪、过敏)等引起的一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1],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肺炎极易并发心衰,如不及时救治或护理不当会引发起死亡,我院儿科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6例,进行了综合性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36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婴幼儿均为住院患儿,男21例,女15例,年龄3天-3岁,其中新生儿3例,1-6个月12例,7个月-1岁15例、1-3岁6例,单纯肺炎合并心衰28例,同时伴中毒性肠麻痹8例,发热32例,肺部三凹征11例,腹胀9例,经常规抗感染、镇静、强心、利尿、吸氧等综合处置全部治愈.

    作者:李霞;金丽梅;祝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约为1.43亿,这表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医护治疗.为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医护工作质量,本对如何做好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出了部分经验总结与措施建议.

    作者:张梅;冯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门诊165例晚期癌症美施康定止痛用药调查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美施康定止痛用药情况.方法 初时均给予患者每次的美施康定30mg,服药频率为12小时1次.用药1-2天时间后,对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则可以增加服药剂量,均按照每次50%的剂量增加,直到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结果 87例患者给予初始剂量后不需要再增加,75例患者剂量增加到了50%-300%之间,3例患者剂量超过了300%.其中有2例直肠癌患者在服用30mg美施康定药物后出现了昏迷情况,给予其停止服药处理,另163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为晚期癌症患者给予美施康定的止痛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才能够有效达到止痛效果.

    作者:郭政次;廖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总结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3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实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均达骨折愈合标准,平均时间6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功能活动良好.结论 细致而全面的骨伤科护理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治疗后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

    作者:蔡美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便携式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含量的比对分析

    目的 分析调查便携式血糖仪测试性能,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配套质控品对2台仪器进行日常质控品检测,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并对54份静脉全血和血浆进行血糖测定,然后对比结果,得出相关性.结果 血糖仪和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血糖浓度范围分别为(9.91±6.86)和(9.85±6.77),两者进行比较,t值=0.9620,P=0.340,P>0.05,无统计意义.2组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有统计学意义(r=0.9975,P=0.000,P<0.05).结论 54份静脉血样的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测定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掌握了血糖仪的使用现状,为临床血糖仪的比对提供可靠地依据.

    作者:魏存乐;王岐;李立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皮肝动脉肝癌栓塞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附64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肝癌晚期患者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经验的总结,探究护理对治疗前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分析肝癌灌注栓塞化疗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对我院64例肝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统计,手术前后观察护理及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疏导,可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更能增进患者积极治疗的决心.术后的精心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

    目的 探讨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对策,控制在手术室内发生的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能力,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结果 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并有效组织实施,积极做好防控工作.结论 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可以加以防控,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增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就能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关金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进行抗体筛选及效价对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25例,观察组对孕妇进行IgG抗A或抗B的筛选与效价,对抗体效价≥64的孕妇进行产前治疗;对照组的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不进行产前抗体检测.观察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机率.结果 观察组5例出现新生儿溶血病(1.81%),24h内出现的1例,2-3天出现的2例,>3天出现的2例;对照组19例出现新生儿溶血病(8.83%),24h内出现的3例,2-3天出现的13例,>3天出现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作用,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咏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解析.方法 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中的心血管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改良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1例,占84.0%;而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4例,占96.0%,即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均较为满意,但是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心血管内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的改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加强护患沟通,从而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林智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护生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护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交流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实践和理论技能的护士,将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

    作者:左素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猪苓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临床上部分糖尿病患者,肾阴亏耗,下焦生热,水中火衰,气不摄水,水热互结于下焦,形成阴虚水气证,若水气偏渗大肠则下利,表现为腹泻,效仲景之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邪正兼顾,常获佳效.

    作者:陈曦;高蕾;赵和;朴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综合干预护理对新生儿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目的 对早期综合干预护理对新生儿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HIE临床患者病例8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HIE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新生儿的智力以及运动发育,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解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湿包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湿包形成的原因与控制的措施,减少医院的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1年1至6月未采取干预有效手段与2011年7月到2012年1月进行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进行比较,全年共进行900个灭菌数量操作.将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为实验组.结果 2011年1月至6月总共形成湿包80个,湿包率是8.89%;采取控制对策之后,湿包个数由80下降到32个,控制率由8.89%降至3.36%.结论 湿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医疗机构应该规范各医院灭菌的环节,采取正确的灭菌方式、保证灭菌物品包装、装载方法的正确,规范灭菌的各项操作,保证灭菌干燥的时间,减少湿包的形成、保证冷却方法的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湿包的形成,提高医院灭菌的效率,避免感染.

    作者:谢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用药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患者42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1例,观察组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甘露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8d、20d时脑水肿体积变化,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出院时的残障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8d、20d时脑水肿体积与入院时比较明显缩小,缩小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洋;冉光宝;任伶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意外瘤20例,高血压、血或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意外瘤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腹部B超异常14/15例,CT异常25/2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原发肿瘤24例,肾上腺外肿瘤1例.结论 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影像学检查仍是嗜铬细胞瘤首选的诊断方法,手术为根本的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行腹部B超以提高非典型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

    作者:朱剑;陶沙;金星;马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水平变化意义分析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和hs-CRP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54例患者依照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简称AMI组)(n=18)、稳定型心绞痛组(简称SAP组)(n=18)、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18),同时选择同时期18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A和hs-CRP;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血清PA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 患者血清PA浓度为SAP组<UAP组<AMI组,3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为SAP组>UAP组>AMI组,3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浓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得知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62,P<0.05).结论 血清PA和hs-CRP浓度的变化情况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检测指标,建议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作者:赵金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早产儿分为奶粉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同时对早产儿出生时、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2月时的体质量、身长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大于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年龄2月时,奶粉喂养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大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通过母乳喂养可以促使患儿的生长和发育,之后可通过奶粉喂养促使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作者:于小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14例超声诊断分析

    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表现腹痛、畏寒、发热及黄疸;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发展成胆源性肝脓肿和败血症,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因反复胆道感染而出现肝脏肿大及压痛,终导致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超声对诊断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超声表现为肝门部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可以显示囊肿的形态大小和分布.

    作者:佟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患者康复期间的舒适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患者康复期间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期间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护理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3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通过进行舒适护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在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患者康复期间进行舒适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上广为推广.

    作者:戚明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