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78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李铁锴

关键词:轮状病毒, 肠炎, 西咪替丁, 喜炎平, 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小儿急性喉炎患儿78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另一组对照组33例,用病毒唑注射液.并对两组患儿腹泻时间、呕吐、脱水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消失早(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77%,对照组总有效率84.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可迅速控制病情,与病毒唑比较,在腹泻时间、呕吐、脱水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现把护理工作不安全的因素总结如下:1 人员数量因素病员突然增加,但护理人员数量未变,每个护士的工作量骤然增加,往往加班才能完成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会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同时,过量的工作和过度劳累必然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从而导致错误的增加.

    作者:蒙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数字化技术推动护理人员培养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针对数字化医院的创新发展方向和对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培养模式的转变,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教育内容要综合考虑护理工作模式和工具的变化,包括护理事务处理的无纸化、护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护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等变化.

    作者:宁为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作为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病因病机的阐明是关键.

    作者:宋保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保健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目前看来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逆转已经疏松的骨质,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预防[1].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础、经济、有效的手段已经广泛地为国内外学者所倡导和使用.本文就健康教育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曾文;陈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5月到2010年1月所收治的4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4例单纯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比较对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期等反面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的临床表现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庆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胸透及胸部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 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都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X线电视透视及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大大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率.

    作者:白英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12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护理.在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10个月以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通过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方面来进行判断.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经过整体护理后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式后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员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8例脑出血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原因、年龄以及出血部位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占研究对象的85.29%;脑出血的发病率同年龄相关;出血部位同发病原因也有十分重要的关联.结论 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常见,不同发病年龄病因不同;高血压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脑血管异常多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出血.

    作者:侯德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疗程均为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野外驻训卫勤官兵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模拟战场环境下的野外驻训,检验的不仅仅是官兵的军事素质、体能状况,心理状态同样是保障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为提高部队战斗力,部队需要长期进行野外驻训.野外驻训,环境特殊,任务特殊,少数青年官兵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任其发展,将损害官兵身心健康,导致心理疾病,影响部队野外驻训任务的完成.因此,积极探索长期野外驻训官兵发生心理问题的规律,破解预防工作难题,势在必行.每年7.8.9月是我院官兵野外驻训期,我们发现大部分官兵在驻训中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能够吃苦耐劳.但也有少数官兵在长期参加野外驻训时,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作者:冯建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疾病的必要手段,此疾病为终身疾病,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饮食控制,以促进治疗疗效,保持血糖指标平稳.故患者应严格执行饮食规范要求,控制食物的摄取,并应注意保持营养摄入.1 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患者应控制自身的体重,注意饮食的营养应保持均衡,不能因为控制饮食而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故患者的饮食应按照其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体重情况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患者根据方案严格执行,这样才可促进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于红卓;杨晨;杨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ACST患者37例,观察其临床症状,采取一般治疗与急诊内镜治疗(鼻胆管引流、腹腔镜手术、胆道镜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6例痊愈出院,术后效果较好,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安全、有效,术后创伤较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医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4月到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服用西药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不良反应表现患者4例,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中医针灸治疗比传统的西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普遍应用.

    作者:高明;岳鸿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加强临床头孢类菌素等抗菌类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间因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或处方资料.结果 1468例样本有152例为头孢菌素药物不合理使用所在,占全部样本的10.3%.在不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形式上,抑菌药与杀菌药配伍使用占13%,无感染指征使用头孢菌素占37%;挑选对原菌不敏感的头孢菌素药物21%;给药剂量不合理13%;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9%;药物毒性增加5%;对毒副作用不了解2%.结论 重点加强对医师和药剂师等关于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增加使用抗菌药物后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肖建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局灶性病变患者121例,共发现125个病灶,全部进行超声造影、病理学诊断,回顾性分析比较本组患者的造影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资料.结果 经病理诊断良性病灶92个(73.6%),恶性病灶33个(26.4%).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1.82%,特异性为76.09%,准确度为77.6%.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为93.94%,特异性为89.13%,准确度为90.4%.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对胰腺局灶性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具有确切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人的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人常见并发症是偏瘫,多发于成年人,是由于脑组织损伤致使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单侧肢体偏瘫,其特点是起病骤,恢复却很慢,急性期过后患者多失去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心理难以适应,而造成心理挫伤.因而针对患者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争取积极的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使其尽快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变病人生存质量,是康复医学的首要任务.1 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功能训练,早期护理注意健侧肢体运动的锻炼,增强健侧肌力,患肢可由护士或家属按摩后做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运动时,肩关节外展50°,曲40°,也可变换为伸直位,防止屈曲及伸直畸形,手指关节轻微屈曲,下肢运动时,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枕头,防止下肢外旋,屈曲畸形,足与小腿成90°防止踝关节伸展性痉挛,下肢髋关节必需间断性屈曲或伸直,在做肢体被动活动时,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关节由远到近,这样有利于循环,大限度减少废用性骨关节和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为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改善大鼠微循环实验研究

    目的 阿托伐他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12生理盐水1ml/d),其余38只用于糖尿病组模型的建立,饲养1周后选取成功造模的糖尿病大鼠26只,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大鼠组(n=12生理盐水1ml/d),糖尿病大鼠+阿托伐他汀组(n=14阿托伐他汀2mg/kg/d),除未成模大鼠12只.大鼠成模后开始灌胃,持续约4周,于灌药后第2周及第4周分别应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量(PU值).结果 糖尿病大鼠+阿托伐他汀组与糖尿病大鼠组比较,2周与4周时PU值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刘宗武;李良昌;孙世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关注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实施保健指导,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张宏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饮食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37例患者中,有效28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效17例,显效14例,无效6例,83.78%.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卓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抗菌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健康,而且不利于卫生事业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望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美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