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荣;沈爱祥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是内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女性,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短不一.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笔者运用加味地肤子汤治疗尿路感染20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光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情志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情志理论入手,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廉洁;苏娟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按摩等综合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按摩及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结果:痊愈33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刺配合按摩、经络电冲击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作者:贾跃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张仲景著<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伤寒论>179条概括了阳明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了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的成因以及证候表现.
作者:侯鸿燕;李金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胃通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胃通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0例.结果:治愈38例,占63.3%;显效12例,占20.0%;有效3例,占5.0%;无效7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3%.结论:温胃通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较满意.
作者:赵家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黄疸分阳黄和阴黄,阴黄治疗时应明确其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传变规律,谨守肝郁血瘀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用药主次分明,寒温并施;处方遣药贵在轻平,时刻注意扶护正气,守方缓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冯德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补益肝肾法结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24例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4例,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24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益肝肾法结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董静;闫咏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9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肝康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
作者:梁芳;李长秦;李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发热,是临床多见的症状之一,它既可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也可因内伤之气虚、血虚、阴虚、气郁、血瘀等所引起.<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来辨治外感热病.近代温病学派又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之法,辨治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热.内伤发热多与情志郁结、劳倦、宿食、痰饮、瘀血等有关.医者当审证求因,对证治之.
作者:房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和朱进忠是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寒窗共读6年有余.他长我2岁,1962年毕业后又同时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同在一个科室,同住单身宿舍一个房间,直到1973年他的宝眷来并才分开,但仍是一个单位,天天见面.
作者:王世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予脑梗死急性期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氯吡格雷75 mg口服,疏血通1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治愈1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2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塑华;高美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4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1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组仅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47例,显效51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34例,好转4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0.479,P<0.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好.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结核丸的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大黄素在0.024~0.073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 304 098X+1 637,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1.07%;大黄酚在0.086~0.25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541 679X-1 057,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2.03%.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视性好.可用于结核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俊伟;京秋芳;杨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气活血汤,对照组用长效消心痛与肠溶阿斯匹林,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显效24例,改善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61%(95%CI=74.80%~94.42%);对照组显效12例,改善1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56.25%(95%CI=42.22%~70.4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8712,P=0.0063),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参数亦有明显差异.结论:补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长效消心痛与肠溶阿斯匹林,其临床症状收益为OR=0.23(95%CI=0.09~0.60),NNT=4(95%CI=2.17~9.46);可改善心电图ST-T改变,降低血液黏度.
作者:李存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笔者临床应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取得很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1 眩晕刘某,男,25岁,2008年9月8日初诊.眩晕半年,每发则头晕脑胀,泛恶欲吐.现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耳鸣阵作,不敢走动,两眼紧闭,恶心欲吐,不能站立,面色苍白,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濡滑.中医诊断为眩晕,痰湿中阻型.
作者:崔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学生的毕业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医急诊临床教学角度看,中医本科5年制学生毕业实习期临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中西医结合的救治能力等普遍不足.在临床教学中,如何理解中医急诊的意义,引导中医实习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强化,掌握常见急诊的急救与基本技术基础上,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及原则,是中医急诊临床对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
作者:韩清益;曹雪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各种因素,很多患者发现肿瘤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放、化疗成为治疗晚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康莱特配合放、化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抗恶病质和止痛作用.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康莱特,进行护理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补气散瘀之功,临床应用甚广,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之一,根据不同的用途,黄芪用量不一,效果各异,现结合病例谈谈心得.
作者:李东芳;牛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笔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效果良好,特别是一些丧失佳治疗时机,西医已放弃治疗的患者,仍可获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发病22天后治疗获效者1例.
作者:马丽敏;杨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1病例 郭某某,女,37岁,2008年8月11日初诊. 2008年7月2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尿黄如浓茶色,就诊于某医院,查肝功:ALT 1000 U/L,TB200μmoL/L.查肝炎病毒指标均为阴性,免疫指标均为阴性,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苦参碱、前列地尔、还原性谷胱甘肽输液治疗,至8月11日,黄疸持续加重,恶心呕吐、厌食油腻等消化道症状均不明显.
作者:李怀长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