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刘启华;章浩军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外治法, 研究进展, 综述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对人们平时生活以及工作上造成了较大的困扰.目前西医主要进行对症用药,然而治疗效果一般.相比较而言,中医外治以其治疗方法多样化、操作较为简单、价格低等优势,治疗在临床上占据比重逐渐增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研究出科学及疗效确切的诊疗方案,笔者将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将中医外治治疗本病的临床治疗做一综述.
中医外治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穴位敷贴治疗组60例,安慰剂贴敷对照组30例,分别在中脘穴给予贴敷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治疗结束4周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10);两组患者除了治疗组有3例脱落,对照组有5例脱落,未能坚持完成疗程,其余82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检测和穴位贴敷过程中出现的皮疹、皮肤不适、皮肤瘙痒、皮肤潮红和水泡不良反应观测,无1例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组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十分安全的.

    作者:许建军;李雪波;刘静;杜其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对儿童低度近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临安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低度近视患儿(5岁~14岁)共100例(200眼),根据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夏天无组、托吡卡胺组、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组.共四组,每组25例(50眼).分别比较每组近视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2周的裸眼视力及矫正度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各组间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托吡卡胺组、夏天无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组与治疗前相比裸眼视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组较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天无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对儿童低度近视医治有效果.

    作者:王明良;刘明英;任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加火针治疗内痔35例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加火针治疗Ⅰ期~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加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药熏洗加火针治疗Ⅰ期~Ⅲ期内痔疗效明显,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癫病专科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癫病专科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样本征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入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根据癫病专科护理方案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住院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简明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病专科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提高睡眠、生活质量和住院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笑欢;罗添云;叶君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加中药脐贴缓解化疗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加中药脐贴对缓解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化疗患者共184个疗程随机分为两组,各9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采用穴位按摩及中药脐贴加抗呕吐药物与单独使用西药抗呕吐药物疗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41.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加中药脐贴能有效缓解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满意.

    作者:刘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银质针治疗肩周炎粘连期验案1则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中医学“肩痹”、“肩凝”范畴,是临床常见的肩部疼痛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笔者运用中药配合银质针治疗1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该患者曾运用封闭治疗、理筋手法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运用银质针治疗2个疗程后,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铭聪;廖璐;谢平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桃红四物失笑散灌肠治疗实性痛经30例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直肠给药治疗实性轻、中度痛经的临床疗效,完善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体系.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直肠给药)和对照组(内服)各30例,两组均在经前3d~5d至经净给予桃红四物失笑散治疗,观察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86.67%)及复发率上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药灌肠给药治疗该病安全可靠.

    作者:陈静丽;黄晓君;冉仕娅;马美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指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封闭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刀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3周后近期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周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指神经损伤、切口或注射口感染、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远期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作者:唐达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脾肉系统的核心肌群肌力训练结合电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肌力改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肌力结合电针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观测徒手肌力评定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以及中值频率,连续治疗8周,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肌力的改善优于常规肌力训练,值得推广.

    作者:熊德启;黄彬洋;刘晓瑞;曾明虹;李秘;刘浩;王舒敏;陈洋;张安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冰硝西铜散治疗膝关节急性滑膜炎25例

    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发热、活动受限,关节腔大量积液.笔者采用冰硝西铜散治疗膝关节急性滑膜炎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颖;谢宏哲;黄文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灵龟八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治验3则

    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15岁~25岁,青春期约50%的女孩子发生痛经及初潮后的6个月~2 a内,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女性的生活质量.笔者在恩师黄玉建先生的指导下,在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颇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伤柏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损伤30例

    目的:探讨伤柏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伤柏贴外贴,对照组30例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外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肿胀消退方面比较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Kofoed踝关节评分比较上,在治疗3d、4周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均嘱其在外用药物前局部外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后再用药.结论:伤柏贴能更好地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消退、加快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梁泳聪;谢学文;翁天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索《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小儿痫证的经络运用规律

    《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早的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痫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疾病.特征为猝然昏仆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往往昏倒时喊叫一声,移时可自行苏醒[1].本文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治疗小儿痫证的针灸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处方中经络的运用规律,便于服务临床.

    作者:陈颖;洪营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梁靖华治疗复发性肛瘘经验探析

    肛瘘是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临床上广泛认为肛瘘一经形成,用药保守治疗无效,只能手术根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梁靖华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肛瘘术后复发与肛瘘的病因、术前准备、术式选择与术中操作、术后换药等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唐林;梁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蔡圣朝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

    介绍蔡圣朝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特认识和治疗特色.蔡圣朝教授通过40a余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到的认识.蔡老遵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按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则,在治疗上,既强调病因,又针对病位,运用针刺“龙骨针”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作者:王明明;蔡圣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通里穴刍议

    近年来通里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通里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归属于手少阴心经,为心经络穴.现从通里穴的命名、定位、主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颜传竹;李文元;程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四黄水蜜外敷对缓解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四黄水蜜外敷对缓解脾动脉部分栓塞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使用四黄水蜜外敷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时段使用四黄水蜜外敷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四黄水蜜外敷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3h、24h、72 h、1周时,缓解中度疼痛的有效率在82%以上,缓解重度疼痛的有效率在70%以上,缓解剧烈疼痛的有效率在25%以上.结论:四黄水蜜外敷对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疼痛程度为中度疼痛的患者是方便易行,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袁美玲;邓燕妹;罗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膈俞穴剌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呃逆俗称“打嗝”,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病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症状顽固,发作频频,时间持续超过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自2014年以来,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因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引起的功能性、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毫火针治疗跟痛症1例

    1 病例介绍林×,男,46岁,因“反复右足底部疼痛2a,加剧1周”就诊.患者2a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底部疼痛,性质为刺痛,呈持续性,晨起较明显,无法下地,稍行走几步后疼痛可减轻,但行走稍多疼痛又加重,逐渐至行走困难,曾行局部封闭治疗2次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不能持久.1周前因行走稍多后症状明显加重,以致足跟无法着地,影响日常生活.查体:右侧足部无明显红肿,右跟骨结节前缘压痛明显,局部可触及硬结,右足活动无受限.辅助检查:跟骨X线示跟骨结节前缘骨质明显增生.

    作者:邱盈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8例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128例患者按发展期(发病7d内)、静止期(发病8d~20d)和恢复期(发病21 d~90d)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治疗均隔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2个疗程.结果:全部病例治疗4周后,发展期34例,痊愈16例,显效7例,好转11例,愈显率67.65%;静止期67例,痊愈22例,显效18例,好转25例,未愈2例,愈显率59.70%;恢复期27例,痊愈8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愈显率58.85%.全部病例治疗8周后,发展期34例,共痊愈30例,显效4例,愈显率100%;静止期67例,痊愈42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愈显率89.55%;恢复期27例,痊愈14例,显效7例,好转6例,愈显率77.78%.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满意,且按发病分期给予不同的针法刺激,尤其在发病早期轻手法针刺,可能对本病的疗效更好.

    作者:王文礼;王美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