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序贯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效果研究

熊小强

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血压
摘要:目的 研究序贯透析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透析方法,观察组接受序贯透析,比较2组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现象.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序贯透析能够保证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保证了透析治疗的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治对策分析

    目的 研究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特点,并分析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特点和病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结果 调查发现,造成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主要是由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引起的,在城乡结合部较为多发,尤其在春秋季较为高发,传播途径以水型为主.结论 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因素较多,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当出现传染病时应及时上报,及早进行隔离和治疗.

    作者:崔娜;姜雪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比2组急救效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DTB)平均为(91.23±30.12)min,观察组为(58.23±11.95)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急诊绿色通道对AMI患者实施抢救,能严格控制DTB,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其中无并发症的42例作为观察A组,将38例伴随并发症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临床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A组及观察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等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观察B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观察A组(P<0.05);胰岛素Insuli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定期检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高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浅析血站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我国的血站属于事业单位,因此实际财务管理制度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存在较多问题,不仅财务管理松懈,而且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管理经验,其中大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对血站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管念,规避血站财务管理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刘凯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育龄妇女常规体检中应用乳腺超声检查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在育龄妇女常规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35例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5例育龄妇女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130例出现乳腺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病变率为29.89%;超声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6.15%,误诊率为3.85%.20岁~35岁年龄组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生率显著低于36岁~46岁年龄组(P<0.05);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增生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方便有效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应将其列入常规体检项目中.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的斜矢状MRI检查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的斜矢状MRI检查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收治的40例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常规MRI与斜矢状MRI-T2WI检查.判定患者椎间孔狭窄的部位与节段数,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相关性.结果 MRI显示:40例患者中有22例28处不同节段椎间孔狭窄,其中2例2个节段、3例1个节段双侧椎间孔狭窄;斜矢状MRI显示:40例患者中有31例51处不同节段椎间孔狭窄,其中1例3个节段、13例2个节段、5例1个节段双侧椎间孔狭窄.结论斜矢状MRI检查技术可直观显示椎间孔的立体形态,且有助于判断椎间孔受压情况,为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治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罗仙福;王修志;刘更生;王霞;刘秀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真菌性鼻-鼻窦炎(FRS)的发病率在慢性疾病发病率中居第二位,该病也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FRS分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种,真菌侵袭组织黏膜、免疫抑制剂不规范使用致菌群失调、基础性疾病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 鼻部解剖结构异常致微环境改变等均是诱发FRS的高危因素.治疗方面,以鼻内镜清创术为主,但不同类型FRS在具体手术方案和预后效果方面均有较大差别,一般建议侵袭型患者在鼻内镜清除术基础上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进一步认识FRS进而为准确诊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作者:胡跃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与发展探讨

    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占我国医疗机构的绝大多数,如何加强管理和建设,以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本文从人员管理与培养、科室构建及内部亚专业管理、医疗工作开展和质量与安全管理、设备使用和管理、放射诊疗许可与防护、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关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彭志远;彭诗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106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分别对患者开展数字X线摄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骨关节骨折检出率.结果 经临床确诊共132处骨折,其中X线摄影检查发现骨折103处,检出率为78.03%;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骨折检出共129处,检出率为97.7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诗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调查及预防方法

    目的 分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总结预防方法.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抗生素类药物处方150张,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对滥用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50张抗生素类药物处方中抗生素滥用处方43张,占抽取处方的28.6%.结论 抗生素的滥用原因有社会因素、医生因素、患者因素等,应根据影响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保证用药合理性.

    作者:付雪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给感控办在制定防控方案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第4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6标准判断.结果 全年共分离病原菌41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3.2%,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8.3%,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真菌8.5%.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情况相当严重,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预防医院感染,避免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红丽;张智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烟雾病致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

    烟雾病导致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g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分析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烟雾病导致LS-TIA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烟雾病患者出现LS-TIA症状考虑与脑灌注不足有关,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治疗,防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作者:吴娜;姜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雾化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复发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联合孟鲁司特钠化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AV)疗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62例CA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常规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孟鲁司特钠口服)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布地奈德雾化),观察2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30/32),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2例(6.3%),对照组5例(16.7%),观察组复发间隔时间明显较长,复发后再次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时间也明显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CAV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复发频率.

    作者:江敏;梁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术前1d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总分为(107.2±10.4)分,高于对照组的(85.3±7.6)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刘力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临床效果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临床效果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AC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53例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4%(P<0.05);研究组D-D、cTnT、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ACS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可推广.

    作者:王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OA系统助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效果初探

    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作用、地位的不断提升,对管理价值的认同逐渐提高,更加迫切地需要对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进行不同的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某医院在探索OA系统量化指标纳入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评价的应用,阐述了量化考核对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医院在工作实践中将OA系统功能与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职能部门工作精细化、规范化运行,提升了工作效能.同时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作者:邱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肺癌行放射治疗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有12例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21.42%),年龄、性别、放疗剂量、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放疗前肺功能状态等因素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明显影响;而吸烟、肺癌的临床分期、肺癌的病理分型及是否同期接受化疗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前应根据其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有计划、合理地制定放疗方案,尽可能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程俊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周~4周之后单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6%,复发率为46.8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复发率为10.94%.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复发,且未增加出血事件,值得推广.

    作者:陈家林;张丹;彭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4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口服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胶囊,对照组患者口服小金胶囊,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服2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嘉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首次腹部横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首次腹部横、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相关资料,按照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首次剖宫产选择横切口术式;观察组50例,首次剖宫产选择纵切口术式.对比2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盆腔粘连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3.31±6.34)min、出血量(255.53±32.42)mL及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7.64±1.31)min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剖宫产后瘢痕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有助于减少产妇盆腔粘连出现,促进产后瘢痕愈合,且有利于减少再次行剖宫产术时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促进胎儿快速娩出.

    作者:肖俊兴;李玲;郭春红;肖苏兰;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