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英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全方位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问题,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晖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下降,而SF-36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HAMD及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第一阶段,也是象牙塔学生角色向社会医务工作者过渡的一个重要桥梁,在这一阶段所积累的学习、工作、社会经验及锻炼培养的心理、职业素质对今后的人生会有重要的影响.但因适应不良、知识经验不足、技能缺陷等原因,护生在实习期间往往出现心理、行为等多方面问题,甚至发生不良事件,给个人、患者、实习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分析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有效规避,培养其将来成为综合素质良好的护士,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科护生实习过程存在的风险,及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方式,报道如下.
作者:崔喜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及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7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恶露平均时间、子宫进入盆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感染率为22.9%,观察组产妇感染率为5.6%,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加快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进程,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
作者:曾毓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于我院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其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检查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差不大(P>0.05);检查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鞠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7年1月-5月共接诊100例初产妇,将产妇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心理护理)和对照组(50例,常规基础护理),对2组产妇产后抑郁、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EP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促进产后功能恢复.
作者:程开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140例ICU使用导尿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8.57%);观察组情绪状态为(84.92±15.84)分、身体状况为(83.24±17.03)分、认知能力为(90.16±16.9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使用导尿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院前抢救急救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出诊时间为(9.8±1.7)min,急救时间为(21.9±4.5)min,住院时间为(10.8±1.2)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P<0.05).研究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5.0%和2.5%,与对照组的52.5%和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满意度为7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院前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出诊和急救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满意度.
作者:魏正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子宫脱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待及时、巡视病房、生活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方面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脱垂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竹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6周,比较2组患者的排便情况.结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及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改善大便干结、排便费力现象,有利于提高患者躯体和生理的舒适度.
作者:顾红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宣教模式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1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宣教,术前1 d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干预组62例利用多媒体技术集中授课,授课护士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配合治疗的程度以及适应性训练的准确度.结果 干预组术前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以及术前适应性训练的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多媒体宣教模式,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前适应性训练的方法 ,减轻了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增加了配合度.
作者:陆悦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急性阑尾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手术治疗中,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秋蓉;张娜娜;钟翠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AMI患者76例,按照急救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n=36)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分诊评估、静脉采血、用药等环节耗时及急救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AMI急救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缩短救治时间,明显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王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预防ICU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行PICC置管的ICU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2组的导管留置时间、PICC置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PICC置管后的静脉炎、 血栓、 穿刺点异常、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非计划拔管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ICC置管留置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士PICC导管护理水平和导管留置时间,减少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作者:黄素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实施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戴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提高骨科新毕业护士医护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科进行轮科的新毕业护士25名,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并使用SBAR沟通模式与医生进行医护沟通,比较实施SBAR前后护士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新毕业护士的医护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新毕业护士的医护沟通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作者:钟金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6个月后调查2组遵医行为与血糖指标.结果 干预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使血糖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肌力改善2 级时间为(12.65±5.20)d,排尿恢复时间为(8.18±4.83)d?自行下地行走时间(17.21±5.37)d,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3±7.54)d?(11.47±4.26)d?(24.77±6.14)d;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61%,84.78%;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高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媛媛;鹿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挑选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施行传统助产分娩,观察组产妇施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比较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和分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观察组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一对一陪伴全程陪伴分娩能够明显减少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使产妇顺利分娩,是一种有效的分娩护理模式.
作者:金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振动排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叩背辅助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排痰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记录观察排痰量和肺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肺功能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振动排痰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排痰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妍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