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张琴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路径式健康教育, 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中采用路径式健康教育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路径式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依从性的差异,比较2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持续时间长,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发生数少,PaCO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径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使PaCO2下降明显,从而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试验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试验组应用母婴床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母婴健康四项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卉;赵苏丽;陈玉珍;喻婷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加强护士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 分析加强护士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护士28名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为2017年3月—9月,2017年3月—6月实施传统管理,2017年7月始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观察实施人文关怀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人文关怀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护理团队合作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等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护士加强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让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体现出其大价值.

    作者:龚佐萍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前庭半规管疾病,主要由体位变化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在某一特定位置运动时出现剧烈性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眼球震颤和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严重时患者会丧失工作能力.近年来该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关于其治疗和护理的研究不断增加,本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与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作者:苏星贵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综合性管理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性管理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病科住院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冠心病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在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个体化教育、电话随访、建立冠心病自我管理微信群、定期开展冠心病知识讲座等综合管理措施.干预后3个月、6个月监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管理能帮助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自身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医疗结构的改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以及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护患关系的紧张、不信任,使各种纠纷逐年上升.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就成为当下护理工作的重点.而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何如,陈吓兰.浅谈护士人文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48-149].

    作者:支秀平;李梅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高职高专护生创造力倾向与学习风格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护生的创造力倾向水平和不同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护理系2015级、2016级2个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我校学生创造力倾向的总体状况,及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因素对创造力倾向水平的影响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结果 被调查学生的创造力总体水平一般,在冒险性、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四个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呈现多样化,以聚合型学习风格较为集中.结论 对学生创造力倾向和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对完善护理教学、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巍;张宏;徐艳斐;魏娜;郭阳阳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61%,低于观察组的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反思性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反思性教育模式对其自护能力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参考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反思性教育模式.观察及对比2组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护理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干预前、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护理组干预后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反思性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护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杨国梅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产妇94例作为研究者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以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参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产程,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林秋露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高危新生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的效果观察谢亚南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8例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4例实施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对照组74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高危新生儿发育情况、行为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1岁时各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高,且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后智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总满意率达到97.3%.结论 为高危新生儿提供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并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传染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传染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传染性肝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传染性肝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对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全麻苏醒期患者,以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躁动发生率以及全麻苏醒用时.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全麻苏醒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相对稳定,有效减少躁动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采取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40例,均接受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与测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FNE、FI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WHOQOL评分与SSR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采取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峰;李冬华;王晔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舒适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患者中抽取1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8)应用舒适护理,观察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情志护理.对比2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8.53%,高于对照组的89.71%(P<0.05).结论 舒适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依从性均有正性影响,可推广.

    作者:王丽花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手创伤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手创伤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手创伤患者15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VAS评分,SAS、SDS评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87±1.05)分,SAS评分为(32.87±5.22)分,SDS评分为(30.15±4.3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10%,高于对照组的79.22%(P<0.05).结论 手创伤患者在围术期容易产生诸多不良心理反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身心情况,缓解疼痛、焦虑、抑郁,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晓彬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入院通知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建荣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孕期实施营养指导对于孕妇健康和胎儿身体发育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健康与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孕期干预,研究组孕妇行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比较2组孕妇与胎儿的健康状况,以及剖宫产率.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健康状况、胎儿健康状况以及剖宫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健康与胎儿发育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还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金燕;汪志琴;汪静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癌痛示范病房中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癌痛示范病房中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癌症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RN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痛示范病房中采取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绍菊;蒋烈洪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98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在产后42 d给予康复护理,晚期组在产后3个月开始给予康复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盆底功能.结果 早期组产妇的阴道肌力水平及Ⅰ级?Ⅱ级肌纤维疲劳指数均显著优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尽早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足秀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50例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FAVS、S-AI、T-A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AVS、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T-A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抗应激能力,改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冒飒娴 刊期: 2018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