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

郭鸿平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CT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CT在鉴别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甲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和乙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每组各29例,对比2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CT常规征象、左叶体积、右叶体积、峡部体积及结节体积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2组患者的结节与腺体的平扫、增强CT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在鉴别诊断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对局限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在局限性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局限性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立体定向放疗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9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4例.治疗后随访,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6.3%.结论 在局限性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沙素娟;吴战友;刘立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DCA循环理论在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理论.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导管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8%,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 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运用PDCA理论加以指导,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大部分患者对临床服务感到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茸;吴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联合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石蜡疗法(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联合蜡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偏瘫患者肢体的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对照组的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蜡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感觉障碍,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菊兰;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研究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脂肪肝和非脂肪肝患者各55例,其中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嗜酸细胞比率(E0%)、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比率(MONO%)、平均细胞容积(MCV)、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但脂肪肝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变异型临床特点分析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被普遍认为是预后良好的一种常见儿童癫痫综合征, 但近年来的研究揭示BECT很可能并非传统上认为的那样良性, 变异型BECT患儿在语言、认知及行为上的损害有可能是终生的,临床上应当重新考虑变异型BECT的诊断及后续治疗.1 BECT变异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或BECTS)是常见的儿童癫痫综合征,在2岁~13岁的年龄段中约占发病率的23%~24%,7岁~8岁为其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大约为3:2.大多数BECT患者可在16岁之后自动痊愈, 不伴神经系统缺陷.

    作者:张兰兰;王成中;张育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对小儿感冒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就医的感冒后咳嗽儿童86例,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止咳宁嗽胶囊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0.4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对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具有良好疗效,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邓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sl peritonitis,S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肝硬化腹水患者65例(其中合并SBP 36例,单纯腹水2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血清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PCT高于正常,SBP组高于单纯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CT测定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书宁;李清;马艳会;寇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卢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精细化管理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预防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从2011年起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疫苗冷链的规范管理和手卫生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家长手卫生的宣教,加强疫苗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使预防接种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疫苗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的2.21%下降到2015年的0.75%,呈明显下降趋势,精细化管理明显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 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质量,保障了儿童的安全.

    作者:刘冬梅;陆大春;周俊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提高阴道毛滴虫湿片检出率的方法

    目的 探讨提高阴道毛滴虫湿片检出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经TV培养基法确认的阴道毛滴虫患者阴道分泌物,阴道毛滴虫培养基培养48 h,同时涂布于滴加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2张(湿片镜检法),低温保存至滴虫活动率减低或死亡,1张直接镜检,1张加白细胞稀释液再镜检.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前者检出率为30.67%,后者检出率为83.33%,加白细胞稀释液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只加生理盐水的检出率(P<0.01).结论 加白细胞稀释液可提高阴道毛滴虫阳性率,减少误漏诊.

    作者:游学华;方清英;陈金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7.53±2.02)分和(17.39±2.67)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6.27±2.31)分和(12.32±2.7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6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陈敏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非脑微出血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探讨相关因素.结果 脑微出血组年龄、既往卒中史、脑白质疏松(LA)、腔隙性梗死(LI)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各项MMSE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LA、LI等,且脑微出血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临床实践中要采取措施合理进行高危因素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黎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颈治疗对自然分娩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治疗对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产妇,按照孕前是否接受宫颈治疗分为宫颈治疗组和正常健康组.2组产妇均采取自然分娩方式,记录2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同时比较2组产妇出血量.结果 2组在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宫颈治疗后产妇仍可选择选择自然分娩,宫颈治疗不会对产妇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和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骆大蓉;牟春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 针对血液常规检测的过程中血涂片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测的样本中选取100例,均予以血细胞分析仪以及血涂片检测的方式,观察两种不同检测方式所获得的结果.结果 在100份样本当中,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为38例异常、62例正常.在异常的38份样本当中,血涂片检测真阳性25份、假阳性13份;正常的62份样本当中,假阴性4份、真阴性58份.由此可知,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其灵敏度是86.21%、特异度是81.69%、准确性是83%.结论 临床中血液常规检测属于筛查型的检测方式,其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血涂片检测可以协助纠正错误,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玲;钟文;龚启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保定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保定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保定地区2009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确认阳性84例,阳性率为19.62/10万,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们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排除高危人群,选择低危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李佧;肖波;高振庄;周燕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显明;陈抚平;吴六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1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出院前患者满意率100%.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12%.结论 加强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叶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内镜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内镜检查方法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的检出情况.方法 将2646例患者分为白光胃镜组(包括清醒、无痛胃镜)、清醒+NBI胃镜组、无痛+NBI胃镜组三种内镜方法进行检查,比较3组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诊断率,分析食管上段病变特点,内镜发现食管上段病变取活检做病理.结果 检查2646例,检出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共120例,检出率4.54%,白光胃镜组检出10例,检出率0.95%;清醒+NBI胃镜组检出26例,检出率3.25%;无痛+NBI胃镜组检出84例,检出率10.66%.病理确诊53例.发现食管上段进展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食管上段乳头状瘤1例.结论 NBI胃镜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光胃镜,无痛+NBI胃镜检出率高,无痛下NBI胃镜检查诊断HGMUE的价值较高.

    作者:高文胜;薛玲珑;王晓东;蒋茜玉;郭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方式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8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汪治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冠状动脉CT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尔硫(卓)治疗.结果 41例患者均有胸闷、心悸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CT显示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中,浅表型22例,深在型19例.经给予地尔硫(卓)后,40例患者症状有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使用地尔硫(卓)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王清辉;徐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