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霞;辛春竹
目的 总结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经验,提高带教水平.方法 通过严格选拔带教老师,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一对一带教方法,对200名实习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结果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工作积极主动,顺利完成了护理部培训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严谨的带教作风,一对一的带教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李倩;张俊霞;周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提高防护意识,为避免锐器刺伤探索更完善的对策.方法 根据锐器刺伤后上报情况实施预防措施,并跟踪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刺伤原因,开展医务人员锐器刺伤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28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长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相对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性也很大.实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制度、锐器刺伤及时上报制度与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培训制度是减少锐器刺伤及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作者:谢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指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以外,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和阔韧带妊娠等,其中90%以上为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在妇科急腹症中居首位,而且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腹腔镜技术是借助摄像系统及器械进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1].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7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润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临床治疗中良好的护理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分娩后24 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致死亡者占31.2%,居产妇死因首位.由于产后失血还可以引起贫血、休克、肾功能衰竭、感染和垂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对产妇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田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进行术前访视,B组由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常规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恐惧,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西泮对胎心率及宫缩的影响.方法 对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4 cm)精神紧张或休息、进食不佳40例产妇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及宫缩频率强度,观察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胎心率变化及宫缩情况.结果 用药30 min后胎心率基线有所下降,1 h~2 h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1 h不协调宫缩得以改善,同时地西泮对宫缩频率及强度有加强作用.结论 潜伏期、活跃早期使用地西泮能改善产妇一般情况,虽有胎心率下降但不造成胎儿窘迫,并有增强宫缩频率与强度和调整不协调宫缩的作用.
作者:田三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指导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80例异位妊娠患者术前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和指导,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指导早期诊断,增强护理急救意识.结果 实施术前护理指导后手术抢救成功率达100%,无1例并发症和死亡,均在5 d~7 d痊愈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可有效促进异位妊娠手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士是一个从事特殊工作的专业群体,经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在我国,虽然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基层医院从教育到管理仍显得力度不够,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职业危害的现状不容乐观,职业防护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高喜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项外科新技术,因其对患者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师的青睐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成败及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1].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4例患者,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肖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均未发生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成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颇为棘手的问题,而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病原菌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光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其在手术中应用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我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对20例小儿疝气患儿实施了舒适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群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ICU是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房,ICU室护士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噪声和有毒气体、放射线等有害因子,使得ICU护士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ICU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作一论述.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3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以炎症为主,占56.39%;恶性肿瘤居第2位,占20.30%;发病年龄、绝经年限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的病因,要积极防治,警惕癌变;对恶性肿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降低其危险性.
作者:薛淑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发患者数约300万~400万.
作者:范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循证护理组人员对46例VSD治疗者实施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46例VSD治疗者在预防并发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面对并发症出现时能应用循证方法及时、正确地解决问题.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VSD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赢得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张青春;魏雁林;张珊英;陈淑杰;耿美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不可逆阻塞为特征的内科常见病,以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慢性肺疾病,发病率为5%~11%,在美国已居死亡原因的第2位[1].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各地空气污染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加,特别是COPD患者的增加.此病发病多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严重时给患者造成心灵的创伤,形成心理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COPD危险因素的认识,使患者注意疾病的早期改变和早期治疗,做好COPD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关春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有2亿,患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1].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可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2].因此,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现将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郭秀芳;王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国内9.4%~10.4%,国外7%~12%[1].子痫是指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1],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是产科领域的急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1],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出现损害,尤其是肝脏、肾脏、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受累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
作者:崔喜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