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玮
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妊娠与分娩时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 月收治的高龄孕妇198 例,对其进行综合特殊护理.结果 羊水过多、脐带异常38 例,占19.1%;阴道分娩122 例,占61.6%,剖宫产76 例,占38.3%.!结论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围生期管理及监护,重视并发症的治疗,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刘翠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提高医院和科室的口碑.方法 加强基础护理,责任护士与患者每天至少沟通2 次,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结果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率达100%,同时增加了医院的美誉度.结论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又能让医院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
作者:孙永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CU 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6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高钾血症患者进行无钾的CRRT 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液体平衡的管理和管道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8 h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和血肌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接受CRRT 治疗4 h后血清钾恢复正常,血肌酐浓度也有所下降,心律失常得以纠正.结论 应用无钾配方的置换液进行CRRT 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高钾血症患者效果好,治疗中严密的监护,准确的液体管理和管道护理是床旁CRRT 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汤婷婷;曾佩玲;邝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20 例ERCP取石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良好的心理指导、术中熟练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儿科尤其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与护患沟通不到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引起的纠纷很少.因此,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间的沟通极为重要.
作者:刘娅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 例,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分别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4h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4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2008 年10 月-2011 年5 月收治32例老年长期鼻饲患者,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如加强鼻饲前的准备工作、置管方法的选择、鼻饲时的具体操作技巧、鼻饲后的观察以及适时的口腔护理和心理指导等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32例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仅2 例并发吸入性肺炎.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文琴;郑晓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跌倒/ 坠床风险评估表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住院患者跌倒/ 坠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评分≥25 分者,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 坠床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跌倒/ 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跌倒/ 坠床风险评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 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在骨科的应用,有效地防止了跌倒/ 坠床事件的发生,使危险因素降至低,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日和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汪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良好的素质修养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尹雪江;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氟尿嘧啶所致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应用氟尿嘧啶所致腹泻40 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循证护理实施后的40 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引进循证护理理念,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727h 内治疗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727h 内治疗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氟尿嘧啶所致腹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保持手卫生已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措施,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席玉玲;王立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脑卒中病死率明显下降,存活的机会大大增加.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70%~80%存在残疾,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遗留残疾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大限度地使其身体、感官、智能、精神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功能达到佳水平,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喜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72 例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 72 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及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96 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48 例及对照组48 例,2 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 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4 周治疗后,2 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早期康复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2 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喜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7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比较2 组患儿留置针保留天数.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粘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可使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娜;惠绒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呼吸科护士在护理中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方法 对呼吸科护士在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汇总,了解护士的防护意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呼吸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众多,而护士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对护士进行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有助于护士减少职业风险,保护自身健康.
作者:房丽;蒋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同时也成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医学与西医的理念不同, 中医医生无菌操作知识相对缺乏,使针灸科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我院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冬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为气道的有效引流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 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笔者在ICU病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现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丁迎晓;刘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两种鼻毛剪在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前备皮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电动鼻毛剪对照组采用眼科小弯剪进行剃除鼻毛,比较2 组备皮所需时间及鼻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备皮所需时间、鼻黏膜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动鼻毛剪用于经鼻手术备皮操作简便,快捷,患者感觉舒适,有利于手术的开展.
作者:何务晶;邓洁英;钟弋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儿童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中心,疫苗接种给儿童开通了便捷的绿色健康通道.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主要面对的是健康儿童,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免疫保护效果一直是计划免疫不可回避的问题,甚至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也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甚至引发纠纷,使预防接种护理人员处于被动状态.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工作已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预防接种门诊与接种儿童的沟通技巧作一阐述.
作者:熊龙莲;陆敏;赖洪婵;赖红连;邱睿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