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21例临床分析

左瑞平;袁桂芬

关键词:儿童, 受体, 功能亢进症, 诊断和治疗, 心得安试验, 超声心动图, 心肌酶谱, 心肌炎, 器质性, 家族史, 风湿病, 资料, 诊治, 阳性, 心脏, 误诊, 年龄, 临床, 检查, 甲亢
摘要: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临床并不少见,但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1997年2月~2003年3月诊治的2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21例中男3例,女18例,年龄7~14岁,其中10~14岁16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T3、T4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心得安试验均阳性.误诊为心肌炎16例,甲亢3例,风湿病2例.2例有家族史.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1245例临床总结

    目的总结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245例(216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一年以上.结果治愈812例(65.2%),好转301例(24.2%),无效132例(10.6%),总有效率8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鼻腔粘连,其次为纸样板损伤致眶内出血,1例严重并发症为内直肌断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用药、选择正确的麻醉及手术方法、术者熟练的手术操作以及严格的术后随访是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汪旭;蒋德澄;钟志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前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LM),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能产生溶血性外毒素,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病死率可高达30%~70%.因此,近年来LM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已将其列为90年代食品中四大病原菌之一[1],各国学者正深入地开展对LM流行病学和检验方法的研究.

    作者:黄慧茹;赵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目的对2002年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抽样.结果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17.97%,12岁组的患病率高27.35%,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9~12~17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组(P<0.05,P<0.05,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作者:黄自强;张小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引流问题的探讨

    我院自1988年9月至2002年8月行胆囊切除术151例,其中107例术后不置引流.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胆囊切除后是否需要引流作一些讨论.

    作者:李承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护理管理防止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由于医院的各种医疗技术、护理操作、器材设备、污物处理、消毒、环境、膳食等管理不善造成的.本文着重讨论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因素.

    作者:张远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肢深部血管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MRI检查均可见肌肉内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为主,其中4例可见肿块内流空血管影;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6例:10例注射Gd-DTPA后扫描肿块均呈明显强化.结论MRI能够详细显示四肢肌间血管瘤病灶的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林坚;李卓永;梁宇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治疗指导

    急性脑血管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病人治疗4~6周后便进入恢复期,但往往留下后遗症,病人易产生情绪不稳,性格改变,意志消沉等.所以,此类病人恢复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改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6例心电图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其中对心肌的损害可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确诊,以早期进行对心脏保护和治疗.我们对1999年4月~2003年11月的部分有机磷中毒患者86例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王敏;姜军;庄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有一定致残率.急性期病人的观察、护理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现谈谈这方面体会.1密切观察病情1.1意识改变梗死面积及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意识表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随着脑水肿加重,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应密切观察.多数病人意识清醒,但可有精神不振,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昏睡等症状.

    作者:翟西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的应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方法.方法.将5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0.5%舒喘灵溶液,观察组6 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哮鸣音及咳嗽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6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可作为佐治毛支的主要方法.

    作者:程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观察

    目的探讨B超在观察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两组共100例,观察组53例,术后7天、30天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观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照组47例,未做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中11例阴道流血者,阴道流血15~33天,平均19天:对照组中10例阴道流血者,流血15~36天,平均25.5天.结论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具有直观、准确、易行等特点,是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有利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的检查措施.

    作者:侯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目的总结和改善心脏手术后呼吸道护理,使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及标准化操作.方法本文对心脏手术后10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呼吸道及肺部病理、生理变化及演变过程,特别是对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全组死亡1例,呼吸道并发症有大气道阻塞1例,肺部感染2例,一侧肺不张5例,局限性肺不张11例,灌注肺3例,无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时间长29小时,短3小时.结论心脏手术后呼吸道护理是心脏手术术后监护的重点之一,必须由经过培训、素质好、有理论、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这一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一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ator-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48 h后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作者:于保敏;巴广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难以处理的阑尾残端处理技巧

    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11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934例,其中61例(占6.5%)阑尾残端处理困难,总结经验,将处理方法报告如下:本组共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10~8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9例,处理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根部的处理.

    作者:王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尿潴留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工作中,如果对尿潴留处理不当,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会导致尿路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3年4月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此类病人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兰芳;张洪英;高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胸痛

    除心源性胸痛外,消化系统疾病是引起胸痛的主要病因,并与心源性胸痛较难鉴别.消化道、心脏、脏层胸膜和膈肌等均有迷走神经的感觉纤维,由于定位重叠,导致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可出现胸痛症状,常常造成误诊.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共84例.在今年入冬以来收治的20余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中发现,今冬出血热与往年有所不同,出血热抗体(IgM)阳性率低,在恢复期重复检查出血热抗体,从中发现阳性率明显提高.在抢救成功的病人中有糖代谢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粒细胞减少症、肺综合征出血热、呼吸衰竭等病例.在诊治过程中积累了点滴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卜凡靖;赵景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行为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行为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场所、攻击对象、犯罪工具、犯罪动机等特点对其行为特征和犯罪动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时场所多缺乏选择性,杀人工具多为顺手得来的菜刀、棍棒等器具.杀人动机缺乏现实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有效治疗是预防其周围人员受攻击的关键措施.

    作者:董高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思密达联合硝苯吡啶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

    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我院应用思密达与硝苯吡啶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小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肌注抗胃腺癌免疫核糖核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门诊以胃癌于2001年4月22日收入院.查体:T 36.4℃,P 68次/min,BP17/10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示:胃腺癌.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于2001年4月2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甲硝唑、青霉素及输液治疗,均无不良反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于志红;夏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