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延伸服务对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

黄丽秀;许慈萱

关键词:艾滋病, 护理延伸服务, 依从性, 社会支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134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病人均予ARV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护理延伸服务,帮助病人建立持续有效的用药行为.两组病人随访12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定期检测病人CD4+值进行比较,评定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程度.[结果]干预组12个月病人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度得分及CD4+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提高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社会支持水平.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做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结束后治疗优良率分别为60.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术后功能恢复.

    作者:黄樟凤;杨淑容;张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肺动脉瓣狭窄行右心导管造影及球囊导管扩张术的护理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即肺动脉口的狭窄,是一种由于肺动脉瓣病变导致的右心室到肺动脉血流受阻的情况[1],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10%[2].由于病情发展缓慢,成人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性右心室肥厚,15%~20%可引起明显的右室流出道梗阻[3],部分重症病人可出现严重低氧和右心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有不适症状、存在明显梗阻[右室/肺动脉压力差>40 mmHg(1 mmHg=0.133 kPa)]者宜立即进行手术治疗[4].

    作者:朱林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自备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病人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发生率.[方法]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根源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效果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发生率(1.45%)低于实施前(7.04%),病人满意度(97.10%)高于实施前(8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降低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张蜀芸;张燕萍;刘平芳;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泰国布拉帕大学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泰国布拉帕大学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分析,从入学条件、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毕业条件等方面介绍其护理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期为护理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和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多羧化酶缺乏症(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Ds)是一种先天代谢异常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皮肤、神经、免疫、呼吸和消化等多个系统;早期采用生物素治疗,预后良好,否则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在患病早期即可死于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型和生物素基酶缺乏型,两者国内少有报道[1-2].我院收治1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LCSD)患儿,经密切观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病情得于控制,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状;李强;陈霞静;杨丽娟;黄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青年护理骨干选拔模式的探讨与分析

    结合医院现状与本土护理文化特色,探讨青年护理骨干选拔的必要性以及培训、考核的相关计划,介绍选拔青年护理骨干模式的经验.

    作者:肖保娟;汤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术前心理安抚护理对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安抚护理在缓解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70例采用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加强心理安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应激评价,比较两组心理应激(焦虑、抑郁情况)及生理应激反应(皮质醇、肾上腺素).[结果]观察组术前1 d HAMA评分、HD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 d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安抚护理能够减轻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病人的心理应激和降低生理应激水平.

    作者:安旭菁;孙群;王建凤;马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赋能教育对脑卒中后强制诱导运动治疗病人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指导对脑卒中后强制诱导运动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进行强制诱导运动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干预组采用赋能教育指导下的强制诱导运动疗法.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脑卒中病人赋能护理评价量表对赋能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Barthel指数及赋能护理评价量表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赋能教育指导脑卒中后强制诱导运动治疗可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病人自我训练依从性及社会参与度.

    作者:龙林子;谷松穗;崔瑾;代燕燕;闫冰;张真容;黄素芬;石国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38例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

    [目的]总结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4月门诊38 例小儿门诊输液异常反应的临床护理资料,归纳其急救及护理要点.[结果]症状缓解38例,好转离院36例,收入院继续治疗2例,无一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严格遵守输液操作原则,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正确评估病情,及时有效的实施抢救和精心的护理,能及时解除输液异常反应对患儿的伤害,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可避免医患矛盾的产生.

    作者:李小娟;吕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深部电刺激术病人手术全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病人手术全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安置脑深部电极病人手术全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对仪器、器械、特殊物品的应用情况及其病人可能出现的所有并发症进行预测并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手术全期的应用情况.[结果]病人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颅内出血、感染、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预见性护理改变了手术室护士被动配合的方式,使手术室护理精细化,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保障了病人安全.

    作者:周容;刘兴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高峰期门诊病人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高峰期门诊病人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的应用.[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采用查检表,运用鱼骨图、柏拉图找出真因,针对6个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高峰期门诊病人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缩短(P<0.01),病人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病人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华秀;易红玉;何思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黄金微针点阵射频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笔者使用Bodytite射频治疗仪治疗腋臭10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5年3月4日-2017年1月4日根据计划收集诊断为腋臭病例103例,其中男41例,女62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21.2岁.所有病例来源于本院皮肤外科门诊,均未曾接受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女性月经期、孕妇、哺乳期及腋窝局部瘢痕或感染者.

    作者:方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标准流程在唇腭裂病人家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标准流程在唇腭裂病人家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病人50例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2014年-2015年5月出院病人5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标准流程实施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出院1个月时从疾病知识知晓率、按时复诊率、喂养达标及出院满意度结果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出院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综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唇腭裂病人家庭按标准流程要求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实施有据可循,达到同质化效果,有效提高病人知识掌握情况及出院满意度.

    作者:朱红霞;周莹;王宇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目的]了解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报道单独以温和灸为治疗手段期刊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4篇相关文献,单独温和灸治疗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临床治疗的优势疾病为关节炎、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和睡眠障碍.[结论]单独使用温和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范围较广,有明显的优势疾病.但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及具体的机制研究证明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以更好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刘芮寒;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COPD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COPD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COPD病人中,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韵霞;李桂玲;杨秀兰;姜红;史生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家属负性情绪对肿瘤病人影响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综述家属负性情绪对肿瘤病人影响及干预的研究进展,介绍常见陪护家属负性情绪的类型、测评方法及负性情绪对不同病人的影响,对可能影响情绪的因素和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多种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指出目前的文献中对肿瘤病人家属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还较少,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鲁莎莎;易景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血管畸形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高度恶性的一种,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该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常见于血小板减少、肿瘤浸润、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等原因所致.2016年12月我科收治1例T细胞淋巴瘤伴血管畸形至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多方位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并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吴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

    新生儿骨髓炎较少见,国外曾经报道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发生率在0.1%~0.3%,在活产新生儿发病率为1/1 500~1/500[1].由于新生儿病房收治骨髓炎患儿较少,对于骨科专科护理方面知识较薄弱,且新生儿的特殊性及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的特殊性,对新生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例因黄疸、呕吐入院,住院期间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至败血症,予至右股骨近端急性骨髓炎,给予右侧关节切开引流术.现将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范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自我管理项目在肿瘤化疗病人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在肿瘤化疗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84例化疗期间携带PICC的肿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实施自我管理项目,并制订及实施自我管理计划,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PICC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意外事件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PICC导管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静脉炎、导管血流感染、肢体肿胀、导管堵塞、导管外移、导管滑脱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改善化疗期间携带PICC肿瘤病人自我效能,提高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置管并发症及意外事件,提高病人满意率.

    作者:陶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416例骨科病人压疮预防的难点与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压疮预防的难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护理对策,为降低骨科病人压疮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由骨科压疮护理小组3名成员作为调查员,2016年8月-2016年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我院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肿瘤科4个骨科病区卧床时间大于24 h的416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压疮预防的难点,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共调查骨科病人416例,疾病分类涵盖19种,其中合并心、脑、血管、免疫性疾病47例;有吸烟史病人51例;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分值从低到高排序为:活动能力、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潮湿程度、感知能力;压疮轻度风险353例(84.86%),中度风险46例(11.06%),高度风险17例(4.09%),极度风险0例(0%).骨科压疮预防难点包括骨科病种复杂,压疮风险因素多样,准确认识风险因素困难;病人对体位的依从性低,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特殊治疗需要增加了压疮预防的难度.[结论]根据骨科病人压疮预防的难点,提示需要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提高病人对体位的依从性,加强医护患合作,完善压疮管理体系,以提高压疮预防的护理质量.

    作者:彭明霞;黄天雯;戴巧艳;方丽璇;石锐;黎小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