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亮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护士熟练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与抢救理论知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患者,及时进行病情观察,准确、熟练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是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香红;周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及改进.方法:结合我院实际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并针对影响检验指标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对应综合措施.结果: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受重视程度、人体因素、操作差异、标本运输、分析标准多种因素影响,通过针对影响检验指标因素的有效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结论:细致、全面、标准、规范的检验质量指标控制对策可以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有效控制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作者:田家强;杨丽萍;杨秀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士是高尚的职业,她们带给别人健康,消除患者痛苦.然而护士是一种高应激的群体,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护理职业既平凡、又琐碎,既繁重又忙碌,她们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职业风险大、知识更新快,又面临各种考核、晋升的挑战,使得她们身心疲惫,降低了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现就对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措施,以便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新梅;杜伟;龙永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波依定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近年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为治疗组,给予波依定联合卡托普利治疗,Ⅱ、Ⅲ组为对照组,Ⅱ组单用波依定,Ⅲ组单用卡托普利,2个月后统计各组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 Ⅰ组总有效率92.3%,Ⅱ组总有效率73.1%,Ⅲ组总有效率73.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波依定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剂量较小,不易出现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硅胶联合曲安奈德和多磺酸粘多糖联合曲安奈德不同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单纯曲安奈德局部治疗;B组硅胶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治疗;C组多磺酸粘多糖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治疗.每周注射一次,每4~6次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9%,80.8%和86.5%.A组与B组进行比较x2=10.2,P<0.05;A组与C组进行比较x2=15.7,P<0.05;B、C两组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进行比较x2=0.88,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组两种综合治疗方法均较A组单一治疗疗效满意且副作用降低.
作者:孟繁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茶碱作为有效的平喘药物在临床应用大约已60多年.特别近20多年对该药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其疗效大大提高.本文仅就(氨)茶碱在儿童合理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诊断经验.方法:对80例经临床手术、纤维胃镜及病理证实的各期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有粘膜皱襞改变、充盈缺损、龛影、管壁改变、管腔狭窄.结论: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蔡万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常规药物,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上升,他汀类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以促进其合理应用.
作者:马秀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56例,根据Sand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骨折愈合结果,优34例,良20例,差2例,失败0例,优良率达96.43%.结论 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全新设计,弥补了传统内固定的不足,且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适合多种类型的股骨转子下骨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剖宫产的麻醉影响着母婴的安全与预后,各种麻醉方法中以椎管内麻醉,特别是硬膜外麻醉对母婴影响较小,因而广泛运用,然而部分产妇椎管内麻醉有禁忌或穿刺失败或阻滞不全,只能选用全麻醉,而全麻普遍存在产妇困难气道、误吸和宫缩乏力的风险,新生儿呼吸抑制.本研究探讨三种起效快、清除快的药物利多卡因-瑞芬太尼-七氟醚联合诱导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
作者:尹文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阑尾炎是普外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阑尾炎因症状、体征典型,不难做出正确诊断,又因为手术操作简单,一般都由低年资住院医师进行诊治,手术虽小,但并发症却不少,误诊之后实施手术使治疗环境更复杂.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内、外、妇科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实施手术,术中发现是其他疾病,而这些误诊疾病可以手术治疗或根本不需要手术.因此,对阑尾炎的术前再诊断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总结.
作者:杨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组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 (2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易显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胃炎以上腹部胀满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主症中医学多将其归于“痞满”、“胃痛”等范畴.笔者总结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运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0岁以下6例,31 ~40岁10例,41 ~50岁18例,51岁以上22例;病程短1年,长25年.参照中医诊断学,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确诊.纤维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有出血点.
作者:罗国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1].大多数DVT病人虽经治疗但血栓不能完全消融,而转为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临床干预主要涉及预防DVT发生,缓解DVT症状,预防肺栓塞,预防DVT复发.干预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类,非手术方法包括一般处理、抗凝、溶栓和去聚疗法,手术包括静脉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手术取栓(传统方法和顺行取栓法)、溶栓和抗凝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安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等)及心电图ST-T改善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28例,显效3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基本治愈22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且未见报道有明显副作用,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宋宏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解剖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优势所在.方法:在我校2011年解剖课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比较2011年解剖课期末考试成绩与2010年学生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SPSS18.0软件计算,2011年学生期末成绩明显提高,平均分为(87.95±7.44),与2010年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作者:王占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胰腺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以胰腺实质的复发性或持续性病变及进行性胰腺功能不全为特点,终导致胰腺结构破坏及内外分泌功能丧失,其常见的病因包括胆源性、酒精性、外伤性、特发性,多项研究显示酒精已经成为国内外主要的致病因素.慢性胰腺炎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加之其对病人及社会危害大,本文对该病诊断、治疗做一综述如下以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戴春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炎性卵巢囊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炎性卵巢囊肿妇女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囊肿体积为16.2±6.9 mL,治疗后为6.5±2.7 mL,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囊肿体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32/36);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炎性卵巢囊肿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毒消癥、化痰破瘀、健脾疏肝的功效.
作者:吐尔逊娜依·阿布都外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0.75%~4.69 %[1].老年性痴呆(AD)是老年期出现的慢性渐进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衰退.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情感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等.目前对AD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加强行为治疗,环境改变,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其效果将更为明显.现将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田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医临床的用药治病多数采用复方形式,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便进入了具体的遣药组方阶段.众所周知,要组织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遵循君、臣、佐、使的基本组方结构,并注意配伍禁忌,同时要熟练组方技巧.而对方药剂量的配伍技巧也是其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如若调配方药剂量产生误差,则会打乱方药配伍的严谨法度,降低辨证施治的整体疗效,难免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后果.笔者试从药量变化、剂型变更、特殊用药对功用主治的影响,来阐明中药剂量配伍技巧的重要性.
作者:杨雪梅;谢广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