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的社区急症及处理原则

纪红;孙晓丽

关键词:社区, 急症, 常见, 处理原则
摘要: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社区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会导致在社区范围内出现急症情况,本文对社区急症的高危人群做一简单描述,并对如何做出及时有效的护理及其处理原则,进行简单探讨.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与皮下瘀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丁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急诊科应用硝普钠抢救过急性左心衰竭病例50例,称为硝普钠组;随机挑选我院急诊科未应用硝普钠抢救过急性左心衰竭病例50例,称为对照组.两组病例都常规给予心衰基本药物处理(洋地黄制剂、ACEI/ARB、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等),硝普钠组在基本药物处理基础上给予硝普钠处理,用药时间为24小时[1].24小时后比较观察两组处理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脏彩超LVEF值、胸部X线表征.结果:硝普钠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0.7%和67.4%,死亡率分别是1.2%和8.7%,硝普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LVEF、心胸比例等比较,硝普钠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例的临床效果,减少病死率.

    作者:黄耀文;李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Hp与黏膜中SS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AG不同证型与黏膜中SS及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患者60例,脾胃虚弱证者30例,脾胃湿热证者30例,正常对照者30例,应用RIA法测定胃黏膜中SS含量,并进行SS水平比较.结果:CAG患者胃黏膜中SS水平在2证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均P<0.05),证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p感染阳性者明显低于正常者、阴性者(均P<0.05)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SS水平变化可以部分反映脾胃虚弱证、湿热证的本质,SS的严重减少可能与Hp感染相关.

    作者:康美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文分析了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包括身体部位的伤口、体位、精神因素,还有受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态度等,均会影响疼痛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制订了减少手术后疼痛的措施及护理干预,同时提出护士对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作者:李有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

    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提高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人手,阐述了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之一.接着论述了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策略,也从二方面进行了说明,一为强化管理意识,二为强化服务意识,着重提出了“三理解”和“一坚持”的观点.

    作者:顾人俊;朱金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用药效果十分显著,众多专家对其进行了临床报道.本文对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对其在各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观察.

    作者:关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2011年12月发生胃瘫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这些胃瘫患者经过1个月~3个月的非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结论:采用完善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可以协助胃癌术后胃瘫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李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140例社区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对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地社区护理干预.结果:126例(91.4)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茯苓苓制剂、低能量饮食对单纯性肥胖食欲及能量平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茯苓制剂配合低能量饮食对于单纯性肥胖食欲及能量平衡的影响.方法:用膳食调查法调查能量摄入量,生活作业观察法观察能量消耗,并采用复茯苓制剂每日20克和低能量饮食联合干预30名女性受试者,共4周.结果:受试者体重、体脂、体脂率下降,并能改善食欲状况,使食欲、饥饿感、意愿进食量减轻,饱腹感增加.同时使能量摄人量减少.结论:复方茯苓制剂和低能量饮食联合干预对成人女性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关真民;王慧;鹿勇;程俊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74例食管癌手术后放疗与化疗治疗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对74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采用放疗和化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4例进行术后的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B组25例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C组25例进行单纯的化疗治疗.放疗在3-6周采用15MV-X照射,DT 50Gy/25f,进行30天完成.化疗采用FP治疗方案.结果: 三组食管癌的患者在治疗后的1年、3年、访视生存率为:92.00%、56.23%、42.12%;88.11%、46.64%、35.45%.三个组别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进行术后的化疗和放疗的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或是单纯放疗的术后患者.化疗作用于全身机体组织进行抗癌细胞治疗,放疗则直接作用于患处进行局部治疗杀死癌细胞.结论:食管癌术后的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化疗治疗的术后患者,适于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术后临床治疗.

    作者:吴婷婷;王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与研究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地将本院的42例腿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0.125%的罗哌卡因40ml,对照组使用0.2%的罗哌卡因40ml.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起效的时间和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的镇痛维持时间,术后需要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和24小时内需追加镇痛药的次数.结果:根据比较后得出,该两组患者在进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后,其感觉神经的阻滞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松开止血带之后出现痛觉的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局麻药造成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之后需要注射止痛药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时间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0.125%的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时效果好、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吴超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伴心衰的紧急抢救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对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成功抢救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命的监测以及观察,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心衰或者是心衰先兆,及时的向医生报告,配合好医生的抢救与治疗以及护理.结果:经过了半小时到到70小时的抢救,患者心衰得到了好转,达到了90%.结论:心力衰竭会造成生命危急,护士应该及早发现病情,为病人争取时间,呼吸道要保持畅通,积极地控制发生感染,改善心肺的功能,进而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了死亡,将患者的寿命延长.

    作者:宋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终病人的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规律,临终是人生发展的必然阶段.人生的后旅途中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临终患者安详,坦然,无憾,有尊严地走完后的旅程,护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病人身心两方面的反应,帮助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才能为生命即将走完的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的帮助.

    作者:徐冬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草药及植物来源的黄酮类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中草药及植物来源的黄酮类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进展,以便于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和天然产物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借鉴.

    作者:冯敬骞;饶和平;刘军伟;万璐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我院自2009年开始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的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组建风险管理组织,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高危环节的控制等.对2009-2011年我院所出现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护理纠纷发生率由2009年的3.52%降低至2011年的0.9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由2009年的88.94%提高至2011年的95.37%.结论:我院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实践,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率呈现大幅度下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地得以提高,值得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具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孙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整复术中即时扩张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整复手术中即时扩张术的临床应用作用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皮肤瘢痕患者42例,均进行皮肤的整复手术,在手术中采用自制的扩张器或是制式扩张器进行术中即时扩张术,应用扩张出的皮肤,进行皮肤创面的各种修复.结果:42例患者的创面皮肤均进行Ⅰ期缝合,术后外形美观,愈后良好.结论:在进行皮肤软组织的修复手术中,即时进行扩张手术为皮肤创面的修复的佳方案,愈后效果好,适宜于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郭建忠;黎淑娟;廖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胃癌患者在全胃切除后采用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36例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2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瘘、倾倒综合症及无胃综合征病例发生.术后随访32例,随访率88.9%,随访时间6个月~6年.术后4~6个月行钡餐检查,代胃容量400~500ml,钡排空时间3~4小时,患者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结论: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并发症低,操作简便,“代胃”效果满意,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冼健元;莫宗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本文将探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与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使脑钠肽指标在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疾病的确诊与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方法:将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直接进行血液测定,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作期与发作后缓解期分别进行血液测定,比较A、B两组患者血液中脑钠肽的含量以及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发作期与发作后缓解期体内血液中脑钠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发作期的血浆中脑钠肽含量比发作后缓和期血浆中脑钠肽含量要高很多,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处于发作期和发作后缓和期比正常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的身体血浆中脑钠肽含量含量高.结论:对患者血清中脑钠肽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可以及时的反应出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疾病,以及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疾病的发展阶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的延续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及住院率.

    作者:杨静;郭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我院作为省会一家传染病医院,2011年成功进行了351例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手术,其中携带有HBV病毒172例、HCV病毒18例、HIV病毒131例、梅毒30例.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流行趋势相当严峻,呈逐年上升趋势,做为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病人开放性的伤口、血液、体液、手术配合中传递锐利器械、缝针、刀、剪等极易造成意外损伤,因此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当务之急应加强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才能大限度的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朱香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治验两例

    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思路之间是浑然一体的,对理论的认识深入程度决定了临床诊疗思路的繁简;对同一具体病症,无论诊疗思路的繁简,终所使用的中医理论都是可以贯通一气、毫无隔阂的.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中医这些年,对运气学说略有领悟,诊疗中也时常思考应用.对于临床病例,近两年虽未再一一系统收集记录,但是临床上观察到中医药理论所总结的现象和规律是真实存在的:常给患者开出汤药,复诊观察,面色均有变化,部分病人面部肤色气色明显改善,或斑疹明显减少,有些病人欣喜告知,就诊时原本未计划求治的病症改善消失.这种情况至少印证了中医“五脏之气上华于面”的理论,同时也说明调理五脏对于改善全身机体功能促进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杨煜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