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郭东方

关键词:注射室,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门诊病人, 工作, 效果, 输液, 存在
摘要:我院注射室担负着全院门诊病人的注射、输液工作.工作中发现在注射室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对此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桂程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提高带教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带教实习护士近200人,其中有中专护生和大专护生.据调查,现今的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生的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加强医院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提高护生临床实践经验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必要环节.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围生医学发展迅速,能及早得到救治的早产儿日益增多,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成为关键.专业健康照护者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的理念发展到使他们的发展过程和预后优化.在早产儿护理中除进行一般护理外,发展性照顾理念和其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治疗、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我科2004年-2007年收治早产儿治疗、康复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薛军民;全莲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断指再植急救与护理进展

    断指再植术是将离断手指的血管、神经及其他组织进行再植修复与重建.1964年王澍寰[1]在放大镜协助下首次完成了兔耳再植的实验研究,同年为1例儿童手指完全离断再植获得成功,开创了再植先例.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期、70年代的发展期、80年代的硕果期和90年代的功能期[2],我国的断指再植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再植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3].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医用橡皮膏牵引固定前列腺摘除术后气囊导尿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橡皮膏牵引固定前列腺摘除术后气囊导尿管的效果.[方法]将124例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采用医用橡皮膏和纱布牵引固定气囊导尿管.观察术后气囊导尿管固定的稳定性及病人体温变化、出血情况、膀胱持续冲洗的时间、冲洗液的量、疼痛不适感等.[结果]采用医用橡皮膏牵引固定明显优于纱布牵引固定法.医用橡皮膏牵引固定法病人术后出血量少,体温变化多为中等热,持续时间短,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短,冲洗量少,疼痛不适感减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橡皮膏牵引固定气囊导尿管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袁文霞;毛金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从SCL-90测试结果分析探讨护生情商的培养

    [目的]了解护校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其情商的培养方法,为新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新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SCL-90测试量表对20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49.6%的护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10.8%的护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护生SCL-90各因子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我国常模.[结论]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必要提高护生心理素质.

    作者:环晓锋;吴春燕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儿童急诊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及防范措施

    病人安全是指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过程在主观上的认同与信赖,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避免与预防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任何伤害.鼓励主动报告、预防医疗隐患及医疗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小儿在诊断、治疗、心理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在儿科急诊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将可能给患儿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作者:蒋海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废弃输液管包装袋在结膜囊冲洗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废弃输液管包装袋代替传统授水器在结膜囊冲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输液管包装袋常规开口改在侧缘,输液时用剪刀剪开,按规范取出输液管使用,余下的空输液管包装袋即是现成的一次性授水袋.[结果]在操作中使用一次性授水袋,无需病人或家属协助,护士实施结膜囊冲洗术方便、快捷,避免了交叉感染隐患.[结论]应用一次性授水袋代替传统授水器,为废物利用,经济实惠,保证护理安全,病人舒适.

    作者:黄翠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例重症多型红斑患儿的护理

    重症多型红斑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并可累及多部位的皮肤黏膜综合征,常伴有眼、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和外阴部黏膜的损害.常见于儿童,病程3周~6周,病死率5%~15%[1].

    作者:高春梅;陈晓磊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同时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如何对手术室医疗废物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手术室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我院于2005年开始对手术室医疗废物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丽红;贺媛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神经症病人家属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

    [目的]了解神经症病人家属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例神经症病人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神经症病人家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躯体化、睡眠障碍为突出,通过心理干预后,SCL-90评分明显下降.[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家属的躯体化障碍、睡眠障碍.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7号一次性头皮针在小儿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在危重小儿救治过程中,需随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各种生化项目,以指导抢救治疗,因此快速有效的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2岁以内的患儿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现介绍一种新方法.

    作者:朱旦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破或溃疡为主要I临床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终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做好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玉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静脉输液加药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传统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病人能否得到准确、及时、安全的药物治疗,取决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但由于各种原因,使部分病人未能得到准确、安全的用药,影响治疗效果.现对静脉输液加药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徐文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整体护理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方法]将246例使用高压注射器下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整体护理组,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数.[结果]171例行整体护理组图像优良160例,优良率为93.57%;75例行常规护理组,图像优良61例,优良率为81.33%,两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提高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效果.

    作者:胡艳敏;顾卫萍;王勇;赵传军;黄能跃;王丽莎;杨全喜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做好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有重要意义.老年脑血管病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症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评估,将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心理特点分为4型:焦虑型、郁闷型、开朗型、依赖型,同时采取沟通了解、知识宣传、个性化教育,把握时机及综合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心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防治乳腺小叶增生的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女性患乳腺小叶增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对患乳腺病病人进行筛查,结果患乳腺小叶增生的人占70%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病人健康宣教,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张秋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1岁内占半数,夏季与秋冬季发病率高.病程一般在7 d~10 d,预后较好,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伴呕吐,呕吐常发生在腹泻前1 d~2 d即停止.现将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均凤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例脑干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桥出血占脑出血的10%左右,出血量少时,病人意识可清醒,常表现为单侧脑桥损害体征,即出现交叉性瘫痪和双眼凝视瘫痪肢体侧.出血量>5 mL时病情危重,病人迅速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中枢性高热,呼吸障碍,多大在24 h~48 h内死亡.我院救治1例脑干出血病人,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平稳后出院.

    作者:姜凤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流程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